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古地名,中國古代(漢朝到唐朝初期)行政區劃,前稱交趾刺史部。於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14
西漢時,漢武帝派兵剿滅南越國,後設交趾刺史部,地分七郡,部治贏婁(今越南河內西北)。
東漢時,漢獻帝於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改交趾刺史部為交州,轄今中國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和中部,州治番禺。
三國時,吳國分交州為廣州和交州,交州轄境減小,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廣東雷州半島和廣西南部,治所在龍編(今越南河內以東)。
別名
交趾
行政區劃
行政區類別
州
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
中國廣東、廣西,越南北部和中部
其他信息
政府駐地
中國廣州,越南北寧
存在年代
中國漢朝到唐朝初
東漢十三州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
2
。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南海、桂林、象”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
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自秦朝平定嶺南2200多年來,本地曆史上至少發生過6次較大的移民潮。漢武帝平定嶺南,留下占領軍駐守,曆經西漢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變革,先後又有5批移民來到嶺南。5
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分其地為7郡: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北至湖南江永縣,南至越南順化的廣大地區。
西漢時,前112年(漢武帝元鼎六年)
6
漢平南越國,在原南越國地方設交趾刺史部,治贏婁縣 (今越南河內市西北)8
。此時交趾未改交州,交趾與朔方刺史部,與十一州合稱為十三部,也是漢朝最南部的疆域。交趾設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九個郡,其中在越南部分交趾有三郡:交趾(一作交阯,今越南東京,即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廣平省,即越南北部)、日南(郡治今越南順化以南,即越南中部及以南一部分)五十六縣。
東漢初年當地人在征氏姐妹的帶領下起義建立了三年分裂政權,後被馬援平叛。東漢順帝,(公元139年)\"交趾太守周敞求立為州,朝儀不許,即拜敞為交趾刺史\"。
三國時期
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如許靖、袁沛、鄧子孝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