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加銜與實職(3 / 3)

五府六部的堂官們豈會坐以待斃,故而群起抵製,使得內閣現在的處境頗為尷尬。

其實,內閣和五府六部是兩個平行的機構,在明代並不是像人們所想的那樣,由內閣統帥五府六部,內閣隻不過擁有議政權而已,雙方處於一個此消彼長的局麵,相互製約。

自從五軍都督府衰敗以後,與內閣相抗衡的就隻有六部,逐漸演變成了內閣與六部的明爭暗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堂上,百官之首並不是內閣首輔,而是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在禮製上與內閣首輔相同,不分尊卑,六部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對抗內閣,這也是吏部尚書不進內閣的重要原因。

後來,隨著內閣閣員皆由六部尚書、侍郎選拔的,這就使得閣員們與六部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所推行的政策在六部受到的阻力也會小了許多。

故而在人們看來,內閣時常會淩駕於六部之上,也會有像張居正這樣的權臣出現。

不過,在吏部尚書的率領下,六部並不甘心受製於內閣,雙方的爭鬥從來都沒有平息過。

以張居正為例,他雖然成為了明神宗時期的權臣,但是卻不得善終,不僅被明神宗抄家,而且也險遭開棺鞭屍,其所用的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

歸根基地,張居正之所以會被明神宗如此嫉恨,是因為他將皇帝的決策權(批紅)、內閣的議政權(票擬)和六部的行政權(奏章)收歸一體。

雖說令行禁止,推行了新政的實施,但無疑也觸犯了皇帝的大忌,這可是隻有皇帝才能擁有的大權。

吏部尚書蹇義和戶部尚書夏元吉可謂是六部的中流砥柱,不過兩人清楚洪熙帝和宣德帝的心思,自然不會動手打壓內閣。

說白了,內閣現在爭的是大明政務的議政權,而行政權卻牢牢地抓在六部堂官的手中,隻要內閣不做出令六部堂官們“天怒人怨”的事情,兩人也不好介入此事,任由雙方在那裏爭鬥。

除了楊士奇外,還有幾名重臣也被授予了從一品的榮譽官職,其中包括周征和魯仲乾。

周征被晉升為太子太師,可謂榮光無限,實至名歸。

而魯仲乾被晉升為太子太保在外人看來則或多或少有一分諷刺的味道,不過這也表明了宣德帝對他的安撫,希望他能回心轉意,為國效命。

至於立下了迎駕大功的李雲天,則又一次被忽視了,他已經是正六品再加上擔任禦史,又是庶吉士,在同科的進士中可謂遙遙領先,故而使得宣德帝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晉升他。

況且李雲天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出風頭,選擇了韜光養晦,故而宣德帝也就作罷,準備以後找機會再晉升他。

除了朝會上提到的那些重臣外,還有一些人隨後也得到了晉升,例如李滿山、宋大山和王振。

三人此時已經回到了京城,李滿山提升了一級,成為了錦衣衛北鎮撫司下轄的五個千戶所中左千戶所從五品的副千戶,威風赫赫。

宋大山和王振則進入了二十四衙門中排名第二的禦馬監,擔任正五品的左右監丞,並且常伴駕前,可謂一步登天。

內侍要想出人頭地那就要看出身,明代凡是那些有權有勢的太監,莫不出身於司禮監和禦馬監。

通俗一點來說,司禮監掌權,而禦馬監掌兵,親衛中的龍驤衛和虎驤衛就歸禦馬監調遣,還打理皇莊皇店等等,權勢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