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心意已決(1 / 2)

“從京城到交趾路途遙遠,等定南將軍來了城外的百姓恐怕早就激起了民變!”

李清正知道李雲天已經向交趾趕來,不過他可沒時間等了,神情嚴肅地向城南糧倉監督說道,“這件事情本官已經決定,你速速讓人打開倉門!”

京城到交趾何止千裏之遙,再加上道路崎嶇大軍行進不易,李雲天趕到交趾怎麼也得是兩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屆時城外的那些災民即使不爆發民變,恐怕也要餓死不少。

在李清正看來,李雲天身為平叛大軍主帥,自然要跟平叛大軍的主力在一起,即便李雲天派來了先鋒部隊,可先鋒部隊的人也沒有開倉放糧的權力。

李清正幾天前已經將宣化城缺糧的事情上奏給了朝廷,可算上路上的時間還有朝廷辦事的流程,怎麼得也需要一個多月才能得到朝廷的回複,而且還不一定會開倉放糧,因為平叛大軍也需要糧草。

雖說李清正已經不再京城裏,但畢竟當過翰林學士,接觸過許多國家機密大事,故而知道朝廷現在已經拿不出來給李雲天平叛用的軍資,故而宣化糧倉的這些糧食很可能要留給李雲天。

李清正心裏知道,宣化城裏的這批糧食現在很重要,可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災民活活餓死,故而決心打開城南倉儲,放糧救濟災民,同時安排人前去與太平府知府交涉,讓攔住山口的太平土司撤了關卡放人通行。

歸根結底,事情的源頭是柳升的慘敗,誰能想象十二萬明軍竟然會被叛軍一句打垮?進而帶來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逼得李清正手忙腳亂。

“沒有朝廷的公文,下官萬萬不敢如此做,請大人體諒。”城南糧倉監督知道此事的厲害,連忙衝著李清正一拱手,躬身說道。

“來人,將他捆了。”李清正望了一眼城南糧倉監督,沉聲向一旁的軍卒下達了命令。

幾名軍卒聞言頓時一擁而上,按倒城南糧倉監督後掏出繩子將其五花大綁起來。

“知府大人,千萬不可私開糧倉,這可是重罪。”城南糧倉監督抬著頭,神情焦急地勸慰著李清正。

“本官心意已決,隻有委屈你了。”李清正麵無表情地揮了一下手,城南糧倉監督就被押了下去,此舉也是對其的一種保護,將來等朝廷追究責任的時候就不會牽涉到城南糧倉監督。

“知府大人,三思而後行呀!”城南糧倉監督知道李清正的用意,故而也沒有掙紮,被押走的時候衝著李清正疾聲高呼著,他十分敬佩李清正的為人,因此不希望李清正栽在這件事情上。

李清正聞言,雙目流露出一絲黯然的神色,他豈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非常嚴重,可是他現在已經怪不了那麼多了。

“來人,砸開倉門,放糧!”沉吟了一下,李清正高聲向他帶來的那些人喊道。

伴隨著他的這個命令,幾個糧倉的倉門迅速被人砸開,與此同時,十幾輛馬車依次進入了院內,人們紛紛將糧倉裏的糧食往馬車上搬,準備運到城外的粥棚賑濟災民。

見此情形,城南糧倉監督不由得無奈地閉上了眼睛,李清正這次絕對難逃朝廷的嚴懲。

“停下,都停下!”當馬車上快裝滿一袋袋的糧食時,一名身穿正五品文官服飾的國字臉中年官員急匆匆地走進了院內,見狀不由得大吃了一驚,連忙開口製止了那些裝貨的人,話語中帶有濃重的交趾本地口音。

聽見國字臉中年官員的命令,那些正在忙著往馬車上裝糧食的人紛紛停了下來,好奇地望向了他。

“大人,這糧倉可是軍事重地,要是私自放糧肯定難逃殺身之禍。”國字臉中年官員快步走到李清正的麵前,衝著他一躬身,急聲說道。

“陶大人,本官心意已決,你毋須再勸。”李清正早就料想到國字臉中年官員會來,於是不動聲色地回答。

國字臉中年官員名叫陶季容,是宣化府的土官同知,同時也是水尾縣的世襲土官。

大明建立後,對於西南和西北等布政司境內少數民族的不同境況,元代以來的土司製度進行了改革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在那些官府統治雄厚的地區,裁撤原來的土司衙門,改設府、州、縣,由朝廷派出流官,擔任知府、知州、知縣;而在官府統治薄弱的地區則依舊保留土司製度,仍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管理;還有些地區則為“土”“流”兼治,或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或以土官為主,流官為輔。

所謂的流官,指的就是大明從九品以上的官員,這些官員由朝廷任命,在一地幹上一段任期後會調任到其他的地方,故而被稱為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