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心態(1 / 3)

心態為什麼會不同

當一個人決心做成某件事情、獲得某種成功的時候,他往往就能做成、就能獲得,這就是心態產生的作用。

安東尼·羅賓說:“心態可以說是我們體內幾百萬條神經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換言之,不論在什麼時間,我們大部分的心態都是一種直覺。而所謂的心態就是對跟自己有關的事物所做出的反應。這種反應可能是進取的、積極的、有為的,也可能是頹廢的、消極的、受抑製的,很少有人會有意識地去控製它。正是每個人心態上的差別導致了他們在追求人生目標上遇到成功與失敗兩種不同的結果。”其實,人生所追求的事物多少都和心態有關係。比如渴望成功就是一種心態。心態是當周圍的環境對我們產生某些刺激,我們的身體把訊號送到腦部後產生的感覺和狀態,比如自信、尊敬等,這些都是從我們內心產生的狀態。有人說,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由此可見,如何引導和掌握自己的心態是追求愛情、追求快樂、主宰人生的關鍵。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心態呢?

安東尼·羅賓又指出,所有的行為都是基於心態的基礎之上。當我們處於進取和頹喪兩種對立的心態之間,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信息傳送和行為表達。

歸納起來,造成不同心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方麵:第一是內心儲憶,第二是生理狀態。

比如,當你的愛人很晚才回家,你會怎樣對他(她)?這幾乎完全取決於你當時的心態,而你的心態又決定於你內心認為他(她)晚歸的理由是什麼。假如你認為他(她)晚歸是因為他(她)遭遇了意外。在他(她)到家之前,你想到的一直是對方遭遇了一場車禍,全身是血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當愛人回到家時,你或許會喜極而泣,或許會長長地舒一口氣,或許會衝上前去給對方一個熱情的擁抱。這些行為都是出自於你關懷對方的心態。然而,假如你認為他(她)晚歸是因為有了婚外情,是因為對方不再在乎你的感受,不再愛你了,那麼憤怒的心態便會主導你的行為。當對方到家時,你就可能會冷言相待、橫眉以對,甚至和對方大吵大鬧。

那又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在同樣的現實情況下產生如此不同的想法呢?其可能性之一是我們周圍的人曾有過相同的遭遇,他們的反應影響到我們。例如,當我們還是孩子時,隻要爸爸一晚歸媽媽就非常擔心,其影響的結果是我們也會用擔憂的方式來看許多事情;而如果我們的父母總是告訴我們他(她)是如何地不信任對方,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深受這種思維模式的影響。這就是內心儲憶對心態的影響。

因此說,我們過去的經驗能夠直接地影響到我們現在的心態。

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和更有力的因素就是當刺激發生的時候,人們自身的生理狀態和活動方式。這包括肌肉的牽引、飲食的習慣、呼吸的方式、肢體的活動以及全身各種的生化作用,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心態。比如,當丈夫回家前,妻子的生理處於舒適狀態,這時他回來晚了,妻子就會認為丈夫是被交通耽擱了;但是,如果妻子的生理因某些原因而造成肌肉緊張、極度疲乏,她就傾向於用負麵的信息來控製自己。

安東尼·羅賓指出,控製和引導自己的心態是我們控製並引導自身行為的前提,控製且刻意地引導自己的內心儲憶和生理狀態是控製和引導心態的有效手段。 因此,從現在開始嚐試著控製和引導自己的心態吧,不要被已有的經驗所束縛,這是改變命運的前提。

心態有巨大影響力

心態具有強大的力量,它從裏到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財富在增加,但是滿足感卻在下降;擁有的在增加,但是快樂卻在減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知心的朋友越來越少;聯絡工具越來越多,但是交流越來越少。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當然是心態出了問題!因為好心態才能欣賞好風光。

我們常常說要塑造健康心態,塑造感恩、知足、達觀的陽光心態,其實就是要樹立積極的、正麵的價值觀,擁有健康的人生,釋放強勁的影響力。你的內心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的內心是一塊冰,就是化成了水也還是零度。要想照亮別人,就要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就要先照亮自己的內心。點亮一盞心燈,塑造陽光的、健康的心態,唯有這樣才能照亮我們自己的內心。良好的心態能夠給個人、家庭、團隊、組織帶來積極的影響。

心態到底具有多大的影響力呢?

有一個心理學家找來9個人進行實驗。他把9個人帶到一間黑屋子裏並對他們說:“你們從這座彎彎曲曲的小橋上走過去,一定不要掉下去。不過,即使掉下去也沒關係,底下隻是一點水。”結果,9個人都在黑暗中摸索著走了過去。然後,心理學家打開了一盞黃燈。這時,9個人才看到,橋底下除了那一點水,還有幾條張著嘴的鱷魚。他們頓時嚇出一身冷汗,暗自慶幸剛才沒掉下去。心理學家在橋的另一端又問:“現在,誰敢從橋上走過來呢?”結果是一片安靜,沒人敢走。心理學家接著鼓勵他們說:“這個橋很容易走,不是嗎?剛剛你們就成功了。你們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堅固的鐵橋上,而橋下除了那點水,什麼都沒有。”經過他幾番誘導,終於有三個人站起來,願意嚐試一下。結果,第一個人顫顫巍巍,多花了一倍的時間才走過來;第二個人哆哆嗦嗦,走到一半的時候嚇得趴在橋上,站都站不起來;第三個人才走了幾步,就退了回去。於是,心理學家打開了所有的燈,大家這才看見,在鱷魚和橋之間隔了一層網,網是黃色的,剛才在黃燈下沒有發現。這時,絕大多數人都不怕了,幾個人都快速走了過去。可是,還是有一個人不敢走,因為他擔心網不夠結實。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通過這座小橋,失敗往往不是因為力量不足或智力低下,而是對周圍的環境產生的恐懼心態。麵對險境,很多人會失去平靜的心態,也因此使得唾手可得的成功一下子變得遙不可及。這就是心態的影響力!

人有9種基本情態,分別是:愉快、興趣、悲傷、厭惡、憤怒、恐懼、輕蔑、羞愧、驚奇。其中,驚奇是中性的,興趣和愉快是正麵的,而其餘6種都是負麵的。正麵的情態讓人快樂,負麵的情態讓人痛苦。

好心態造就好心情,有好心情,我們才會有向上的力量,才會沉著、冷靜、喜悅、生氣勃勃,才能締造和諧。不良的心態會帶來差的心情,會讓我們沉淪,使我們憂愁、悲觀、失望、委靡不振,甚至頹廢。我們引導和控製心態的目的就是要把興趣和愉快這兩種好情態壯大起來,從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歸因決定生活態度

所謂歸因是指個體把某些因素看成是事件結果的主要原因。歸因以情感反應為中介,從而影響隨後的行為,即:歸因→心態、情緒→行動。

對事件的歸因決定了個體的生活態度。例如有人被魚刺卡到了喉嚨,他把這歸因於魚刺太多、太長,都是魚害他如此難受,所以發誓以後再也不吃魚了。可是,如果他把喉嚨被卡歸因於自己不夠小心,那他就不會怪罪於魚了。這樣,他下次吃魚的時候就會小心些,被魚刺卡到的幾率也會減少,從而能有更多機會品嚐到魚的美味。因此,能夠做出準確的歸因是擁有健康心態、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