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劉要離開時,老板突然開口道:“請你給我先送兩箱香皂來吧。如果銷售情況好的話,以後再多送一點兒。”
就這樣,小劉突破了營銷工作的困境,做成了第一筆單子。而勝利的關鍵,就是他利用老板女兒這個突破口,與老板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近年來,坊間盛傳一首順口溜:“關係也是生產力,喝酒就是潤滑劑,幹杯才是硬道理!”此順口溜言語簡練深刻,很能透視社會現象,每一句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這裏就單說這第一句“關係也是生產力”。在現實生活中,要運用起來,這其中的“學問”可謂相當之大!
在人情味較濃的中國社會,有誰不知道關係的重要性?又有什麼地方不需要關係?升學、考試、求職、就醫、升遷等,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哪裏不靠關係?而且,不僅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需要關係,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也離不開關係。關係是社會交往的潤滑劑,是社會運行的規則。即便那些很厭惡利用關係的人,也不得不在一些自己必須麵對但又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做出某種妥協。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群體的一員,而人脈關係就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紐帶。可是,人脈關係並非一夜之間可以建立起來的,而是需要長期培養才能發揮出“生產力”的效果。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時間來了解,再從了解到信賴,而此過程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一拍即合”的人脈關係,往往太過功利性,幾乎沒有“生產力”可言。這種人脈關係,帶給你的很可能是破壞性的結果!
要想人脈關係經得起考驗,能釋放出“生產力”,就需精心構建和經營,就像田地裏精心耕作的農夫。平時用的心多,交的朋友當然多,天長日久,這種人脈關係就成了你的果園,你將享受這些甜美的果實!
卡內基是美國的鋼鐵大王,可總有一個鋼鐵商人與他作對,處處說他的壞話,給卡內基的事業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有一次,這個鋼鐵商人又在宴會上大肆抨擊卡內基,說了他許多的壞話。當卡內基走到他身後時,他還不知道,仍舊滔滔不絕地數落卡內基。大家都擔心卡內基會暴跳如雷,可他隻是平靜地站著,臉上掛著微笑,仿佛被辱罵的不是他。等到那個抨擊他的人發現他也站在那裏時,非常難堪,滿麵通紅溜了出去。可卡內基卻像什麼也沒發生似的,依然微笑著上前和他熱情地握手。
第二天,那個人親自去卡內基家致歉,從此,他變成了卡內基的好朋友,再也不給他製造麻煩了,這自然讓卡內基非常高興,以後與他合作也順暢多了。
和諧的人脈關係可以提升我們的辦事效率,因為它會幫助我們消除障礙,加速事業的進展。要想取得成功,我們就應花大力氣,認真理順這些關係,使之為我所用、助我成功。
這個世界的人際關係網絡繁多複雜,幾乎每個人之間都有一條線相連接。而這數不清的關係網,也可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信息和機會,促進我們更快地取得職場的成功。所以,我們無論自己處於何種境地都不能忘記建立和維護和諧的關係網。尤其要注意那些對我們工作有幫助的人。而且要盡可能地打通與我們工作有關的各種人脈網絡,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工作。
原一平在日本被稱為“推銷之神”。他在1949-1963年,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壽險業績第一,他最大的成功,就在於擁有一個龐大的客戶關係網。
原一平建立這個網可不容易。在他最初當保險推銷員的半年裏,沒有拉到一份保單,餓得去吃飯店裏專供流浪者吃的剩飯;他沒有房子住,就睡在公園的躺椅上;沒有錢坐車,就每天步行去拜訪客戶。
他非常注重人脈的作用,每天從躺椅上醒來,總是微笑著和所有人打招呼。終於有一天,一個常去公園的大老板對這個小夥子的笑產生了興趣,他提出請原一平吃頓早餐;盡管原一平餓得要死,但還是委婉地謝絕了,他請求這位大老板買一份保險,就這樣,原一平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客人。後來,這位大老板又把原一平介紹給他商場上的朋友。就這樣,原一平憑借和大老板的關係,拉到了更多的保單,他的人脈關係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使他成為日本曆史上簽下保單金額最多的保險推銷員。
任何事業都是人脈關係的事業,成功之道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什麼人。經營事業就是在經營人際關係,當你學會了利用人脈,你就具備了整合人際資源、創造價值的能力。
職場中,我們有時遭遇失敗,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自我關係管理不到位。如果與別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也許它不會直接給你帶來金錢、地位和晉升,但卻可能潤物細無聲中,不知不覺提升你的能力和層次,當你的人脈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能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讓你獲得巨大的職業輝煌。在工作時就可能突破困境,“柳暗花明又一村”。
聰明的人一定會做好自我人脈管理,尤其在我們這個講究人情麵子的國度裏,人脈關係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它能讓你得到更多的回報,讓你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相信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得心應手地管理自己,掌控自己的事業發展軌跡。
