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虛張聲勢(1 / 2)

李雲天率領兩萬援軍到來的消息在沈陽城引發了巨大的轟動,百姓們紛紛興高采烈地走上街頭迎接援軍進城,三五成群地聚在路邊議論著明軍在銀州城和清風穀取得的大勝。

趙靖在指揮使司衙門設宴給李雲天等人接風洗塵,由於明軍剛剛在銀州城取得了一場大勝,故而大家的興致很高,席間觥籌交錯,談笑風生,氣氛十分熱烈。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每有三撥明軍從開原城或者銀州城趕來沈陽城增援,還帶來了兩批軍事物質。

因此,五月初沈陽城的兵力已經達到五萬,其中三五萬千人是李雲天從開原城和銀州城調來的援兵,這樣一來不僅有充足的兵力可以守住沈陽城,而且還有著主動出擊的能力。

與此同時,阿岱汗也在調兵遣將,遼東地麵上的蒙古軍隊源源不斷地趕赴了虎皮營驛城。

洪武十八年大明遼南驛路建立,定遼前衛的驛城有三座,其中虎皮營驛城就是其中的一座。

虎皮營驛城位於遼陽城和沈陽城的中間,南北距離兩城各有六十餘裏,是連接沈陽與遼陽的重要驛站。

據《盛京通誌》卷十五《城池》條記載,“十裏河城,城南六十裏,周圍一裏零一百三十步,南一門,即明之虎皮驛。”《

而沈陽縣誌.古跡》裏也有記載,“虎皮驛古城,在城南六十裏,周圍一裏一百三十步,南一門。明熊廷弼經略遼東設防於此,以扼遼沈,清天命六年征遼陽,進師虎皮驛,撫降之。後改修南北二門,今十裏河城。”

虎皮驛城內設有遞運所、虎皮驛營台、兵營等設施,明代的遼東經略熊廷弼曾駐兵於此,以此地的險要扼守遼沈。

原本,虎皮營驛城隻有百餘蒙古兵,自從李雲天攻下了銀州城後,蒙古軍隊在阿岱汗的軍令下接連不斷地趕到。

截止五月中旬,虎皮營驛城的兵力達到了七萬,其中蒙古兵五萬,仆從軍兩萬,這是阿岱汗手裏的全部機動兵力,他準備一舉拿下沈陽城將李雲天徹底打垮。

隨著阿岱汗抽調兵力前往虎皮營驛城,圍困遼陽城、鳳凰城和金州城的蒙古軍隊隻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作為阿岱汗汗帳所在的海州城更是隻剩下五千蒙古兵。

阿岱汗很清楚他必須要將李雲天所率領的明軍擋在虎皮營驛城以北,一旦李雲天與遼陽城明軍會合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屆時明軍就能緩過勁來,要想再將其擊敗可就麻煩了。

尤為重要的是,李雲天率領的明軍戰鬥力與蒙古軍隊不相上下,而且還有著令蒙古騎兵吃盡了苦頭的火槍營,這使得阿岱汗和蒙古的高級將領大為不安。

按照穆都的說法,明軍火槍營在蒙古騎兵麵前簡直就是一道天塹,那些奮不顧身衝鋒的蒙古勇士連人帶馬倒在了火繩槍射出的密集子彈中,完全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蒙古軍隊最引以為傲的自然就是騎兵,一旦蒙古騎兵被大明成功限製的話,那麼蒙古軍隊的威力也就減小了一半。

況且,既然連騎兵都無法撕裂明軍火槍營的防線,那麼蒙古步卒要是對上火槍營完全就成為了一個個活靶子。

不過幸運的是,明軍火槍營的兵力好像不算太多,而且容易受到地形和天氣的影響,這對蒙古軍隊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隻要不正麵硬撼火槍營那麼蒙古騎兵還是有著統治戰場的能力。

的確,火槍營雖然威力大,但是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限製。

縱觀明軍在銀州城和清風穀的兩場勝仗,李雲天都采用了“堵門”的方式將火槍營呈扇形擺在了銀州城城門和清風穀穀口前麵的空曠地帶,這樣一來就最大地發揮了火槍營的威力。

因此,火槍營對地形的要求至關重要,山區、丘陵和叢林等地形都不利於火槍營作戰,它需要一個空曠地帶來展開攻擊,而且火槍營沒有在夜間和雨雪天氣作戰的能力,一旦火槍兵視線被擋以及火藥被打濕,那麼他們將徹底失去戰鬥能力。

這也是李雲天為何隻帶了三千支火繩槍來遼東的原因,由於火繩槍的使用有著諸多限製,因此火槍營隻能作為奇兵來使用,真正決定戰爭走向的還是騎兵和步兵。

五月下旬,就在阿岱汗和眾蒙古高級將領商討著攻打沈陽城的時候,一件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李大牛率領五萬從朝鮮國招募的士兵悄悄從朝鮮國平安道渡過了鴨綠江,夜襲了駐紮在鳳凰城外一個小鎮上用來威懾鳳凰城守軍的五千蒙古兵。

經過一番混戰後,兩千多名蒙古兵趁亂衝出了李大牛的包圍圈,逃回海州城向阿岱汗彙報。

對於這個結果李大牛心中無比遺憾,他用十倍於蒙古軍隊的兵力圍困五千蒙古兵,原本是全殲的局麵可結果還是使得對方衝出去了大半,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但在他看來與失敗無疑,並沒有達到此戰消滅那五千蒙古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