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哈三衛的兵力隻有三四萬人,麵對明軍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兀良哈三衛不斷後退,最終退到了大寧城,雙方在大寧城外進行了一場大戰。
豈料,原本對明軍是一場以眾擊寡的戰事忽然在中途發生了變化,兀良哈三衛也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五六萬援軍,其騎兵一舉衝垮了明軍的後陣,導致明軍陣腳大亂敗下陣來。
在敵軍的一路追殺下,梁坤率領著兩三萬人退回了山海關,至此,大寧都司在關外已無駐軍,通往遼東的道路被兀良哈三衛徹底封鎖住。
梁坤已經在奏報中向宣德帝請罪,懇請能以戴罪之身上陣殺敵,即便一死也要倒在陣前。
這一下,遼東的明軍可就成為了一支不折不扣的孤軍,宣德帝的北征以及兩次增援遼東已經將京畿地區和山東、山西的明軍主力抽調一空,剩下的衛所軍隊可謂老弱病殘,無力應對遼東戰事。
如今,兀良哈三衛和明軍在山海關前對峙,京畿都督府已經緊急抽調兵力前往山海關增援,力保山海關不失,否則兀良哈三衛將策馬南下,直下京師。
“鎮武侯,依你之見朕該如何決斷?”
宣德帝神情嚴肅地望著李雲天,心中是萬分惱火,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大明戰功赫赫的張昊和梁坤這兩名靖難勳貴元老竟然相繼折戟遼東,不僅使得遼東戰事陷入了危局,而且還令京師前所未有地籠罩在了危險中。
“皇上,山海關有我軍重兵把守,固若金湯,兀良哈三衛本就不善攻城,倘若攻打山海關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李雲天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向宣德帝微微一躬身,“依臣之見,兀良哈三衛此次的目的應該是切斷遼東與關內的聯係,意圖拿下我遼東守軍,進而占領遼東。”
“皇上,一旦兀良哈三衛攻占了遼東,那麼長城外我軍將處於劣勢,韃靼部和兀良哈三衛無疑會盡占河套地區,然後隔長城與我軍對峙,使得我軍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
說著,李雲天抬步走到掛在一旁的一幅大明北疆地圖前,伸手在河套地區和遼東地區劃了一個大圈,沉聲稟告道。
“鎮武侯,現在看來韃靼人果然已經參與了遼東戰事,怪不得他們麵對安平侯的攻勢節節敗退。”宣德帝起身走上前,望著地圖上漠南和遼東沉思了一會兒,麵無表情地說道。
他現在終於明白為何牛世豪在山西行都司的戰事打得如此順利,原來韃靼人已經趕去遼東增援兀良哈三衛,接連擊潰了毫無防備的張昊和梁坤。
“皇上,此次兀良哈三衛和韃靼部行事詭異,很顯然經過精心籌劃後而來,臣覺得瓦剌人十有八九也涉及其中,否則他們絕不敢如此挑釁我大明。”
李雲天略一沉吟,向宣德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皇上,倘若瓦剌人、韃靼人和兀良哈三衛聯合起來,那麼我軍麵對的將是整個北元殘部,其兵力至少可以達到十五萬人,臣懇請皇上在事態未明前停止北進,以防敵軍有詐!”
“瓦剌、韃靼、朵顏!”宣德帝聞言眉頭頓時皺了起來,凝神望著牆上掛著的那幅地圖,瓦剌部、韃靼部和兀良哈三衛的地盤幾乎囊括了長城外除遼東都司和奴兒幹都司外的所有地區,集結十五萬的兵力並非難事。
這意味著,明軍此次麵對的不再是蒙古某個單一部族的挑戰,而是要與蒙古三大部族交戰。
換句話來說,自從洪武皇帝後,明軍將第一次與北元殘部爆發一場全麵戰爭,即便是永樂皇帝在時也不曾有過這種情形出現。
“鎮武侯,你懷疑韃靼人在誘使安平侯北進?”良久,宣德帝轉過身望向了李雲天,神情嚴肅地問道,他已經聽明白了李雲天話裏的言外之意。
“這隻是臣的一個猜測而已。”李雲天聞言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條不紊地說著自己的理由:“
如果韃靼人東進支援兀良哈三衛其後方必定空虛,瓦剌人與韃靼人早在永樂皇帝時就開始爭奪北元的正統地位,雙方多有廝殺,韃靼人之所以敢去遼東,一定是與瓦剌人有什麼交易,雙方十有八九進行了結盟!”
“可惡!”宣德帝雙目寒光一閃,禁不住一拳砸在了地圖上,從李雲天的分析來看韃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三衛想必是進行了聯合,對方此番大舉進攻很顯然來者不善。
“設帳,傳隨行二品以上大員入賬議事。”隨後,宣德帝扭頭望向了侍立在一旁的金英,神情冷峻地向他吩咐道,準備召集眾臣前來商議應對遼東危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