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1 / 3)

正是由於溫州童謠在傳承上的缺失、來自教育和社會各方麵的職責缺失、青年教師對民間童謠的理解不足以及教學經驗的缺乏,再加上兒童本身對方言的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給溫州童謠的教育傳承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溫州童謠的保護和傳承麵臨著從未有過的尷尬,因此要認真麵對。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最具有延續性的,是來自於家庭的世襲傳承;最具有教育性的,是來自於學校的教育;最具有傳播性的,是來自於社會媒體的各個渠道。對於溫州童謠的保護和傳承,我們可以有步驟、有目的地采取“三位一體”的策略,即:“搜集和研究合力”的搶救,“繼承和創新並重”的保護,“動態和靜態結合”的傳承,以此有效地實現溫州童謠的保護傳承。

一、搜集和研究合力的搶救

溫州作為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大批童謠散落在民間,這是一筆亟待挖掘的寶貴財富,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但溫州童謠作為溫州民間口頭文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其存在形式的單一性、存在載體的少變性和傳承方式的特殊性,在當今大眾文化無孔不入、灰色童謠在校園肆行的文化背景下,已呈現出明顯的消解跡象,如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若幹年後溫州童謠極有可能瀕臨消失。對於溫州童謠的搶救,我們可以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麵著手進行努力。

其一,搜集傳統的溫州童謠。溫州地方文獻《岐海瑣談》卷八載:“國初時吾甌童謠有雲:‘燕燕燕,飛過殿。殿門關,飛過山。’蓋其時成祖初封燕王故雲。‘燕燕燕,飛過殿’者,自北平起兵,以靖內難也。‘飛過山’者,兵越山東而向金陵乎?其語甚多,不能備紀。至今黃小作隊,尚有解誦之者。”可見溫州童謠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一直以來民間都有新的童謠的產生和傳播,更有大批童謠散落在民間,將現有及散落在各地難以尋覓的溫州童謠進行係統的收集和整理不僅是對民間文化的保護,更能夠通過童謠為以後孩子們的童年閱讀提供豐富的營養,也可激勵整個社會重視兒童閱讀和兒童文學的繁榮,促使更多與時代同步的作品產生,尤其是在這個適於兒童閱讀的作品匱乏的時代,這點是至為重要的。

因此,當前全麵搜集溫州傳統童謠是必要而迫切的。首先要明確搜集的範圍。溫州市的各縣市區及溫州方言區應該是主要搜集的範圍。要在這些搜集範圍內開展深入細致的尋訪,對所在的城鄉每一個角落都不要疏忽,現在溫州的繁華地帶是找不到溫州童謠的蛛絲馬跡的,而往往是那些高樓背後的普通街巷及庭院中,還有鄉村中原始古樸住屋旁才會有所發現。其次,要明確采訪的對象。溫州傳統童謠既然是民間文化,我們采訪的主要對象應該是中下層民眾,特別是老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搜集到“原汁原味”的溫州傳統童謠。另外,一些民間老藝人也應是采集與調查的重要對象。再次,要明確搜集的方法。所謂的“搜集”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原版照搬的收錄,我們在采錄的過程中極其有必要在盡可能多地保持童謠原本麵貌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整理。

其二,構建溫州童謠的研究體係。迄今為止,涉足溫州童謠理論研究或有誌於溫州童謠理論研究的人為數並不多,能夠深入研究並有所建樹的專家學者更是屈指可數,溫州童謠研究隊伍的勢單力薄致使溫州童謠的研究體係遲遲未能建立。缺乏必要理論體係的支撐,這也是導致溫州童謠缺乏社會關注的重要因素。關於溫州童謠研究體係的構建,單靠當地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溫州童謠所載的歌詞內容是一種被人為地理想化和凝固了的社會內容,由於溫州童謠的內容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有反映地方民俗風情,也有展現地方曆史文化,更有體現當地人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精神特質和價值取向的。它涉及的不僅僅是民間文學這個層麵,還涉及民俗學、語言學、曆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無法估量的,還需要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開展民間童謠的學術研究,不僅能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與人的研究提供新的平台,也讓當地的兒童充分認識地方童謠,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薪傳童謠,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繼承和創新並重的保護

