“瓜兒慎言。”

瓜兒,姨娘私底下給他取的小名。

他不以為意,揮揮手:“母親尊榮自有父親和哥哥們去掙,兒胸無大誌,也沒想越過哥哥們,將來若能入朝為官給姨娘掙個誥命倒是不錯的。”

公府蔭蔽,他若要要科舉可從院試開始,自然也可以如其他勛貴子弟領個閑差,掛個閑職。可他上頭兩位哥哥走的都是科舉的路子,二人都是進士出生,二哥更是二甲傳臚。他也想試試。

國舅爺傷還沒好全,陛下聖旨到了,封侯。

國舅爺救駕有功,別管要不要他救吧——不少朝臣猜到陛下早有應對——樣子還是要做的,誰都知道陛下定然是要行賞的,卻沒想到陛下竟要直接給爵位。

現在的勛貴基本是開國時封的,再不然就是跟著歷代帝王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的能臣,基本是武將。

最後就是皇後母家了。

文臣封爵都是要等死後追封的,且子孫不可襲爵。

總而言之,封爵不易,如今卻輕而易舉的給了,朝臣自然有些意見。陛下難得任性,要封的又是自小養在宮裏的國舅爺,朝臣也不是不理解,可理解歸理解,攔還是要攔的,那可是國舅,歷朝外戚幹政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陛下深諳與朝臣們打交道的方式,一開始說要封公爵,世襲罔替,然後步步退讓到侯爵,三代後降爵而襲。

因是救駕有功,手無縛雞之力的國舅爺愣是封了武安候,賜了侯府。

從此三爺變侯爺,隻等將來行了冠禮成了親就入住侯府。

作者有話要說:

修文otz看過莫回頭,改了一點點背景

第2章 心念微動

陛下年逾三十卻沒個一兒半女,不得不向朝臣妥協,卻沒提過繼,隻說讓適齡的宗室子弟進宮讀書。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讓步,陛下既退了,朝臣就要識趣,對於陛下把武安候也捎上的事就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三年前救駕之後國舅爺同陛下越發親厚。兩年前孝貞皇後病逝,陛下按著她的意思,三月後冊封林淑妃為後。

侯爺大鬧了一番,陛下竟未治罪,好生解釋了這是孝貞皇後的意思,之後依舊是榮寵有加。

侯爺同其他宗室子弟一般上下學,宮內教學的都是朝廷重臣,講的是治國之道。隻有侯爺,老是問些科舉問題,先生便說他格局小。

侯爺卻道,聖人之書如何便格局小了,先生莫非不是科舉出生?在座都是皇族,隻有我是外戚,將來是要考科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