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呼之欲出(三更)(2 / 2)

隻不過,李雲天出使朝鮮王國的舉動使得風雷又把他的嫌疑給排除了,因為曆來出使朝鮮王國的都是大明的下級官吏,李雲天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而且還是區區的副使,實在是不合常理。

與大明的那些文武百官一樣,風雷也沒有把朝鮮王國放在眼裏,更不會想到李雲天會去朝鮮王國“求援”,這簡直就是丟了大明的顏麵,況且當時宣德帝的北征一切順利,李雲天沒有理由去朝鮮王國。

直到遼東明軍出人意料地在清風穀和銀州城取得兩場大勝,風雷才再度把懷疑的目標對準了李雲天,因為擔心遼東的戰局故而緊急從大同城趕來查看。

令風雷最不願意看見的一幕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無論是穆都所描述的音容樣貌還是行事風格,都與李雲天一致,因此他可以確定那位年輕的遼東副總兵就是大明堂堂的鎮武侯。

“他就是鎮武侯?”聽了風雷的話,把禿孛羅雙目流露出了震驚的神色,萬萬沒有想到李雲天會來這裏。

此次進犯大明之前,把禿孛羅等韃靼和瓦剌部的重要首領已經對大明的政局有所了解,最為忌憚的將領有五個人,第一個是英國公張輔,第二個是忠國公周征,第三個是義國公張昊,第四個是安平候牛世豪,第五個就是鎮武侯李雲天。

雖然張輔排在蒙古將領最不想遇見的明軍將領第一位,但或許是宣德帝心中對張輔與漢王私交密切有所忌憚,自從平定了漢王叛亂後張輔雖然依然受到宣德帝重用可已經不再掌控軍權,因此對蒙古軍隊的威脅反而最小。

因此,深受宣德帝信賴的忠國公周征就成為了對蒙古軍隊威脅最大的明軍將領,不過他要坐鎮京城,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離開京城出戰。

所以蒙古軍隊麵臨的對手實際上有三個,那就是義國公張昊、安平候牛世豪和鎮武侯李雲天,其餘的明軍將領根本就沒有被他們看在眼裏。

如果不是在離遼陽城三百餘裏的西寧堡被埋伏的蒙古軍隊偷襲,義國公張昊所率領的五萬明軍也不會死傷大半,但即便是這樣他還是帶著一萬餘人衝出了蒙古軍隊的包圍圈逃到了遼陽城,由此可見他的厲害。

至於安平候牛世豪,也是上了蒙古軍隊的大當,北征的路上一直順風順水,導致全軍鬆懈怠慢,被阿魯台率領重兵在飲馬河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毫無防備的明軍在蒙古騎兵的集團衝鋒下很快就失去了有效的抵抗,進而陷入了蒙古軍隊的屠殺中,慘不忍睹。

年紀輕輕的李雲天之所以能越過大明其他的勳貴排在第五位,是因為他率軍平定了交趾的叛亂,不過很多蒙古將領對此頗有微詞,認為李雲天不過是沾了嶽父周征的光而已,肯定是周征在幕後暗中相助。

再者說了,在蒙古將領嚴重交趾的那些叛軍根本不值得一提,當年蒙古軍隊可以輕而易舉地就打下了安南,李雲天背後有大明支撐能剿滅那些叛軍也就不足為奇。

故而,當宣德帝北征失敗後忠國公周征就成為了阿魯台南下的主要對手,蒙古軍隊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山西行都司和萬全都司戰場,忽略了失去蹤跡的李雲天。

把禿孛羅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李雲天竟然在去年就已經悄悄地來了遼東都司,進而扭轉了明軍在遼東不利的局麵。

“少傅,管他鎮武侯還是鎮文侯,在我蒙古鐵騎麵前唯有死路一條!”大帳內的那幾名蒙古將領由於級別不夠,因此並不清楚大明政壇的事務,見把禿孛羅好像對李雲天頗為忌憚,一名身材粗壯的將領不由得一臉輕蔑地說道。

“鎮武侯隻率領三千驍武軍南下,數年間不經平定了交趾的叛亂,而且把交趾經營得風生水起,使得交趾百姓安樂,社會穩定,一舉解除了我西南最大的邊患,由此可見其,謀略超群,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人。”

風雷見那名身材粗壯的蒙古將領輕視李雲天,於是鄭重其事地望著他,神情頗為黯然地說道,“當年如果不是鎮武侯在山東戰場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又拚死守住了黑牛鎮,如今的大明江山已經歸於漢王!”

“哼,你們的漢王豈能與少傅相提並論?”身材粗壯的蒙古將領聞言頓時冷笑了一聲,一臉傲然地說道,“別忘了,你們明朝最能打仗的義國公和安平候已經被我們蒙古大軍擊敗,我們大汗重返大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