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師問罪(四更)(2 / 2)

“張兄,你果然拔得了頭籌!”

一群穿著南京國子監監生服飾的青年立在告示欄的文榜前,一名身材有些矮胖的監生瞅了一眼排在文榜首位、總分高達385分的考生名字,笑著向身旁的一個身形略顯消瘦的監生說道。

“這下看他如何下台!”這時,一名立在矮胖監生另一側的一個監生幸災樂禍地說了一句。

“到時候看看他的麵子往哪裏放!”

“哼,竟然以權謀私,在取士上壓製我南方士子,真是無恥至極!”

“不給他點兒厲害看看,他真的以為咱們南方士子是好欺負的!”

……

隨即,周圍那些監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一個個顯得義憤填膺。

這些監生不得不氣憤,李雲天在太和殿一番慷慨激揚的言語,使得南方士子考中進士的幾率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一,從以前的九成到了現在的六成,著實可恨。

這意味著每屆科舉,將有三成原本會被錄為進士的南方士子與金榜題名失之交臂,而始作俑者的李雲天自然要被這些士子們憤恨。

尤其是南京國子監的那些年輕的監生,一個個年輕氣盛,再加上心高氣傲,更是對李雲天深惡痛絕,認為他是在幫助那些北方士子牟利,實屬朝廷中的奸賊。

這些監生們在平日裏在國子監,自然不清楚世道的險惡,也不會顧忌事態的後果,因此頭腦一熱可什麼事情都會做的出來,得知李雲天這次竟然來南京督考南直隸武舉複試後準備趁著這次機會給李雲天一個難堪,掃落他的麵子。

當然了,李雲天是大明堂堂的禦史,又是代表著講武堂來的南京城,因此他們自然不可能對他動粗,因此決定就在這次武舉考試上動腦筋。

既然那七名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敢參加這次的武舉考試,那麼自然有著真才實學,否則被淘汰下來的話豈不是貽笑大方。

他們的計劃很簡單,那就是考上講武堂後拒之不就,屆時李雲天的臉麵肯定會被掃光。

由於此次參加武舉的基本上都是南直隸那些文舉無望的讀書人,擁有秀才功名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文才實力隻能算一般。

故而那七名南京國子監的監生在武舉文考中一鳴驚人,占據了文考考榜的前十名,他們七個要是退出的話絕對會引發南京城轟動,也將使得李雲天顏麵掃地。

“走,跟著我去拜見咱們的李大人!”那名身材有些消瘦的監生就是此次南直隸武舉文考第一名張恒,他看了看自己的名字,隨即冷笑了一聲,領著周圍的監生大步離開,前往南京守備太監鄭和的府邸。

永樂二十二年年底,洪熙帝任命鄭和、王京弘為南京守備太監,協同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鎮守南京。

鄭和此時已經五十五歲,兩鬢的頭發斑白,他六下西洋,對通往西洋的水路和沿途的境況知之甚詳。

因此,李雲天趁著這次機會向他打探呂宋島和占城國的事情,包括兩地的勢力格局和風土人情,尤其對位於交趾南邊的占城國頗為上心,以便日後謀劃。

鄭和對李雲天此舉感到很是好奇,不知道他為何對呂宋島和占城國這兩個海外小國如此感興趣,從李雲天年齡、閱曆以及職責來看,李雲天不應該關注這兩個國家才對。

不過,李雲天對鄭和甚是敬重,一來南京城就登門拜訪,如今他有求於他,況且又是鄭和熟知的海外之事,故而也樂於相告。

“大人,門外有一群國子監的監生,要求見李禦史。”就在李雲天聚精會神地聽著鄭和向他介紹呂宋島和占城國的情形時,一名下人走進了大廳,向鄭和稟告道。

“監生!”鄭和聞言不由得感到有些詫異,忍不住望向了李雲天,那些國子監的監生竟然追到了這裏,看來一定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可李雲天第一次來南京城,他們又有什麼事情能找李雲天呢?

鄭和可不認為那些國子監的監生想要通過李雲天來進入講武堂,南京國子監的那些監生不是朝廷重臣之後就是江南才華橫溢之輩,豈會投筆從戎,看得上小小的講武堂。

“大人稍待片刻,下官去去就來。”李雲天也感到頗為驚訝,他來到南京城後可從沒有見過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更別提有什麼交情了,隨後起身笑著向鄭和拱了一下後,抬步前去查看。

很顯然,那些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此次來者不善,竟然在鄭和的府邸前點名道姓地要來見李雲天,擺明了是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李雲天倒要看看這些家夥要搞出什麼名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