關係是一種潛在的財富
關係不是金錢,但它卻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更是一筆潛在的財富。如何借助人際關係網來辦事,是一門人生的學問。
對於商人來說,構築一項事業,既需要有形資產,也需要無形資產,而這種無形資產,財富英雄總將其歸結為他們的人際關係網絡,尤其在中國,關係意味著資源。IT行業曾經瘋狂追捧的一個概念,CRM,客戶關係管理,就是教我們如何描述、沉澱和開發商業關係而用的。關係要防止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要防止流失到競爭對手手中,關係要為企業增值,帶來收入。
在一份營銷測試試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在與商場的交往中你是如何開展工作並取得主動的,請寫出5條以上。有人除回答要具有相關知識、判斷力、說服力、敬業精神外,還提出要具有一定的交際能力。並闡述道:人際關係就是生產力,勤於拜訪客戶,能激起采購的興致,發現采購真正需求和目的,找到突破口,完成預定計劃。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齊二石教授關於EMBA教育問題的專訪時常會說:如果把MBA簡單地理解為知識的充電,那麼EMBA則是在充電的同時又為你提供更高的知識哲學思維能力。尤其在中國,關係意味著資源。而充電不僅是一種技能培訓與知識更新的必要手段,同時更是編織關係網的一個大好時機。
例如報讀EMBA的條件必須至少符合以下幾條:一是必須有8年的工作經驗,其中還得有5年以上管理工作經驗,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了。二是大公司中層以上職位人員。這就意味著,在一個學院的EMBA同學中,雲集了商界精英,這幫人的能量和發展前景如何,就不必言語了。同時,學院方麵提供的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到大公司實習交流的機會……這一切,無疑是給參加這些學習與培訓的人提供了職業生涯的良機。
有的EMBA學員則非常讚同“人際關係”之說。他們認為,花巨資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社會交往結構”。有句話說,過去流行在酒桌上拉關係,現在流行在MBA或EMBA班上建立同學關係。EMBA的開放式教育方式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往,在“人際關係就是生產力”的當今時代,關係意味著資源,在EMBA班這裏彙集的都是一些中國管理的精英,今天能在這裏收獲的同學資源很可能就是明日的財富。人際關係就是財富,而且還是財富的源頭。
在人生道路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機緣。有許多時候,天助也是人助。要麼是主動出擊,要麼是被動的選擇,常常是人生的分水嶺。
曾持有哈爾濱市0001號個體私營工商執照,被人稱為“鄧鈑金”、“鄧百萬”的哈市汽車修配行業第一位個體戶鄧振發,由於生意日益蕭條而無奈廢業。退出了老本行後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這輩子一波三折,是可以寫本小說了。尤其是最近二十幾年,大紅大紫過,上過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1979年、1985年那會兒最好,顧客得排隊,全拿支票結賬,沒有討價還價的,真是一錘子能砸出個金塊來。1990年以後就差了,‘人際關係就是財富’,這是我從電視劇裏學來的,這是很有道理的。由於我沒搞好社會關係,沒有單位指定司機到我的修車鋪修車,所以顧客越來越少,大概是到2000年的時候,基本就沒人了,一錘子連個花生米都砸不出來了。這三年房子也租了出去,基本也都不幹什麼活了。”
積極主動地處理好各方關係,要樹立人際關係就是生產力的觀念,對內要處理好與上級、同級、下級之間的關係,要努力建立起家庭式的溫暖環境,讓同誌們心情舒暢、心無旁騖地去工作;對外所要做的是處理好與黨委政府、與部門、與納稅人的良好關係,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關心和支持,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自己的財源開拓一條寬廣的大路。
那麼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請看以下幾點:
(1)換位思考,善解人意。
要想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一定要改變從自我出發的單向思維,多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
(2)平等待人,不苛責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恃強淩弱,也不要自視甚高,瞧不起別人。
(3)學會分享,推己及人。
多與別人分享快樂,多與別人分享點子,善意待人,力所能及地給予他人關愛,這是處理人際關係最正確的態度。
(4)欣賞他人,鼓勵他人。
欣賞他人是一種善意,也是一種成熟人格的表現,每個人都希望被欣賞和鼓勵。
(5)樂於付出,有舍才有得。
不要隻想著索取,而應該慷慨地對別人多付出一點,在你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才會得到真誠的回報。
(6)待人以誠,誠信為本。
誠信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首要原則。誠信待人,誠信做事,可以讓別人更加信任我們、尊重我們。
(7)寬容待人,樂觀豁達。
不要對別人太苛刻,要學會諒解別人的小錯誤,寬容別人的小缺點,這樣你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多。
(8)持之以恒,長期培養。
在建立人際關係時,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這是拙劣、虛偽的表現。真正和諧的人際關係應該長期維護,持之以恒地培養,這樣才能收獲成功。
(9)樂於幫助別人。
