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還有個著名詩人張船山,對後世影響巨大。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八中說,由於“船山先生詩才超妙,性格風流”,因此“四海騷人,靡不敬仰”,很多士人紛紛寫詩作文,表示自願化為婦人為他效力,甚至可以作為他的妻妾侍奉他--這些心態實在是很奇怪的了。
不僅名流雅士,清代民間的男風也很普遍。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個二十歲的男子張鳴鳳把一個六十多歲的種菜園的老頭灌醉酒後雞奸的奇事。袁枚在《子不語》中記載了一個少年車夫在臨終時向年輕貌美的男主人表露了自己的愛情。《子不語》還記載了兩個美少年,他們是同性戀人,然後出現了一個惡棍,也是一名同性戀,惡棍要奸汙兩位美少年,他們在反抗中被雙雙殺死。更為稱奇的是,當地百姓被這兩位“貞潔”的美少年所感動,居然為之立廟。
劉達臨先生在《中國同性戀研究》一書中總結清代男風的特點有三:
一是士大夫所狎昵的男色,多半是優伶。清代京劇之風甚盛,京劇中的旦角都是男伶扮演,由於職業的特點,不少扮演旦角的男伶都秀美而有女腔,他們常被一些士大夫與富商巨賈所玩弄、邪狎。追捧戲子之風,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
二是男妓盛極一時。康熙年間,男子設立娼寮即已風行,至乾隆以後,男妓方麵的規製更為完備。據《金台殘淚記》記載,清時男妓坐堂招客的“相公堂子”一般都聚集在北京韓家潭一帶,也就是今天的八大胡同附近。此書描寫道:“每當華月照天,銀箏掖夜,家有愁春,巷無閑火,門外青驄嗚咽,正城頭畫角將闌矣。嚐有倦容侵晨經過此地,但聞鶯千燕萬,學語東風,不覺淚隨清歌並落。嗟呼,是亦銷魂之橋,迷香之洞耶?”
三是在士子相互之間或和書童、孌童搞同性戀者眾多。這和玩優伶、嫖男妓不同,前者是在外部發生的,而這是在內部發生的。他們旦夕相處,所以更易結“安陵龍陽”之好,此為本書前文所提及的“境遇型同性戀”。
清代是中國曆史上禮教製度下的最後一個王朝帝國,也是對禮教最為尊崇、執行最為嚴苛的朝代。從先秦到清代,中國人的性觀念繃得越來越緊,清代達到了極致,緊到了不能再緊,其結果必然是斷裂乃至崩潰。清朝的覆亡最終使中國徹底告別了禮教時代。經曆了漫長的歲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現代性愛觀才開始漸漸被人們接受。
絕育的皇帝
滿族是人口很少的民族,因為政治、經濟落後,以及後來的戰爭需要,大量生育人口成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女人往往隻被認為是交配生育的工具,而其他角色都是次要的,所以導致了一種亂倫和近親結婚的婚配習俗。這一習俗在人口稀少和文明落後的情形下是普遍存在的,傳說我們的始祖伏羲和女媧就曾是一對兄妹,後來他們結為夫妻,繁衍了後代。
在女真族或滿族部落,丈夫死後,妻子可以轉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轉嫁兒子或侄輩。比如,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嫡妻為代善所有。莽古爾泰貝勒死後,他的眾多妻子分別分給侄子豪格和嶽托。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類貝勒死後,他的一個姬妾又被第十二子阿濟格納為妻。皇太極的五宮後妃都來自蒙古博爾濟錦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後妃論輩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爾濟錦氏於1614年嫁給時為貝勒的皇太極,後尊稱為孝端文皇後,生了三個女兒;1625年春,博爾濟錦氏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又嫁給當時仍為貝勒的皇太極,後被封為永福宮莊妃,生了順治帝福臨,還生了三個女兒,後被尊為孝莊文皇後;1634年,博爾濟錦氏的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莊妃的親姐姐,也嫁給了繼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極,被封為宸妃,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
孝莊文皇後是順治帝的親生母親,她的兩個侄女,都嫁給了自己的兒子,一個是孝惠皇後(後被廢降為靜妃),另一個是淑惠妃。這一後一妃都是順治親舅舅的女兒,也就是他的表妹。之後,孝莊文皇後的一個侄孫女,又嫁給順治帝為妻,就是後來的孝惠章皇後。也就是說,順治帝不僅娶了兩個表妹,還娶了表侄女為妻。
從蒙古科爾沁部首領莽古思的角度來講血緣關係的話,就是說,他將女兒嫁給了皇太極,又將兩個孫女嫁給了皇太極,後又將兩個曾孫女、一個曾曾孫女嫁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