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很清楚,李雲天是一個聰明人,自然明白現在乃非常時期,不宜去捅朝中勳貴這個大馬蜂窩。
可李雲天依然接下了柳雯晴的案子,並且在順天府的大堂上酣暢淋漓地幫柳雯晴脫身,這足以表明李雲天此舉不單單是義氣之舉,裏麵肯定另有深意。
故而楊士奇一聽李雲天前來求見宣德帝,就猜到了他的來意,因此笑著向宣德帝表明李雲天此番是前來請罪的。
其實,宣德帝昨天就想召見李雲天,畢竟李雲天與安義候對簿公堂是京中的大事,自然會傳進宣德帝的耳中。
宣德帝肯定是不希望李雲天多此一舉,柳雯晴不過是一介草民爾,況且古西就已經死了,根本擱不住李雲天為她硬撼安義候。
不過,宣德帝最終還是沉住了氣,等待李雲天主動向他稟告此事。
可出乎宣德帝的意料,自從李雲天接手了柳雯晴一事後,就與文淵閣的庶吉士換了班,再也沒有進宮當值,這使得宣德帝根本就見不到他的麵。
本來,宣德帝對此大為不滿,認為李雲天是恃寵而驕,為了私人意氣而不顧朝中的大局。
昨晚臨就寢前,宣德帝禁不住向孫氏說起了此事,言辭中對李雲天頗為抱怨。
孫氏與周雨婷素來交好,又聰明伶俐,此時自然要替李雲天說話,委婉地表示李雲天應該不是這種不分輕重之人,況且古大勇與周征關係也不錯,李雲天沒有必要去得罪古大勇。
經過孫氏的提醒,宣德帝不由得清楚了李雲天為何要避開他,十有八九是在撇清與他的關係,表明柳雯晴一事是其自己的主意,進而來安撫朝中的那些勳貴,可謂用心良苦。
而且,宣德帝也很好奇,想弄明白一向處事穩重的李雲天為何非要打這場官司。
等得知了堂審的經過和結果後,宣德帝暗自鬆了一口氣,他並不是認為李雲天酣暢淋漓地打贏了這場官司,而是李雲天在案子的最後將罪名推到了古西就的那兩個隨從的身上,維護了古西就的名譽。
這無疑是在向外界傳送一個信號,表明李雲天打這場官司隻是想救無辜的柳雯晴而已,並沒有針對安義候府的意思,畢竟他是大明的禦史,豈能眼睜睜地看著柳雯晴蒙受不白之冤?
如此一來,京城的那些勳貴也不好對此事說些什麼,歸根結底古西就犯錯在先,本就死有餘辜,有些人即使想要憑借此事興風作浪也沒有了由頭,進而穩定了朝中那些中間派勳貴的情緒,這才是最重要的。
否則的話,要是李雲天真的是在意氣用事,那麼宣德帝絕對會如此快地召見他,而是將他好好地晾上一番。
“陛下,微臣明知安義候的二公子犯有重罪,可攝於安義候府的威勢,不得不讓兩名下人頂替了其責任,實在是有愧禦史的職責。”
養心殿裏除了宣德帝和楊士奇外,就剩下宣德帝最寵信的內侍、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因此李雲天起身後衝著宣德帝一拱手,一臉慚愧地說道。
“你呀你,就不知道在朕麵前說些好聽的。”宣德帝聞言先是微微一怔,顯得頗為意外,隨後不由得笑著搖了搖頭,伸手示意李雲天在楊士奇下首位的圓凳上落座。
有些事情不便挑明了說,大家心知肚明即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不過,李雲天既然肯將事實的真相告知宣德帝,宣德帝心裏還是感到高興,這表明李雲天對他忠心耿耿,一片赤忱。
李雲天落座後,宣德帝向一旁侍立的金英揮了一下手。
金英知道宣德帝有事要與李雲天、楊士奇密探,於是向宣德帝躬了一身,起身走到殿門外,讓人關了殿門,親自守在了門外,禁止任何人靠近。
“說吧,你為何要接這個案子?”等殿門關上,宣德帝不由得饒有興致地望向了李雲天,想聽聽他的解釋。
“陛下,朝中勳戚自恃戰功赫赫、皇寵正隆,平日飛揚跋扈,常行不法之事,長此以往勢必激怒京城各大部院衙門,不利於大明的長治久安。”
李雲天沉吟了一下,側著身子正對著宣德帝,鄭重其事地說道,“微臣看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陛下對朝中勳戚應該恩威並濟,才能使得他們收斂跋扈之心,盡心為大明辦事。”
宣德帝和楊士奇聞言眉頭不由得走微微皺了起來,雖然李雲天說的很委婉,但兩人還是清晰地聽了出來,李雲天不僅對朝中勳貴平日橫行無忌的做法不滿,而且還暗指了五軍都督府與六部之間的明爭暗鬥。
說實話,作為大明的天子,宣德帝是樂於見到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之間的爭鬥,這樣他才能平衡雙方在朝堂上的格局,進而掌控大明的朝局。
畢竟,宣德帝和洪熙帝不像洪武大帝和永樂大帝一樣,有著威服文武百官、乾坤獨斷的魄力和氣勢,使得滿朝文武臣服於腳下。
故而,宣德帝和洪熙帝一樣,需要平衡朝中文臣集團與勳貴集團之間的利益來鞏固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