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得償所願(1 / 2)

元宵節。

由於適逢宣德帝駕崩,因此官府取消了一年一次的元宵燈會,很顯然京城裏的氛圍並不適合過這種喜慶的節日。

經過幾天的突審,越王在方良一案中收獲良多,接連提審了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武寧侯馮長安,後軍都督府右都督、安武侯龔奎,以及右軍都督府右都督、安義侯古大勇。

按照馮長安、龔奎和古大勇的供述,由於在宣德帝平定漢王之亂後他們受到了冷遇,因此心有不甘,故而聯合起來想要找機會東山再起。

漢王薨後宣德帝放了被囚禁在宮裏的漢王家眷,將其安置在了江南,在當地官府的監視下以平民的身份進行生活。

宣德帝的病情越來越重,這給了三人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三人私下裏秘密聚會,經過一番商議後準備在宣德帝駕崩後掌控京城的局勢,然後派人前去江南接漢王的世子進京繼承皇位。

為了清除攔在他們計劃前的障礙,他們為此特意設計了李雲天,原本想通過李雲天牽連朝中的一大批人出來,製造一場與胡惟庸、藍玉大案規模相同的大獄。

可惜的是李雲天太厲害,竟然能從他們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計劃中接連找出破綻,最後使得他們功虧一簣,不得不動用了一直潛伏在司禮監的左監丞王裕,一把火燒死了李雲天。

按照三人的解釋,他們不得不殺了李雲天,李雲天不僅在軍隊中威望甚高,而且還智謀無雙,再加上城外駐紮的驍武軍,如果李雲天在的話肯定能看穿他們的詭計並加以應對,這使得他們對李雲天甚是忌憚。

雖然李雲天打亂了他們的詭計,但他們的奪權計劃已經展開無法停止,所以就對張昊下手,準備繼續栽贓朝中的大臣說其與北元勾結進而使得京城形勢混亂,這樣的話他們就能趁亂奪權。

然而他們的計劃再次受挫,本以為天衣無縫、萬無一失的一次刺殺竟然被張昊躲過了一劫。

不僅如此,連方良也因為這次失敗的刺殺事件暴露,進而前功盡棄,滿盤皆輸。

“簡直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慈寧宮,張太後看了越王送來的幾張供詞後不由得勃然大怒,將供詞往地上一扔,怒氣衝衝地喝道。

這幾張供詞是陳天雷、馮長安、龔奎和古大勇的,按照四人的供述,張昊遇襲身亡後他們會把矛頭對準張輔一係的勳貴,如此一來的話京畿都督府大都督的位子就空了出來,而且周征、張昊一係的勳貴和張輔一係的勳貴就會鬥起來,他們就可以隔山觀火,坐收漁人之利,趁機謀取京畿都督府的大權。

尤為令張太後感到震驚的是,陳天雷等人還與朝中以前與漢王有染的文官相勾結,暗中聚集了以工部右侍郎武通為首的一幹文官,屆時在朝堂上與其遙相呼應。

武通原為刑部右侍郎,平定漢王之亂後宣德帝雖然沒有像原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和原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範彬一樣被宣德帝革職或者調到南京養老,但明升暗降去了工部,夾著尾巴當起了工部右侍郎。

由於武通和馮長安等人曾經與漢王關係密切,這使得張太後心中甚為震驚,無形中相信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她深知皇位爭奪的殘酷,要是武通和馮長安等人的這個計劃成功的話那麼大明可就將成為漢王一脈的天下,而太子恐怕也就沒有了活路。

“母後,此事千真萬確,兒臣從他們家中搜到了用來記載往來錢財的賬簿,表明他們暗中支出了不少錢財用來實施他們的陰謀詭計。”越王聞言向張太後一躬身,不動聲色地回答。

“可惡至極,大行皇帝對他們不薄,並沒有追究他們當年與漢王有染的罪責,可他們不思報效皇恩竟然想要謀反作亂,實在是罪無可恕。”張太後麵色一寒,冷冷地望著越王吩咐道,“此事涉及謀反,事關重大,著你會同錦衣衛北鎮撫司徹查此案,一定要將所有涉案人員悉數抓捕歸案!”

“兒臣謹遵懿旨。”越王聞言心中不由得大喜,躬身應下了這件事情,張太後這次之所以撇開了三法司,很顯然是對三法司已經不信任,這正好可以使得他掌控住審訊的局麵,進而上下其手,為所欲為。

讓錦衣衛來審理謀反大案可謂是大明的傳統,自從大明立國以來,凡是遇到了與朝中重臣相關的謀反大案,悉數交與錦衣衛鎮撫司處置,永樂帝遷都後辦這件事情的就是改製後的北鎮撫司。

之所以不讓三法司插手,是因為無論明太祖還是永樂帝都擔心三法司的官員可能會在審案中徇私,文官集團內部利益錯綜複雜,兩位皇帝並不相信文官集團能秉公斷案。

因此,錦衣衛北鎮撫司就是審理謀反案的不二選擇,由於錦衣衛是皇帝的親信部隊,再加上平常與朝臣關係惡劣,所以皇帝們並不擔心其會包庇那些涉案的臣子,反而會想方設法地徹查。

錦衣衛和東廠之所以在明朝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行事囂張,飛揚跋扈,很大的原因就是皇帝的縱容,使得他們與朝臣之間矛盾重重,如此一來皇帝也就不用擔心雙方相勾結,可謂是馭下之道的典範。

當然了,文武百官肯定不敢說皇帝的不是,因此就把怨念集中在了東廠和錦衣衛的身上,使得皇帝得以從中脫身,坐山觀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