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叛軍造反後,交趾南部被叛軍控製地區的不少百姓害怕受到叛軍傷害,故而攜家帶口地逃往明軍控製的北部地區。
隨著柳升的戰敗,交趾中部的一些百姓也開始向北方逃亡。
在這些逃難的百姓中,既有原先從兩京十三省移居到交趾的大明百姓,也有交趾當地的民眾。
因為李清正把宣化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故而逃難的百姓們紛紛往宣化府而來,使得宣化府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由於進入宣化府的難民實在是太多了,已經影響到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故而有官員向李清正建議將一部分難民趕到臨近的州府,但是被李清正否定,他豈能對那些難民見死不救。
其實,宣化城裏有一個大型的糧倉,不過那個糧倉是朝廷準備的戰備糧,要想動糧倉裏的糧食救濟難民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經過宣德帝的恩準,另外一個是得到宣德帝派來的欽差允許,否則就是大罪。
所謂宣德帝派來的欽差,指的是被宣德帝派來的有足夠權限的官員,例如巡撫或者總兵,其他的人即使是巡按禦史也無權這樣做。
李雲天自然清楚這一點,他已經決定動用宣化城的那個糧倉來救濟那些到宣化府逃難的交趾百姓,不過由於難民的數量太多,恐怕那個糧倉並不能滿足難民的長期要求,故而他要組織人手從太平府往宣化府運糧。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隻要能讓那些難民填飽了肚子,那麼宣化府的秩序就會穩定。
九州商會負責太平府糧食事宜的人名叫賈雲川,廣西桂林人,就住在太平城裏。
賈雲川在三年前就加入了九州商會,也算得上是九州商會的老人了,專門負責拓展九州商會在廣西的市場,兩年前開始著手將糧食運來太平府的相關事宜。
在賈雲川看來,將糧食運到太平府這種荒僻的地方銷售完全就是蝕本的生意,當地居民對糧食的需求有限,這麼多的糧食恐怕五六年都賣不完,進而黴變,白白地浪費。
可是,這次運糧是陳凝凝和鄭婉柔聯合發起的一次生意,他縱使感到疑惑也唯有按命令執行。
而且賈雲川在王太平府運糧的時候得到了一個令他倍感疑惑的指令,陳凝凝和鄭婉婷讓人給他送來了半截銅板,告訴他在見到另外半截銅板前不許賣那些運到太平府的糧食,而且賣糧的價格由持有另外半截銅板的人說了算。
對於陳凝凝和鄭婉柔的這個奇怪的指令,賈雲川感到非常疑惑。
不過,陳凝凝和整晚頭都是商界的奇女子,兩人有什麼打算他自然猜不到,於是索性也就不猜了,安心執行指令。
隨著交趾的戰局越來越糟糕,不僅使得交趾對糧食的需求逐漸加大,而且也帶動了太平府糧食的消耗,使得糧價穩步提升。
尤其是柳升戰敗後,太平府的糧價已經翻了一倍有餘,當地糧鋪裏的糧食供不應求:由於受到恐慌情緒的影響,太平府的百姓開始購糧儲備,以免屆時餓肚子。
賈雲川這個時候終於明白了過來,原來陳凝凝和鄭婉柔早就預料到了交趾的戰敗,進而未雨綢繆做出了布置,進而在戰亂中大賺一筆。
太平府的糧商要想從外地進糧已經來不及,故而想要出高價從賈雲川那裏購買糧食,不僅可以在太平府賣,要是運到宣化府的話更是能大賺一筆。
可是,由於沒有見到另外半截銅板,賈雲川無法賣糧,隻能拒絕了那些糧商,他已經給在桂林的鄭婉柔寫信說明此事,希望鄭婉柔能允許他賣糧。
此時此刻,賈雲川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太平府的這批糧食是李雲天為了平定交趾的叛亂準備的。
隻要宣化府的那些百姓見到糧食充足,那麼穩定宣化府的局勢可謂易如反掌,能省去他不少的口舌。
值得一提的是,柳升戰敗後,平叛大軍的糧草軍需被叛軍一搶而空,白白便宜了那些叛軍。
而沒有糧草的話,李雲天所率領的平叛大軍將在交趾寸步難行,這也是為何外界想不到他如此快就趕來交趾的一個重要原因,隻是誰也想不到他竟早就有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