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借道(1 / 2)

見了陳銘和戶曹判書安純後,李雲天又召來了朝鮮國左議政李稷和右議政黃喜來商議明軍借道朝鮮國西京平壤府進軍遼東的事宜。

至於為何要借道平壤府,李雲天的理由很充分,北元殘部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趁著宣德帝率大軍禦駕親征北元國都哈拉和林城時進犯大明遼東都司,並在山海關外集結了重兵想要與明軍決戰。

宣德帝下令調集大軍對遼東之地進行圍剿,為了截斷遼東北元之敵的退路準備從海路運送數萬大軍抵達遼東參戰,為了安全和保密起見故而從朝鮮國入境。

很顯然,李雲天隱瞞了明軍在遼東的困境,將增援遼東巧妙地說成了圍剿遼東的北元殘部。

對於李雲天的這個說法黃喜自然沒有任何意見,朝鮮國自然是大明的屬國,那麼大明順理成章地可以通過朝鮮國的土地作戰。

李稷則顯得有些猶豫,畢竟西京所在的平安道以及相鄰的鹹鏡道的絕大部分地區是朝鮮國從大明遼東都司鐵嶺衛和奴兒幹都司的建州左衛奪來的,雖朝鮮國數次向大明乞討者兩個地方,可大明一直未予準許。

萬一那些明軍賴在西京不走的話,那麼朝鮮國將對此毫無辦法,而且鐵嶺衛和建州左衛的人很可能會卷土重來,奪回被朝鮮國占領的地域。

不過,李稷對此很顯然沒有拒絕的理由和借口,李雲天這次召集他和黃喜來並不是與兩人商量明軍是否能借道,而是讓他們準備迎接明軍的相關事宜。

李雲天看出了李稷的猶豫,嘴角頓時流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即便是李稷心有不甘也無可奈何,一旦朝鮮國拒絕了“借道”,那麼就是忤逆了宣德帝的聖意,無疑要跟大明宣戰。

永樂皇帝雖然已經駕崩近十年,但他的威名依然給予了朝鮮國軍民極大的震懾,其五征蒙古、收服安南和宣威西洋的壯舉至今還曆曆在目,萬國來朝的宏大場麵更是有著盛唐之風。

因此,朝鮮國絕對不會因為“借道”的事情就與大明開戰,即便是朝鮮王想要一戰,其朝鮮的兩班大臣也多數不會答應這種以卵擊石的瘋狂行為。

景福宮,思政殿。

景福宮是朝鮮王朝漢城的五大宮之一,也是朝鮮王朝的正宮,由330棟建築組成,共計5792個間,古代以4個柱子形成的空間做為一間。

洪武二十八年,朝鮮太祖李成桂將原來高麗的首都由西京遷移來漢城時建造的宮殿,得名於中國古代《詩經》中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詩句,因位於漢城北部,也叫“北闕”。

景福宮的東麵是建春門,西麵是迎秋門,北麵是神武門,南麵的光化門為正門,宮內有勤政殿、思政殿、康寧殿、交泰殿、慈慶殿、慶會樓、香遠亭等殿閣。

勤政殿是景福宮的正殿,是朝鮮王國以來最大的木建築物,是舉行正式儀式以及接受百官朝會的場所。

思政殿位於勤政殿後方,是朝鮮王的日常辦公場所,“思政”意味著深思國事,細心虛理。

“借道?”此時,思政殿的王座上,一名身穿親王蟒龍袍的中年男子皺著眉頭望著躬立在麵前的李稷,臉上的神情變得有些難看。

這名中年男子就是朝鮮王李裪,也就是朝鮮王國後來大名鼎鼎的世宗,此時年近四旬,正是年富力強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太宗有四個嫡子,分別是長子即世子李褆、次子孝寧大君李補、三子忠寧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誠寧大君李褈。

按理說世宗李裪並不是繼承王位的第一繼承人,而應該是當時的世子李褆,並且世子李褆還曾前往明朝覲見過永樂帝。

據《明史朝鮮列傳》記載,“永樂六年,世子禔來朝,賜織金文綺。及歸,帝親製詩賜之。”

不過,在永樂十六年時太宗卻廢掉了世子,改立了李裪為世子。

據《明史朝鮮列傳》記載,“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學,國人所屬,請立為嗣……”

至於何謂的“不肖”為何,朝鮮王朝的《世宗實錄》解釋是“嫡長子褆為世子,迨年既冠,不好學問,沉於聲色……”

因此,在朝鮮眾臣的奏請下,李裪以天資聰慧和好學不倦為名,成功地成為世子。

雖然文史上對李裪成為世子三言兩語就揭了過去,不過聯想到朝鮮太宗時的兩次爭奪王位的“王子之亂”,李裪的成為世子很顯然也經過了激烈的權力爭鬥,最終成功擠掉了世子李褆。

李裪繼承王位後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不僅建立了集賢殿以促進體製傳統和政治經濟方麵的研究,還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六曹直啟製”和“議政府署事製”,並且讓世子協助處理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