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忠國公是微臣的嶽丈,成立軍閣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微臣相信忠國公會做出正確的抉擇,為陛下盡忠。”
見宣德帝和楊士奇不無詫異地望著自己,李雲天不動聲色地向兩人解釋道。
周征作為大明勳貴中的二號人物,一直被視為宣德帝的親信,倘若周征率先作出表率,放棄手中精銳京軍的兵權進入軍閣,那麼宣德帝推行軍閣無疑就會順暢許多。
其實,李雲天已經跟周征談論過軍閣的話題,作為他的嶽父,周征很顯然是他在京城官場中最為信任的人。
在李雲天看來,軍閣與內閣不同,內閣的權限雖大,但是由於吏部尚書的強勢存在,故而六部始終會對內閣形成製約。
軍閣閣員看似失去了兵權,可一旦軍閣正式運行,那麼不僅握有調兵的大權,而且還擁有人事任命的大權,因此無論京畿都督府還是五軍都督府的都督都無法與之相抗衡。
畢竟,軍閣不同於內閣,軍隊中要求的是令行禁止和絕對的服從,故而這套體係的建立實際上是對各都督府都督的權力進行了削弱和限製,使得軍閣成為大明軍隊發號施令的中樞機構。
假以時日的話,軍閣閣員將會從各都督府的都督中晉升,這意味著軍閣閣員的地位將高於各都督府都督。
隻不過現在由於外界對軍閣的不了解,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擁兵自保”的觀念,朝中的勳貴誰也不願意放棄手裏的兵權,這就使得宣德帝不好確定軍閣閣員的人選。
李雲天之所以向宣德帝提出設立軍閣的建議,是因為周征已經答應放棄手握重兵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職,進入即將成立的軍閣當閣員,以身作則,給朝中的那些勳貴做一個榜樣。
“除了忠國公外,李禦史覺得還有哪些人可進軍閣?”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他就知道李雲天不會讓他為軍閣閣員的事情憂心,肯定已經把事情籌謀穩妥,於是笑著問道。
“陛下,在臣看來,軍閣閣員人數定為七人最為合適,兵部尚書陳洽和左侍郎秦牧可進軍閣,威國公魯仲乾、武定候呂大海、勇清候孫毅和忠遠候彭玉可進軍閣,請陛下定奪。”
李雲天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向宣德帝提出了軍閣閣員的候選名單。
名單看似簡單,其中裏麵有著眾多的講究,暗藏玄機:
由於兵部將並入軍閣,兵部尚書陳洽和左侍郎秦牧自然要成為軍閣閣員,而右侍郎武通一來支持漢王,二來地位不如秦牧,李雲天自然要將其排除在外,實際上是奪了武通手中的權力。
威國公魯仲乾是漢王在朝中的最大支持者,為了表明宣德帝對其的信任,魯仲乾肯定也是要進入軍閣,同時防止周征離開後魯仲乾趁機在京畿都督府坐大。
周征和魯仲乾一同離開京畿都督府,那麼原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和左副都督一職就空缺了出來,原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武德候趙山河可以升任左副都督一職。
而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職事關重要,非國公擔任不可,否則難以服眾,故而可以讓義國公張昊從右軍都督府左都督一職升為此職。
至於京畿都督府右副都督和右軍都督府左都督的空缺,可以從親宣德帝的勳貴中提拔。
武定候呂大海是浙江都司都指揮使,勇清候孫毅是陝西都司都指揮使,忠遠候彭玉是河南都司都指揮使,三人與趙山河一樣,都是朝中勳貴的中間派,宣德帝此舉無疑是對中間派勳貴的安撫。
如此一來,軍閣中就有兩名國公和三名侯爺坐鎮,足以鎮住京畿都督府和五軍都督府的那些勳貴。
楊士奇聽了李雲天所選的人選後微微頷首,李雲天此舉不僅使得軍閣來牽製各大都督府的勳貴,而且還無形中拉攏了那些中間派勳貴,可謂一招妙棋。
“李禦史,兵部倘若並入軍閣,六部可就缺了一部?”不過,軍閣人選乃國之兵事,楊士奇不好幹涉,於是沉吟了一下,趁著宣德帝回味李雲天所說的那幾個人選時,不動聲色地問道。
“閣老,微臣以為,民以食為天,應該專設農部以理農事。”
李雲天也意識到了因為兵部的離開六部將變得殘缺,想了想後沉聲向楊士奇說道,“臣在湖口縣時對縣衙戶房職權之大頗有感觸,不僅農事,稅收和支出皆由其作主,裏麵難免會有許多齷齪,故而臣認為戶部的職權應該化一為三,分而治之,互相督促。”
“分而治之!”楊士奇眼前亮了一下,饒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後饒有興致地問道,“如何化一為三?”
戶部掌管全國土地、稅賦、戶籍、軍需、俸祿、糧餉和財政收支,是京城六部中僅次於吏部的第二大衙門,不過在地方衙門裏,戶房卻是六房之首,其責權之大可見一斑。
地方衙門的戶房之所以能冠絕六房,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財政收支大權,無論稅收還是支出皆由戶房作主,無形中就會滋生很多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