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因對個體的自信心、期望、情緒和心態都會產生相應的影響,相應地,這些影響就會促使個體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映。例如,一個連續考了幾次高分的學生,把這些成績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和有效的學習方法,那麼他會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並且以後會繼續努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在不斷地成功中,他的積極性、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會提高。但是,如果他把這些成績歸因於運氣,持有僥幸心理,那麼他就不會去努力學習,而是期望下次還會有好運。當分數一次比一次低的時候,他就會認為幸運女神已經拋棄了他,進而悲觀失望,失去信心、失去追求。
心理學家韋納經過反複實驗後指出,將成功歸因於努力和方法的個體,其心態是積極的。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喜歡去嚐試,即使失敗也表現出較強的毅力,並且更傾向於選擇中等困難的事情來做。他們把努力看做是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在成功後,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是自豪感,即把成功歸於自己,這種自我成就感會促使他們追求更高的成就,獲得更大的成功。
另一方麵,如果把成敗歸因於缺乏能力,那麼這個人的心態往往是消極的。這類人更喜歡從事比較簡單,不必承擔什麼責任的工作。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每一件困難的事情,他們認為自己做困難的事情不過是徒勞。他們的口頭禪是:“我根本就不是那塊料!”。
如果一個學生連續幾次考試分數都不理想,便認為這是自己缺乏能力的表現,受消極心態的影響,其自信心、積極性受到打擊,索性自暴自棄,即:認為自己對實踐結果無法控製的一種狀態。這是一種低成就綜合征的標誌,它使個體認為個人努力是無用的,從而產生低期望和強烈的負麵情感,比如消極、抑鬱、悲觀等。最後,個體就不再願意去嚐試任何事情。
歸因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因果知覺。當問題出現時,如果我們能夠做出合理的歸因,那麼對狀況會有改善的作用,也比較容易得到他人的諒解和幫助。而“合理”的歸因,往往指那些個人能力不被控製的因素。比如,某位學生學習非常努力,但是成績卻總是平平,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願意給予他鼓勵、表揚並且幫助他改進學習方法。
其實工作與學習是同一個道理,工作不出成績時,給自己做出合理的歸因,就可能在以後的時間裏提升業績,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才智平平,但隻要踏實肯幹,就會彌補不足,就有機會成為佼佼者。
改變心態,改變命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個最重大發現,那就是人通過心態的改變來改變自己的一生。”的確,人生的成功或失敗,快樂或悲傷,幸福或痛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自身的心態決定的。
有位老太太請了一位裝修工到家裏裝修。裝修工一走進門就發現男主人失去了雙腿,頓時流露出同情的目光。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男主人表現出來的開朗樂觀,深深感染了裝修工,他甚至忘了男主人殘疾這回事。
完成工作後,裝修工取出賬單,老太太驚奇地發現,竟然比原來談妥的價錢少了很多。她問裝修工:“為什麼少算這麼多?”裝修工回答說:“跟您先生相處,讓我覺得非常快樂,他對人生的態度,比我更積極,使我不再認為人生痛苦。所以,我減去一部分工錢聊表謝意。”
裝修工對丈夫的推崇,使這位老太太流下了眼淚。其實這位慷慨的裝修工,自己也失去了一隻手臂。
殘疾者都能如此樂觀地麵對現實,作為正常人的我們又應該如何麵對生活中的坎坷呢?
命運為每個人都設置了絆腳石,比如被愛人拋棄、事業一敗塗地等,但我們必須堅信:這一切隻是上帝對人生的考驗,隻要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其實,最致命的創傷來自於我們的心靈深處,是我們的心態導致了我們的絕望。隻要拋開絕望的心態,換一個方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結果就會大不相同。比如,當愛人離開你的時候,你可以想:他的心已經不在了,勉強繼續也是痛苦,用結束換來新的開始,這難道不是一種幸運嗎?當事業失敗時,你可以想:上天總是讓那些它準備委以重任的人摔得特別慘,看來我就是上天選中的那個人,下一次我要更加努力。如果你這樣想,就會豁達起來,你就會感覺希望仍在、陽光依舊。因此說,痛苦或是快樂完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著名哲學家周國平曾講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個少婦投河自盡,被擺渡的艄公救上了船。艄公問:“你正值青春大好年華,為什麼要尋短見呢?”少婦哭著說:“結婚才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剩下我和孩子相依為命,可是現在孩子也不幸病死了。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艄公又問:“那結婚之前,你是怎麼過的?”少婦說:“那時候的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艄公接著又問:“那時的你有丈夫和孩子嗎?”“沒有。” 少婦回答道。艄公笑了笑說:“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兩年前。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聽完這番話,少婦心裏頓時敞亮了許多。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我們無法控製別人,但可以把握自己;我們不能讓昨天重來,但可以掌握今天;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調節心情;我們不能一切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心……
是的,心態有時比什麼都重要。心態改變了,或平淡或坎坷的生活中,就會多出許多溫暖的陽光!
用心理療法調整心態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方麵,消極心態就像病毒一樣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另一方麵,積極心態也同樣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激勵。有許多心理療法都可以起到調整心態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中借鑒一二。
1.幽默療法
幽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和劑和潤滑劑,隻要對“症”就能有效地調整人的不良心態,使心情“陰轉晴”,或破涕為笑。幽默源於理性的機智,是一種高級的心理防禦形式。當你的心理狀態不好時,它會為你帶來一次舒適無比的心理按摩。幽默療法不僅對於精神方麵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它還適用於其他多種疾病。因為幽默是一種思想情緒、精神欲望和心理能量的釋放,它可以使人的心態處於愉悅、興奮、樂觀、豁達之中,使人體處於最佳狀態,增強綜合免疫力。
總的來說,幽默療法是通過使人發笑來達到調整心態、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來實施幽默療法:
(1)多和天真無邪的孩子相處。孩子是世界上最純潔的天使,與他們相處會輕鬆無比,而他們的稚言稚語常常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