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以為,稅賦乃國之重事,其職權不應下放到地方,而應由朝廷掌握,以免地方官員上下其手,從中牟利。”
宣德帝也被李雲天的這個言論吸引,不由得望向了他,李雲天見狀於是衝著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沉聲說道,“故而,微臣覺得稅賦也應從戶部中劃出,成立稅局,專司稅事,由朝廷自上而下管治,地方衙門隻有協助之責,而無過問之權。”
“戶部、農部、稅局!”楊士奇聞言沉吟了一下,笑著向宣德帝說道,“陛下,臣覺得此法甚好,不僅責權分明,而且可以克製地方上的稅賦頑疾。”
“陛下,微臣覺得設立稅局的時機尚不成熟,一是稅局的籌備需要時日,二是此舉必遭地方官員抵製,還是等時機成熟後再逐漸推行實施。”
李雲天見得到了楊士奇的支持,於是隨即做出了補充,“臣覺得兵部並入軍閣後,可從戶部中分出農部,戶部依舊執掌稅賦大權。”
雖然李雲天口中表示擔憂地方官員的抵製,其實言語中的深意是在暗指漢王,地方官員雖然心有不滿,但是沒人敢明裏反對稅局,等朝廷收拾掉一批人後就會老老實實。
隻不過如此一來的話,就會使得地方上的政局不穩,容易被漢王利用。
因此,李雲天所說的時機,自然就是指宣德帝徹底將漢王擊垮,使得漢王再無翻身之力,屆時可以在全國逐漸推行稅局,使得財政的收入和支出分開。
“農部尚書何人可勝任?”宣德帝自然清楚李雲天的意思,微微頷首後問道。
一旦軍閣成立,那麼農部將填補兵部的空缺成為新的六部之一,因此必須首先要確定農部尚書的人選。
“農部尚書不一定要知農事,但一定要專心於此,陛下可從六部堂官中選之。”李雲天聞言沉吟了一下,衝著宣德帝躬身說道。
雖然宣德帝是在詢問李雲天的意見,但李雲天有自知之明,他已經鬥膽提出了軍閣閣員的人選讓宣德帝選擇,此時無論如何也不會再提農部尚書的人選,否則就有弄權之嫌。
“陛下,臣覺得不僅六部堂官,可從大理寺、都察院和通政司堂官也可考慮。”楊士奇見李雲天委婉地回答了宣德帝,於是微微一笑,擴大了農部尚書的選擇範圍。
“楊公,農部籌建一事就由你多多操勞。”宣德帝聞言笑了起來,他也意識到讓李雲天回答這個問題有些強人所難,故而向楊士奇說道。
“臣一定盡心竭力。”楊士奇向宣德帝一拱手,沉聲回答。
“楊公,朕覺得內閣事務日益繁忙,因此準備檢太常卿楊溥進入內閣,不知楊公意下如何?”宣德帝望了一眼楊士奇,語峰一轉,開口說道。
“弘濟行事謹慎、老成持重,是入閣的不二人選。”楊士奇微微一怔,沒有想到宣德帝會突然做出如此一個決定,隨後鄭重其事地說道。
李雲天聞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楊溥終於苦盡甘來,進入內閣成為了閣員。
楊溥是洪熙帝的東宮舊臣,與黃淮一起蒙冤入詔獄十年,是洪熙帝嫡係中的嫡係,宣德帝登基後要想增強內閣的實力,楊溥自然就是最為恰當的人選。
李雲天在養心殿一待就到了晚上,向宣德帝和楊士奇講解著軍閣和農部、稅局的行政體係和職責,聽得宣德帝和楊士奇不時地頷首。
不得不說,李雲天的這套軍閣的體係,從根本上抑製了武將擁兵自重的可能,又能促進大明軍事的發展,實在是神來之筆,令宣德帝和楊士奇無比欣賞。
至於農部和稅局,不僅可以促進大明農業的發展,而且還規範了大明的稅賦製度,鏟除了戶部內部弊案頻發的土壤。
戶部的官員肯定是不願意看見戶部權力被分化,不過除此之外的各大部院衙門絕對是樂於見到這一幕的發生,不知道有多少官員對戶部的人不滿,又或是嫉妒戶部的權勢,巴不得戶部的人倒黴。
晚上,宣德帝留他和楊士奇在宮中用了晚膳,軍閣和農部的籌建非朝夕之間就能完成,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籌備,最快也要年後才能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下午的時候,金英帶著宣德帝的聖旨前往安義候府,對古西就英年早逝表示了惋惜,並封古西就的嫡長子為正四品的明威將軍。
明威將軍是大明武職散官的官銜,隻有官階,並無實際職務,是宣德帝對安義候府的一種慰藉,以示皇恩,給安義候府挽回了不少顏麵。
畢竟,連宣德帝都說古西就“英年早逝”,那麼外人誰還敢亂嚼舌頭根子。
不僅如此,第二天宣德帝下了一道聖旨,以李雲天懈怠文淵閣事務為由,罰去了他半年的薪俸,以示懲戒。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李雲天被罰就是因為古西就的案子,這表明宣德帝並不讚同李雲天介入此案,無形中也是給了朝中勳貴一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