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領導,贏得下屬信任是非常關鍵的。既然這樣,也許有人就會問:把員工炒了魷魚還怎麼贏得信任呢?這樣做的確不能獲得被炒者的信任——如果可能的話,那“領導”會成為天下最容易的職業。但話說回來,通過對這類人的處理,恰好可以贏得其他員工的信任。這類人畢竟是極少數,其他員工才是大多數。你想,以合理“代價”收到如此好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於激烈的競爭中,所靠的一個主要方麵就是領導者的能力。領導者如果對無能者姑息養奸,那麼職工必然會對領導人逐漸失去信任。而且,如果無能者又專以阿諛奉承取“勝”,那麼企業中始終無法形成一種正氣。正氣不得伸,邪氣橫行,還談何信任?如此,企業早晚要垮掉。

可見,這種無能且專好拍馬者,實是單位的禍水,及時消除最好。

(2)對於能力一般而又有奉承愛好的員工,最好給他找個合適的位子,讓他閑呆著算了。

這類人不好簡單辭掉,因為他還有一定能力。可也不能委以重任,因為他不僅能力平庸,還愛溜須拍馬。委以重任的話,遲早會壞了你的大事。在你的單位中要做到人盡其才,不光指有效地利用人才,也指使用這些能力一般而又有某些毛病的人。而且,這類人在有的時候還為數不少,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對於這類人要注意批評教育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要耐心,不能急於求成,因為他們這種毛病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來也一定不容易。在這個時候,你要格外注重策略、注意態度,爭取從根本上扭轉他們的認識,改正他們的毛病。

你不妨作一番細致的調查研究,把他這種毛病的形成軌跡搞清楚,然後對症下藥。該說服地說服,該教育的教育,該批評的批評,慢慢地他就會有所改善。而當他慢慢好轉的時候,也別忘了對他加以關懷和鼓勵。你可以以適當方式表達你的鼓勵,既讓他感到你這份情誼,又別讓他誤以為這是他阿諛奉承的結果,更不能讓其他人以為你偏向“拍馬屁”的人。

當他徹底改掉毛病以後,根據他的能力,你不妨大膽委任給他比以前更重要的職務。這樣,他本人很自然地會對你敬佩不已,同時,也給周圍的員工做出了個樣子。讓大家都明白,隻有靠勤奮靠能力工作才能取得好報酬,靠阿諛奉承是行不通的。如此,定能在部門中形成一種正氣,無形中又把你的領導威信提高了一大截。

(3)對於那些確有較強能力卻也喜好溜須拍馬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對待,因為這些人可是些“巨型炸彈”,弄不好會造成極大麻煩的。

對待這種人,首先你要依據他的實際能力而委以相應的職務。起碼在他們的眼中,你不能成為不識才的領導者。這影響著他們幹工作的熱情,而且也帶動著一批人。

也許有些較有能力的人,他們看不到這類人的阿諛奉承,而隻看到了他們的才華,並同時盯著你的行動。如果你不能委以有奉承喜好的這類人以相應職務,其他那些持觀望態度的有能力者就會離你而去。盡管這些人看問題不夠全麵,但他們確實走了,也是損失。同時,就你本身而言,也應該擺脫一些社會偏見,給予這些人以一定地位。

中國人重視“德”在人格中的關鍵作用,這無可挑剔。但是,如果把一些非本質性不良行為的東西也“上綱上線”,從而大加鞭撻,那卻是錯誤的。就阿諛奉承而言,這的確是個不良品質,但它並不能導致“德”從根本上壞掉。它屬於一種個人生活態度的問題,它是人對於世界認識後所采取的一種自認為迎合需要的行為方式。

我們不能僅依據這一點就將這類人從根本上否定掉,他如果有能力,你照樣可以使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得寬容別人的不足,同時盡力幫助他改正不足。

在實際工作中,你應該明確表示自己不是那種喜愛溜須拍馬的領導。而如果他們膽敢“以身試法”,那你就讓他們“走著瞧”而對待這種員工同樣不能急躁,要耐著性子慢慢來。如果他這會兒對你大加奉承,即使他這時成績斐然,你也不必理他,讓他靜等著。他當然明白是怎麼回事,如果他不明白,那你照樣別誇他,也別損他,繼續讓他自己去琢磨。當然他還得坐段“冷板凳”。

