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永樂帝攻破南京城前,有多少文武大員聲稱要與南京城共存亡,可一轉眼還不是投靠了永樂帝。
張太後經曆了無數風雨自然深知這個道理,她可不會認為朝廷裏的那些文武官員都對太子忠心耿耿,隻要條件允許的話她相信有人會鋌而走險博取更大的權益。
“如何調防?”從李雲天和張昊一事上,張太後已經意識到京城事態的嚴重,有一股力量正在暗地裏興風作浪,這使得她不得不防,於是凝神沉思了一會兒,麵無表情地望向了越王。
“母後,兒臣以為可以從京軍中抽調五萬人馬與居庸關的守軍換防,如此一來京城的防務將更加穩固。”越王聞言雙目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亮光,壓低了音量有條不紊地說道。
“那五萬人馬如何抽調?”張太後聞言微微頷首,對越王的這個主意表示了讚同。
京畿都督府麾下的軍隊不僅包括京軍,還有京畿附近的軍隊,包括居庸關和山海關的守軍。
尤其是居庸關,由於距離京城太近,居庸關守軍的那些軍戶就住在京城附近,因此將其與守衛京城的京軍調防沒有任何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居庸關和山海關的守將都是大明的勳貴,居庸關的守將是武忠侯樊勇,此人是開國勳貴後裔,兩年前本是武忠伯,後來由於在宣德帝禦駕北征中立下了戰功,進而得以進封為侯爵,鎮守居庸關。
在大明的開國勳貴中,樊勇是掌握兵權最多的一個,居庸關的七萬人馬悉歸其指揮。
如果要調防京軍與居庸關守軍的話,那麼樊勇肯定也會被調來京城,因為為了平衡京城的軍事力量張太後和越王需要樊勇來指揮那五萬居庸關守軍。
要是有心細心留意的話就會發現,京城的京軍以及距離京城咫尺之遙的居庸關守軍來自大明勳貴的三個陣營:
京軍中,周征和張昊一係的將領掌控一半的兵力,而掌控另外一半兵力的陳泰和胡大海屬於靖難勳貴張輔一係,樊勇屬於開國勳貴一係。
如此一來的話,三方就形成了鼎足之勢,使得京城的軍事力量達到了一種平衡的態勢。
要調樊勇進京很簡單,關鍵是要調哪些京城守軍前去居庸關,這裏麵又涉及到一個京城守軍內部派係平衡的問題。
“調三萬忠國公的部下,兩萬仁國公的部下。”越王既然已經提出了調防的建議,那麼很顯然已經早就考慮好了對策,有條不紊地回答了張太後。
“如此甚好。”張太後聞言點了點頭,這樣的話無論是張昊還是陳泰都不會不滿,畢竟朝廷抽調的是雙方的部隊。
“宣太師前來覲見。”隨後,張太後衝著一旁侍立的貼身女官說道,這件事情她不適合出麵,因此唯有讓軍閣首輔、當朝太師張輔來做。
越王聞言臉上流露出一絲輕鬆的神色,心中暗自感到得意,雖然張昊和陳泰手下的兵力調出數量上相差無幾,但質量上卻天差地別,他準備將周征和張昊在京城裏最強的部隊調去居庸關,而陳泰的則是戰鬥力最弱的部隊,如此一來就等於無形中消弱了張昊和周征在京城的軍事力量,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其實,越王心中感到非常懊惱,他萬萬沒有想到張昊竟然能從如此嚴密的刺殺中逃過一劫,進而打亂了阿仇先前與他商定的計劃。
按照原先的計劃,張昊死後陳泰將接替他的位置,屆時整個京城的軍事防務就由陳泰說了算,無疑會給他們下一步的行動提供很多便利。
而且,越王現在對張昊的衛兵在遇刺時使用的那種頃刻之間就擊倒了二十餘名刺客的火器非常感興趣,要是他也能擁有如此厲害火器的話,那麼在京城就不怕任何人。
可惜的是,張昊擁有的火器來自講武堂,而講武堂隻聽從大明天子和李雲天的命令,外人根本就無法介入,所以他現在根本就得不到講武堂的火器。
即便是宣德帝下令搜查講武堂的時候,那些錦衣衛也不是為所欲為,全程都由講武堂的人員陪同清理資料,那些人員不會阻止錦衣衛查案,但是絕對不會允許他們將那些資料帶走。
至於講武堂在京城下轄的司科院以及工坊,宣德帝則禁止錦衣衛進入,原本在講武堂的搜查就是為了掩人耳目,況且宣德帝很清楚講武堂那些研究和生產出來的物資的重要性,自然也不會讓錦衣衛為所欲為,以免裏麵的機密被泄露出去。
越王現在要做的就是削弱張昊和周征在京城的兵權,兩人對皇權的忠心已經勿需多言,屆時肯定會力保太子,所以他必須要想辦法對付周征和張昊,屆時就沒人能夠阻止他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