現代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衝擊,以及人們對民間文化的錯誤定位和片麵認識致使溫州童謠的保護和傳承越來越艱難。我們要使溫州童謠能昂首闊步於溫州傳統文化之林就必須兼顧內外:對內,要注重溫州童謠保護和傳承工作自身的建設,使其順應現代潮流的發展;對外,爭取相關社會組織和大眾的支持,營建保護溫州童謠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

保護傳承溫州童謠就是要實現溫州童謠的創新。黨的十六大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時,創新也是溫州童謠的必備理念。很多人認為創新會丟掉“老傳統”,失掉“特色”,卻沒有意識到溫州童謠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形成的溫州文化財富,盡管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事實證明在對外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也避免不了流失和消亡。因此,要保護傳承溫州童謠,就必須將創新理念貫穿其間,溫州童謠隻有注入了符合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的內容才能重新贏得傳承者和受眾,進而獲得自身的發展。為此,我們要做的最基本、最關鍵的工作就是編創新的溫州童謠。編創新的溫州童謠可以從以下三方麵入手:其一,反映現代生活的題材。如反映新近發生的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和社會上發生的一些為群眾所感興趣的事情;其二,反映溫州民俗風情的題材。其三,有關溫州的民間故事的題材。如溫州電視台百曉講新聞的片頭曲《溫州是個好地方》就是近期創編的一首溫州童謠:溫州是個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風光;山嶺爬爬有雁蕩,涼水冰冰楠溪江;近便就是江心寺,洗浴泰順氡泉燙;洞頭度假魚鉤爽,南麂六月遊兒忙;恁多的地堂幾略好,你說嬉爽不嬉爽!這首由溫州文藝工作者創編的新溫州童謠集聚了溫州的各處名勝,溫州樂清的雁蕩山、永嘉的楠溪江、鹿城的江心寺都是國家、省級旅遊名勝之地,溫州泰順的氡泉、洞頭的度假村、平陽的南幾島都是溫州乃至全國老百姓休閑的好地方。童謠讓溫州人為此感到驕傲,也向全世界宣傳了溫州。

又如2009年溫州曾舉辦過“疊峰山水”溫州新童謠征文大賽,從中湧現了一批溫州兒童自己創作的新溫州童謠。其中就有一首反映現代生活的童謠《月光光》:月光光,照廣場。廣場底麵真鬧熱。阿爺奶奶涼亭坐,溫州鼓詞真聽爽。叔叔阿姨K歌忙,歌聲響亮傳四方。小朋友,做遊戲,你追我趕真有趣。月光光,照廣場,歌聲笑聲在飛揚。童謠通過兒童的視角描述了溫州老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童謠裏,我們看到的是一派既熱烈又溫馨,既新潮又古樸的生活景象,是對新時代新生活的熱情讚美,非常富有時代氣息。童謠音韻和諧,朗朗上口,兒童易學易唱。

新溫州童謠的創編,不但要在題材上有所創新,如創編關於環保主題的童謠、關於孩子學習場景的童謠和關於溫州人精神的童謠等,而且在藝術上又繼承了老童謠的一些優秀的藝術形式與手法。如《猜地名》:溫州有條母親江,阿尼江?甌江。甌江當中有個詩嶼,阿尼嶼?江心嶼。江心嶼上兩座古塔,阿尼塔?東塔與西塔。東西塔中有座古寺,阿尼寺?江心寺。江心寺門頭有副對聯,對聯當中大有學問,看你會讀不會讀。“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此童謠就是以反映溫州名勝古跡為內容,運用了反複、設問、頂針的修辭手法。“阿尼(什麼)”反複起到了渲染的作用,同時讀來朗朗上口,易於兒童的誦讀和記憶。其中“阿尼江?甌江。”“阿尼嶼?江心嶼。”“阿尼塔?東塔與西塔。”“阿尼寺?江心寺。”為設問,問答的形式使兒童感到是自己在詢問,置身事中,有親切感。“甌江。甌江當中有個“詩嶼”,阿尼嶼?江心嶼。江心嶼上兩座“古塔”,阿尼塔?東塔與西塔。東西塔中有座“古寺”,阿尼寺?江心寺。江心寺門頭有副對聯”則是頂針,使語句流暢連貫。童謠的內容和形式都是人們所熟悉的,但它是溫州當今兒童學習、傳承溫州童謠的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