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的報告文學對老秦產生的影響很大。老秦平反後,僅僅補發了一萬元工資,被安排在農場擔任一名普通幹警,協助食堂做做後勤工作。文章發表後,意外地被多家權威選刊轉載,廣播電台爭相播放,不久,還獲了個報告文學大獎。我帶著這份高興找老秦。而他正被十多名男女記者團團圍著。見我來了,老秦如遇救兵,忙對那些記者說,“過去了的事,我實在記不清了。要說,這位作家是了解我的。我的平反昭雪,都是他一手經辦的。他對於我,比他自己還要熟悉。你們何必纏著我不放呢?找他好了……”
老秦的話使我愕然。我堅信世界上任何人對他人的熟悉,都不會勝過自己的;除非他是個超人。但是,容不了我作過多考慮,記者立即把我給粘上了。
我隻得把那本發表文章的雜誌每人贈送一冊,並越俎代庖充當起老秦的代理發言人來。
二十一年前,老秦原是農場副連級幹警。那時他還很年輕,不足三十歲,卻在這兒呆了六年了。那一天,他領著一位年輕武警攀上高高的崗亭執勤,從望遠鏡裏發現一位步行串聯的女紅衛兵,正拄著蘆杆做的拐杖,仿效當年紅軍過草地的樣子,迎著風雪,在沼地上一步一顛地朝大牆走過來。他發現她的紅臂章在北風裏一忽悠一忽悠,宛如一朵飄動著的火苗。她有點疲乏,踉踉蹌蹌地,顯然在憑在某種毅力支撐著自己的身體。眼看她已進入禁區了,老秦便用電喇叭朝她喊話:“哎,這兒不許靠近!退回去!聽到了嗎?這兒是禁區——”也許是逆風行走,女紅衛兵對他的喊叫沒有聽清,也許是她急需來農場補充給養,抑或對他的呼叫根本不屑一顧,她還是固執地走向禁區縱深……複述到這兒,我停了停,喝了口水,對記者們說,大家都年輕,也許對二十多年前的那場所謂的文化大革命不甚了解。這兒是洞庭湖區,縱橫三五百裏都是蘆葦蕩和沼澤地,許多紅衛兵都把這兒假定為紅軍長征時經過的草地,企圖步行通過這兒,一直走到北方那個“世界革命的中心”去,覲見那位高高立於神壇上的聖人,以表示自己的無限的忠誠。老秦的覺悟很高,對那場“革命”心中早存異議,十分厭惡個人崇拜。出於某種義憤,他命令武警把那名不聽勸阻的女紅衛兵逮住,帶到農場接受教育,並當著她的麵,對當時的所謂旗手頗有微詞。而那位女紅衛兵冥頑不化,居然對老秦破口大罵。老秦便把她關押了半月光景,每天同她學習馬克思、列寧原著。
一天晚上,那個女紅衛兵乘人不備逃走了,並立即去某個地方告發了老秦。幾天之後,老秦被捕了,蹲了二十年大牢。接下來的二十年牢獄生活的磨難,就不必一一細說了,這本雜誌上都作了詳細描寫。老秦同誌直到去年才得以平反出獄,重新工作。
記者們都把老秦的事跡記在采訪本上,我又掏出幾張老秦當連長時的照片給大家過目。青年時代的秦連長,血氣方剛,英武俊俏,何等了得的一表人才。
而眼前的老秦,顯然老了,腰背有些佝僂,鬢發如霜,眼泡鬆馳,淚囊下垂,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有點拖泥帶水。兩副形象的對比落差竟是如此之大,記者們感慨良多。
接下來,當然是一個關於老秦的宣傳高潮了。紀實小說、中篇特寫、電視劇、廣播劇一股腦兒全上。這一切,給老秦起到了一種水漲船高的作用。
中國人是崇拜英雄的,官方也向來十分看重社會輿論,並注意到給於英雄人物以某種安撫與獎掖。這個安撫獎掖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表現在政治地位上的拔擢。於是,不久上級來信,任命老秦為這個縣團級勞改農場的最高行政長官一一指導員。
老秦曾堅決不受,以自己年事已高思想觀念落後於形勢太遠作為推脫的理由。但官方決不會輕易取消成命。你愈是推脫,愈證明你的謙讓;而愈是謙讓,愈證明你的勝任。在這種時候,當官同坐牢一樣,同樣由不得你作主了。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老秦以五十六歲的高齡打馬上任了。
老秦在電話裏對我的幫助表示感謝,並約我在他接任的第一天赴農場吃餐便飯。我應邀前往。我按照慣例對老秦否極泰來表示祝賀。老秦擎著酒懷,淚光盈盈,說不清是高興還是淒涼。吃完飯,老秦約我去崗亭上觀觀沼地上的風景。
辦公室主任告訴我,這是老秦上任後頭一次執行公務。那崗亭是鋼筋混凝土澆鑄的,十分牢固,二十多年過去了,仍然巍然矗立在高牆之上。他走近執勤的哨兵,從他手上接過望遠鏡,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足足了望了十分鍾之久。
“指導員,您在觀望什麼呢?”我輕聲問。
他沒有回答我,半晌,才把望遠鏡還給哨兵,對我說:“看看,習慣了。其實什麼也沒有……”
他究竟在追尋什麼呢?
驀然間,我覺得捕捉到一個重要的細節,並由此產生了炮製這部小說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