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朝鮮士兵經過了大半年的訓練後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舊無法與驍武軍和女真諸部的士兵相提並論,甚至比開原城的遼東明軍都要低一個檔次,第一場仗能打成這樣已經無可厚非了。
鳳凰城坐落在鳳凰山腳下一個呈葫蘆狀的巨大峽穀中,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山城,可屯兵十餘萬,東距鴨綠江百餘裏。
鳳凰山屬長白山餘脈,主峰攢雲峰海拔近千米,有著“萬裏長城第一山”的美譽。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禦駕東巡,遊覽鳳凰山時聽說了“鳳凰拜祖”的傳說,遂賜名“鳳凰山”。
民間傳說,“平遼王”薛仁貴為了威懾遼東諸部,使其不背叛大唐,在距鳳凰山四十裏處的發箭嶺開震天弓,搭穿雲箭,對準鳳凰山方向震臂一射,神箭穿鳳凰山而過落入鴨綠江中,自此便有被當地人津津樂道的“神弓射箭眼,一箭定遼東”。
由於鳳凰城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故而大明將定遼右衛設在了這裏,並且屯兵兩萬威懾朝鮮王國。
李大牛的到來使得鳳凰城守備、遼東都指揮僉事羅黑虎欣喜若狂,鳳凰城的糧食已經吃不了幾個月了,他還以為自己等不到援軍的到來,沒想到李大牛神兵天降,一下子就給鳳凰城解了圍。
而且令羅黑虎感到開心的是,李大牛這次並不是空著手來的,從朝鮮運來了大批的軍事物資,這一下他再也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
李大牛之所以忽然間出現在了鳳凰城,是因為他在奔赴開原城的途中接到了李雲天的緊急命令,停在朝鮮王國鹹鏡道待命。
四月底,李大牛接到了李雲天的最新命令,於是率領五萬朝鮮兵南下,並從朝鮮國西京平壤城運來了大批的軍事物資,經過一番準備後從平安道秘密渡過鴨綠江,突襲了鳳凰城外的蒙古軍隊。
戰場上風雲變幻,李雲天先前並沒有想到會如此順利地消滅察合的援軍以及銀州城的蒙古軍隊,因此在攻克銀州城後敏銳地意識到他擁有足夠的兵力守住沈陽城,因此就讓李大牛在鹹鏡道待命,靜觀阿岱汗的對策。
如李雲天所料想的一樣,阿岱汗將兵力調集在了虎皮營驛城,準備與李雲天決一死戰,這就給了李雲天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就讓李大牛偷襲了圍困襲鳳凰城的蒙古軍隊,如此一來就對兵力空虛的海州城造成巨大的威脅。
阿岱汗得知大量明軍忽然出現在鳳凰城後大吃了一驚,他萬萬想不到遼東除了李雲天所統帥的明軍外出現了第二支明軍的隊伍。
鳳凰城位於海州城的東南處,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的話與位於海州城東北部的沈陽城互成犄角,對海州城形成了夾攻之勢。
自從阿岱汗將遼東的蒙古軍隊調到虎皮營驛城後,他手頭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調用,如今麵對著鳳凰城明軍的威脅隻能將圍困金州城的三千蒙古兵調來海州城協防,既是增強海州城的兵力,同時也是避免金州的蒙古軍隊被鳳凰城的明軍吃掉。
鳳凰城和金州城兩處的蒙古軍隊抵達海州城後,海州城的兵力達到了一萬,其中騎兵有七千人。
如果擱在李雲天攻克銀州城前,阿岱汗並不怕鳳凰城的明軍,憑借海州城的這一萬蒙古軍隊足以應對,隻要鳳凰城的明軍膽敢前來攻打海州城那麼七千騎兵就一定殺得他們落荒而逃。
可是李雲天所率領的明軍與遼東不同,蒙古兵在他們麵前已經沒有優勢可言,因此阿岱汗不敢怠慢,連忙從大寧城調了兩萬兀良哈部的人馬馳援海州城。
自從遼東的戰事爆發後,兀良哈部的蒙古兵負責大寧都司境內的事務,將山海關牢牢堵住,使得山海關內的明軍無法前行一步。
與韃靼和瓦剌相比,兀良哈部的勢力無疑是最小的,人口不過五六十萬而已,故而與明軍交戰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韃靼部和瓦剌部的身上。
其實,阿岱汗高估了鳳凰城明軍的戰鬥力,無論是鳳凰城的遼東明軍還是李大牛帶來的朝鮮兵都無法與海州城的蒙古兵相抗衡,否則鳳凰城的那兩千蒙古兵就不會衝破朝鮮兵的包圍逃回海州城。
再者說了,李大牛所率領的五萬朝鮮兵都是步卒,在戰場上與蒙古騎兵對陣無疑是自尋死路,李雲天之所以要讓李大牛進駐鳳凰城是為了威懾阿岱汗,使得阿岱汗弄不清虛實進而不敢輕舉妄動,他好趁機騰出手對付虎皮營驛城的蒙古軍隊,同時也減輕了山海關明軍的壓力。
李雲天很清楚,虎皮營驛城的蒙古軍隊是北元在遼東的主力,隻要能將他們殲滅的話遼東的這場戰事就會完結,因此他必須要想方設法拿下虎皮營驛城的蒙古軍隊,一戰定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