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司務院?”
聽了李雲天的構想後張氏的雙目禁不住閃過一道詫異的神色,她還是第一次聽到以“皇家”命名的衙門,隨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口中連聲讚許道,“好,這個名字既大氣又貼切,實為不二人選。”
張氏之所以對“皇家司務院”讚不絕口正是因為“皇家”二字,她最為擔心的事情就是李雲天假借新式學堂之名暗中擴張實力,而“皇家”兩字已經明確表明李雲天無心執掌新式學堂,而將其交給正統帝處置,這樣無疑就打消了她的顧慮。
不僅如此,等到將來與新式學堂有關的產業建立起來後,將歸在正統帝的名下,這樣一來就增強了皇權,這正是張氏所希望的事情。
金英聞言臉上流露出興奮的神色,皇家的產業向來歸內廷管轄,內廷的實力將為此得以增強。
可很快金英的神情就變得嚴肅起來,因為他覺得李雲天並不是要把那些產業交給內廷,否則也沒那麼麻煩新成立一個衙門。
“太皇太後,據臣所知各地皇族的人口數自永樂朝以來已經翻倍,朝廷每年為此支出大量的資帑,假以時日人口數還將翻倍,朝廷將為此支付一筆巨大的開銷,長此以往對我大明不利。”
見張氏對自己給新衙門所取的名字十分滿意,李雲天沉吟了一下後說道,“雖太祖皇帝愛惜皇族子弟令其享受朝廷供養,衣食無憂,但臣以為皇族子弟乃天潢貴胄,理應身先士卒為皇上分憂,從長遠來看應讓皇族子弟參與軍政事務為大明效力。”
“另,臣覺得朝廷對各地皇族的供養應有一個限額,據臣所知,有的王爺子嗣超過了百人,子嗣數十人者比比皆是,單從後裔人數上來說已經超過了皇上。”
說著,李雲天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擔憂的神色,“臣並不是想要非議皇族事務,可臣身為右副都禦史有些話不得不說,各地皇族子弟因為有朝廷的俸祿故而生活安逸,不僅無法在大明遇到危難之時出力,對地方上也頗多滋擾。”
張氏的眉頭微微蹙了起來,她並不是不滿李雲天的諫言,而是知道李雲天所言已經給那些地方皇族留足了麵子,用紙醉金迷和惹是生非來形容各地的皇族更為貼切,在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下皇族子弟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生活可謂糜爛不堪。
朝廷其實已經感受到了各地皇族子弟人口數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壓力,那些皇族整天無所事事,除了吃喝玩樂外別無其他,故而妻妾成群,繁衍能力驚人。
由於明太祖禁止皇族子弟從政,因此皇族子弟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供給,這使得各地皇族沒有了後顧之憂,自然緊鑼密鼓地繁衍後代,反正有朝廷的俸祿養著何不多生幾個兒子,美其名為給皇家“開枝散葉”。
朝廷對此也很為難,總不能禁止那些皇族子弟生育吧,故而唯有按照朝廷的定製給那些皇族後裔俸祿。
說起來,由於有的皇族子弟後裔太多,其諸子間竟互不相識,也算是一樁奇聞了。
“太皇太後,太祖皇帝立國之初定下了‘藩屏中央’的國策,臣以為此乃太祖的先見之明,大明危難之時唯有皇族子弟最為忠心。”
見張氏陷入了沉默,李雲天知道她認同自己所說之言,於是趁熱打鐵,不動聲色地繼續說道,“不過,依臣看來,‘藩屏中央’並不是重用藩王,而是培養皇族子弟的精英,使得其參與大明的軍政事務。”
“太皇太後,據臣所知,西夷的皇族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通常隻有數個子嗣,雖然人數少但能力卓越,通常在朝廷中擔任要職,與朝中貴族和諸臣共掌朝事,使得皇權異常牢固。”
隨後,李雲天給張氏以西夷諸國的皇族為例進行了說明,“西夷皇族子弟雖然身份尊貴,但在仕途上卻沒有多少特權,自幼與貴族子弟一同接受教育,通過考核後才能在朝中獲取官職,那些貪圖享樂的皇族子弟很難獲取官職,而沒有官職也就沒有朝廷的俸祿,完全靠其父輩家中供養。”
“哦?”張氏有些意外地望向了李雲天,在她看來那些皇族子弟乃天潢貴胄,朝廷給其俸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給皇族開枝散葉也非常重要,像西夷皇族隻有數個子嗣而且其子嗣沒有朝廷俸祿,這簡直就不可想象。
“太皇太後,依臣之見,朝廷既然已經分封藩王並給予相應賞賜,那麼藩王子嗣自然由其自行供養,豈可由朝廷來負擔,進而致使地方皇族子嗣繁多,良莠不齊,對大明有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