助人為樂的人永遠受歡迎。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你要盡力去幫助。因為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每個人都會心存感激。一旦你需要幫助時,他們也一定會全力幫助你。這樣的人脈對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人際關係不是能力但又勝於能力。譬如有些人,雖然官職不大,地位不高,財力未必豐厚,家庭也未必顯赫,卻有呼風喚雨的本領;其所到之處,沒有解不開的難題,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可謂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這就是和諧人際關係的魅力所在。
學會在關係中找關係
商場就像前途充滿未知數的大海,到處都是風風雨雨、大潮大浪。在走向這個未知領域的過程中,隻靠一個人的力量必然勢單力薄,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人脈網,並且能夠通過現有的關係找到更進一步的關係,那麼你的人脈網將會非常強大,就好比擁有一隻強大抵抗力的航帆,隻要你的方向無誤,那麼度過汪洋、抵達成功之岸便易如反掌。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跟所有人一樣,胡漢的夢想也是通過創業建立起自己的一份事業,他做的是建築行業,一次,他所在的城市裏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他覺得這是他的事業更上一台階的大好機會,可是一想,同一個城市符合要求的公司多達十幾家,他的企業也不是非常拔尖的,這可如何是好,他絞盡腦汁,審察了自己的通訊錄,想看看是不是認識專門管理此工程的負責人,幾經周折,在他的通訊錄上終於找到了一位朋友認識這位負責人。
朋友告訴他,該項工程的負責人有個愛好,就是每逢周末下午必到郊區的魚塘釣魚。於是胡漢探明地點,也帶上漁具,做一回薑太公,釣一條大魚。他先是不出聲地在旁邊看著負責人垂釣,每當負責人釣上一條魚,胡漢都露出極其羨慕的表情。負責人一時竟然大為得意,看胡漢帶著漁具卻沒有釣魚,便好奇地詢問他。胡漢裝作不會釣魚的樣子,借機向負責人討教。負責人一下子感覺遇到了知音,將他釣魚的一些心得告訴了他。兩人越聊越投機,不知不覺就談到了各自的職業,胡漢一副委屈的不得了的樣子,說著自己的行業競爭過於激烈,向負責人大倒苦水。後來,負責人向他表明了身份,胡漢趁機向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自然,胡漢很輕易拿到了工程招標,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釣到了一條非同尋常的“大魚”!
這便是關係所起到的妙用。
中國人大多能夠深刻地領會到這一點: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關係”是多麼重要呀。如果能為自己尋找一些大人物作為背景,依靠其權勢或者影響力,從而使自己盡快得到提拔,英雄早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可以盡早得到體現,何樂而不為呢?
“關係”?什麼是“關係”呢?關係,也即是你的人脈,當你的人脈能夠交織成網,這樣,無論做什麼事情,你都能從這張關係網上找到可供運用的地方,那麼生意場上將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人脈也有好有壞,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為了應酬、維持自己找來的關係而叫苦連天,網織得雖大,但漏洞百出,而且死結連連,貌似壯觀卻不實用,撒進水裏也網不到魚。
這裏犯的錯誤就是“濫交”,交友不可濫交,人脈不可濫立,建立關係網也要有針對性,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你一攬子照收,肯定精華、渣滓全跟著進來了。
在挖掘更深層關係的時候,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驟:
第一步就是篩選,適當的時候找適當的人。
第二步就是排隊,要對自己認識的人進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是稍次之的,哪些人是不很重要的,根據自己的生意需要進行排隊。這樣你就可以決策,哪些關係需要重點去維護,哪些隻需要一般保持聯係,這樣你就可以決定自己的交際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時間。
第三步還需要對關係進行分類。因為你的生意場要設計到方方麵麵、條條框框,你需要很多方麵的資源,有的關係可以幫助你辦理有關手續,有的能夠幫助你出謀劃策,而有的則隻能為你提供某種信息。根據其作用的不同,對其進行分門別類,有了這一步的準備,你才可能有效地利用這張網,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打什麼牌。
當然建成了這張網,還不算完事,你還得不斷查缺補漏,因為隨著人事更迭,一張本來完整的網,會有各種變化,難免會有漏洞。所以就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人脈網絡,不斷調整自己手中的牌,重新進行排隊和分類,不停地刷新你的人脈網,這樣這張人脈網才能保持一直有效。
緊握命運中的“大貴人”
常聽到抱怨,某某人屁本事沒有,仰仗著有個好爸爸,或者好哥哥、好姐夫什麼的,從此就一路順風。雖然這樣很讓人不服氣,可是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你生於普通人家,又沒有機緣巧合結識什麼勢微時的王友齡(同治時期的浙江巡撫,胡雪岩因結交他而起家),是不是就生未卜此生休了呢?其實不然,我們可以逐步建立“人脈網絡”。用這樣的方法為人處世,不但能獨善其身,也可能兼濟天下。要記得這樣一句話:我們的體能會下降,知識也會落伍,但唯一增長的就是人脈網絡。
所謂人脈網絡,就是個人的社交網絡。人脈網絡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的捷徑,許多信息由於這個網絡得以最短的時間和距離從你的朋友那裏傳到你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