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製衡之術(三更)(1 / 2)

“關西七衛現在被擋在了大名城下,待攻克通州城後本侯將親率大軍南下,將其圍殲在大名府境內!”

本來,李雲天並不打算在此次會議上談及關西七衛,不過既然趙勇提到了關西七衛,那麼他自然要給大家交代一下,故而環視了一眼在座的眾將後,用手裏的小木棍一指地圖上的大名城,意氣風發地高聲說道。

雖然李雲天並不想對關西七衛下狠手但此時他卻不能表現出來,以免影響了部隊的士氣。

關西七衛在北直隸劫掠了一番後不顧阿魯台的勸阻,想要南下到大明最為富庶的江南搶奪,結果被大名城的明軍擋在了黃河北岸。

大名城是黃河北麵的一座具有重要作用的軍事重鎮,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掌控著黃河以北的大片疆土,守住大名城就等於堵住了敵人南渡黃河的通道。

說起大名城,裏麵還有一段典故,宋仁宗時期麵對契丹南侵的威脅,導致朝廷裏有很多大臣想要遷都以及與契丹講和,不過宋仁宗最終采納了丞相呂夷簡的建議將大名府建為都城,定名“北京”,以彰顯與契丹決戰的新意。

契丹聽說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因此麵對積極備戰的大宋不戰而怯,隨後打消了南侵的念頭。

宋仁宗新建的這座陪都,就是大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名府,既有“外城”,又有“宮城”,外城周長四十八裏,宮城周長三裏,富麗堂皇,雄偉壯觀,號稱“城高地險,塹闊濠深”;“鼓樓雄壯”,“人物繁華”;“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

大明立國後,隨著永樂帝遷都北平城,大名城的戰略地位隨之降低,不過由於險要的地理位置,依然是黃河北岸最重要的軍事重鎮。

作為大明防備北方韃靼和瓦剌的後方城池,大名城的駐軍不多,隻有五千人的規模,幸運的是周征在關西七衛從倒馬關進入北直隸後給山東都司、山西都司和河南都司下達了固守阻擊的命令,因此山東都司派了三萬援兵進駐大名城,進而使得大名城有足夠的兵力阻擋關西七衛前進的步伐。

關西七衛已經兩次攻打大名城,可是由於缺少必要的攻城器械因此皆在大名城的高牆麵前铩羽而歸,萬餘名仆從軍士兵在關西七衛的驅趕下倒在了大名城下。

與西域相比,繁華富庶的江南簡直就是關西兵心中的天堂,對他們有一種難以抵禦的誘惑,他們可不想被一座小小的城池阻擋住南下的步伐,因此一邊建造攻城器具,一邊蜂擁而出在附近州縣掠奪壯丁準備再次攻城。

李雲天在收複通州城和居庸關後將揮師南下,把關西七衛的士兵包圍在大名府,然後視情形對關西七衛進行打擊,無論如何都要給他們一個教訓。

軍事會議結束後,趙勇、薛義和李大牛等人急匆匆地回去準備各自的作戰事宜,當山海關南麵的蒙古軍隊被消滅後,攻打居庸關和通州城的明軍將齊頭並進同時向兩地發動襲擊,這三場大戰將決定明軍與北元之間這場大戰的走向。

一間廂房裏,李雲天皺著眉頭望著桌上的一張標明了明軍和韃靼、瓦剌以及關西七在山西行都司、完全都司和北直隸勢力分布的態勢圖,蒙古軍隊的主力都在北直隸境內,隻要消滅了北直隸的蒙古軍隊那麼大明就贏了這場大戰。

現在已經是十月下旬,北直隸隨時都可能迎來一場大雪,他必須要趕在大雪來臨前打下居庸關和通州城,將北直隸的蒙古軍隊牢牢地困在居庸關以南,否則大學一至將給軍事行動帶來極大的困難,幸運的話他還能夠在大雪前收拾了關西七衛。

“相公,吃晚飯了。”就在李雲天全神貫注地伏在地圖前心中暗自推演著戰爭走勢時,耳旁響起了雷婷的聲音。

雷婷的身後跟著一名身穿驍武軍軍服的俊俏中尉,手裏拎著一個食盒,有條不紊地把食盒裏的飯菜端出來擺在了桌上。

這名女中尉不是別人,正是李雲天新娶的達顏部小郡主諾敏,諾敏在雷婷的影響下不想待在家裏無所事事,於是就跟在雷婷的身邊給她打下手。

隨著手頭上的公務越來越繁重,雷婷也需要一個人來幫她,由於不僅要負責李雲天的飲食起居而且還要接觸講武堂的驍武軍的機密,因此她要想找一個合適的人選並不容易,而諾敏無疑是最佳的選擇,既適合照顧李雲天的生活也不會向外泄露機密。

格根塔娜對諾敏的這個決定非常支持,在她看來諾敏以後要想真的能在李家立足的話,就必須要像雷婷和陳凝凝等人那樣有一番事業。

再者說了,如果諾敏能成為李雲天的幫手那麼對達顏部也是大有裨益,畢竟講武堂和驍武軍可謂是宣德帝的心腹衙門,諾敏能在這種機要衙門裏做事會使得達顏部從中獲益匪淺,外界無人敢輕易招惹達顏部。

諾敏以前覺得雷婷做的事情挺簡單她可以輕鬆應對,可是當她真的投身其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太過天真,雷婷不僅對李雲天的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了如指掌,還遊刃有餘地處理著下麵送來的大量公文,而單單驍武軍的地圖她都看不懂更別提其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