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心智較量(1 / 2)

張氏太皇太後也沒有料到楊士奇會在這個時候提到內廷,先是微微一怔,隨後臉上閃過了一絲怒色。

雖然張氏太皇太後臉上的怒容一閃而逝,但這沒能逃過就站在床前的李雲天的雙眼,一覽無遺地被李雲天看在了眼中。

李雲天此時也無計可施,他總不能在這個時候打斷楊士奇吧,故而唯有在心中暗自苦笑,很顯然張氏太皇太後不會答應楊士奇的這次上疏。

表麵上看起來,楊士奇的這道上疏有理有據,是憂國憂民之舉,但實際上這裏麵涉及到了君權與臣權的一次碰撞。

朝廷上的文官們想要借著張氏太皇太後彌留之際一舉打垮代表著君權的內廷,使得內廷無法再對文臣集團掣肘,而張氏太皇太後希望文官集團輔佐年幼的正統帝,故而很難拒絕文臣集團的這個要求。

而隻要有了張氏太皇太後的首肯,那麼文官集團下一步就是要依照張氏太皇太後的“懿旨”廢除內廷,把權力收回文官集團,而這可絕對不是張氏太皇太後所希望看見的。

在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曆史上,明朝的文官集團擁有的勢力最為強大,永樂皇帝以後大明的天子對文官也最為寬宥,這使得明朝的皇帝時常受到那些想要博取清名的文臣詰難,臣權之強可見一斑。

不過,終明一代,文臣集團都未能真正把控住朝政,這是因為大明比以前的朝代多出了一個特殊的機構――司禮監,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內廷。

與唐宋等朝代的宦官不同,宣德帝開辦內書堂對宦官進行了係統的文化教育,按照培養文官的要求對他們進行培養,這使得內廷的宦官們有了與文官匹敵的能力。

正是在內廷的牽製下,明朝的文官集團才未能掌控住朝局,大明的權力始終在皇帝的手裏攥著。

雖然大明的皇帝看上去疏於政務,不喜歡上朝聽政,但大明中央衙門和地方衙門卻一直有條不紊地運作,並沒有因此而出現問題。

這裏麵固然有文官集團悉心處理日常政務的功勞,同時也有內廷的督促之功,正是內廷和文官集團的相互製衡才使得大明朝局穩定。

說起來,這正是明朝皇帝們高明的地方,把繁雜的日常政務拋給臣子和奴才去做,而自己則享受生活的樂趣。

內廷的宦官之所以會飛揚跋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從側麵反映出了文官集團勢力的強大,皇帝為了製衡住文官集團故意放縱宦官,讓宦官打擊文官集團的勢力,使得雙方的力量保持平衡。

從明朝的曆史來看,宦官們雖然擁有很大的權勢,但都要依附於兄弟,並不像李唐等朝代那樣能把皇帝架空,始終是皇帝的奴才。

在明朝的三名權勢熏天的宦官中,除了王振被激憤的將領殺掉,劉瑾和魏忠賢都是被皇帝給除了,而劉瑾和魏忠賢對此沒有絲毫反抗之力,足見宦官們隻是皇帝的附庸。

否則的話,劉瑾和魏忠賢將會像李唐時期的宦官那樣,可以廢掉皇帝另立新的天子。

“咳咳……”就在李雲天琢磨著等下如何打圓場來緩和現場緊張的氣氛時,張氏太皇太後忽然劇烈咳嗽了起來,一張口噴出一口血來,打斷了楊士奇的話。

“快傳禦醫!”正統帝見狀大吃了一驚,連忙衝上前扶住了張氏太皇太後,然後衝著門口的內侍高聲喊道,守在門口的內侍慌忙去外殿去請等候在那裏的禦醫。

現場的文武權貴紛紛流露出關切的神色,目不轉睛地望向雙目緊閉倒在正統帝懷裏的張氏太皇太後。

楊士奇的雙目閃過一絲失望來,就差一點點他就能把第三道上疏講完,現在看來原本就無比虛弱的張氏太皇太後這下要凶多吉少了。

“唉!”望著昏死過去的張氏太皇太後,李雲天暗自歎了一口氣。

李雲天可不認為張氏太皇太後是無端昏過去的,很顯然這是張氏太皇太後刻意而為,他沒想到張氏太皇太後會用這一手來對付文官集團的發難,以張氏太皇太後的身體狀況來看恐怕她這次閉眼後將很難在醒來。

不得不說,張氏太皇太後的這個選擇是最為明智的,這樣一來既保住了內廷,同時又能避免與文官集團撕破臉。

守在外殿的禦醫們不敢怠慢,風風火火地來到了床前給張氏太皇太後進行診斷,正統帝和李雲天等人焦急地在一旁等待著。

“皇上,太皇太後薨了!”經過一番忙碌後,滿頭大汗的禦醫們紛紛跪在了正統帝麵前,領頭的禦醫誠惶誠恐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