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朝鮮王朝初期政治製度不完善的現象在世宗年間得到了改善。
李裪還製訂了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和士庶四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
不僅如此,他還對當時朝鮮農業表現出極大關注,畢竟古代農業是立國之本,為了減輕農民貢稅負擔,設置貢法詳定所,由其製定了田分六等法、年分九等法、結負法,按照田地等級和年份豐瘠征收不同水平的賦稅,並且在發生水旱災害時提供救濟。
正是在李裪當政的時期,對當時朝鮮王國東北的女真部落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攻占了北部邊疆地區的大片土地,設立了西北四郡和東北六鎮,使得朝鮮王國的疆域領土北擴到了鴨綠江南岸。
所以,李裪在位時可謂文治武功,故而被朝鮮王朝的後人所敬仰,不僅在立有巨大的塑像,而且頭像還出現在了錢幣上。
作為一名文武兼備、胸懷大誌的君主,李裪自然對大明心懷警惕,但迫於大明的巨大威壓而又顯得無奈,隻能對大明虛與委蛇,自然也就不會歡迎大明來的那些使者了。
“大王,臣覺得明廷此舉包藏禍心,我們不可不防呀。”見李裪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中,李稷微微一躬身,憂心忡忡地提醒道。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明軍賴在西京不走了那麼對朝鮮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壓力。
由於朝鮮王國是大明的藩屬國,因此朝鮮王對大明天子稱臣,均循例受大明天子封為朝鮮國王。
因此朝鮮王隻能自稱孤或者寡人,而不能自稱朕,朝鮮國的大臣們也隻能稱其為大王或者殿下,不能稱皇上或者陛下,否則即為僭越,一旦被傳到大明京師將受到嚴厲懲處。
“明廷先前一直對遼東漠不關心,這次會不會隻是借道而已?”李裪聞言沉吟了一下,望著李稷說道,“大明在遼東的戰局不利,已經接連打了敗仗,因此他們想要經西京增援遼東都司。”
雖然李雲天隱瞞了明軍在遼東的敗仗,可是朝鮮國與遼東都司隻不過一江之隔,明軍戰敗的消息自然傳到他的耳中。
“大王,防人之心不可無,如今明廷還未承認我國擁有平安道和鹹鏡道的主權,而明廷之人曆來狡詐,就怕他們趁此時機生事!”李稷凝神想了想,謹慎地向李裪說道。
其實,李稷雖然心生警惕可他並不認為大明一定會賴在西京,畢竟大明的高官顯貴們根本看不上地處偏遠、天寒地凍的平安道和鹹鏡道,否則也不會對金宗瑞攻占建州左衛女真人的領土置之不理。
隻不過這次大批明軍要踏入朝鮮國本土,使得原本就對大明有戒心的李稷不得不萬分警惕,考慮到最壞的情況。
“這次來的使者表現如何?”李裪皺著眉頭沉思了一會兒,一時間也捉摸不透大明此舉的用意,隨後語峰一轉問向了李稷。
“安分守己!”李稷想了想,給出了四個字的評價。
與前一批使團正使魏義相比,此次前來朝鮮國的正使趙德的行事可謂中規中矩,雖然笑納了朝鮮國官吏準備的好處,但並沒有開口索要財物,也沒有耀武揚威地刁難當地的官吏。
“畢竟是兩榜出身的進士,與閹人自然不同。”李裪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冷笑,臉上浮現出了輕蔑的神色,好像十分蔑視魏義。
“大王,吏曹判書先前來報,魏義昨晚把他招去嗬斥了一通,讓他給其親族安排官職,大王看如何應對?”經過李裪這麼一提醒,李稷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開口請示道。
魏義雖然是內廷內廷禦用監從四品的左少監,但他並不是明人,而是與曾經給永樂帝出使朝鮮國的大太監黃儼一樣,原本都是朝鮮國的百姓,後來被黃儼以火者的身份從朝鮮國帶去了大明。
所謂的火者,指的就是受閹的仆役,是朝鮮國給大明上的“別貢”。
洪武初年,大明與朝鮮國建立宗藩關係後兩國之間保持著頻繁往來,朝鮮國謹守事大之禮,每逢明朝節慶日,皆遣使奉表朝賀,貢獻方物。
朝鮮國向明朝所貢的方物分為常貢和別貢,“常貢”指的是每年正旦、萬壽節、千秋節、冬至的四次貢禮。
而別貢則為臨時性的,進貢的時間與所貢的物品不固定,完全取決於大明皇室的需要或皇帝本人的嗜好等。
明朝前期向朝鮮王國索征的“處女”、“火者”、“海青鷹子”等貢品就屬於別貢的性質,通常來說別貢都是由內廷的宦官來完成,而且基本上都是朝鮮籍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