而有一日他沒有阿諛奉承你,並且有顯著成績,那麼,你必須瞅準時機,對他讚揚一番。如果他以後還能不斷轉好,那麼委以重托也是理所當然的。

說這種人是枚“巨型炸彈”,另一個原因在於,如果你對他處理不好,會大大影響本單位其他職工的工作態度與工作熱情,形成一定規模後會拖垮你的部門。

例如,當這類員工幹出一定業績的時候,你從內心來說也想對他們施以鼓勵。可不巧,這會兒正是他們溜須拍馬最勤的時候。你本來是真心為了他們的工作業績而鼓勵他們,可在有些員工看來,可能就認為你是由於喜歡他們的溜須拍馬。這雖然純屬偶然,但造成不良後果責任還在於你自己,因為你考慮問題不周全。

可以想象,如果這類事情發生,不要太多,僅一兩次就能把你在員工麵前信誓旦旦所言“不喜拍馬”的言語衝得無影無蹤。以後,正直的人們不再相信你的言語,他們會把你的話當成耳旁風,使你失去了下屬的信任。同時,那些獨善阿諛奉承的人便會蜂擁而至,不把你攪個底朝天才怪。

由此可見,對於溜須拍馬者也要知人善任。隻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贏得下屬的信任,最終得以把單位搞好。

嚴懲員工中的害群之馬

問題員工並不可怕,而且問題員工在每個公司都會有。但是一旦問題員工發展成為害群之馬,不僅自己不努力,而且還影響到公司的其他員工。破壞公司的整體工作秩序,那就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了。

領導對待這些犯錯誤的下屬,就要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對症下藥。這些害群之馬的問題已經達到了應該被嚴懲的地步。試想,當一個企業因為某個或某幾個害群之馬而陷入無序狀態,領導的命令無法很好的發生效果時,為了企業的未來,你能不主動出擊采取懲罰措施嗎?

1.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領導不應該為了懲罰而懲罰,領導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教育人。俗語說:“法不責眾”。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做懲罰決定時,應該盡量把懲罰範圍控製到一個小的區域之內。而且隻有在必須實行懲罰時,才進行懲罰。如果懲罰司空見慣,員工有點小錯誤,就要對其大肆懲處,那也許就失去了懲罰的教育意義和對其他員工的威懾作用,大家就會對懲罰不以為然了。

人都說,“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比如企業的大部分員工都受到了同樣的處分,那員工們就感覺無所謂了,索性豁出去了,反正犯了大錯或小錯,也都是一樣的處罰。在一個企業中,當某種不良傾向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時,懲罰更應當慎重行事。

處分的人太多了,大家的壓力感就小了,有時還有可能使受處罰的人糾集在一起,抵製你的命令的實施,這就非常不利於對他們的批評教育。“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可以先對其中的關鍵人物做出處分決定,殺雞駭猴,以做效尤。

漢朝的韓信,出身卑微,自從被劉邦築壇拜將後,一班老臣武將更是多有不服,在背後議論紛紛。一次,韓信下令集合操練,限五更時分全體集合。但點名完畢,卻發現有十幾個人都沒有到,其中也包括監軍殷蓋。直到中午時分,韓信正指揮士兵們演練的時候,監軍殷蓋領著一幫士兵踉踉蹌蹌的來到了訓練場。

原來,殷蓋向來不把韓信放在眼裏,為了給韓信一點“顏色”看看,他故意在軍隊操練的時候帶了十幾個士兵們去酒館裏喝酒。當韓信對他嚴肅的懲罰時,他依然我行我素,對韓信出言不遜,那十幾個士兵也跟著起哄。此情此景,韓信毫不猶豫,當場厲聲宣布道:“與軍約會,期而後至,殷蓋犯得慢軍之罪,當斬!”殷蓋這時才知闖了大禍,嚇得魂不附體,但為時已晚了。不一會兒,殷蓋被處斬了。從此,各將士都不敢再怠慢或違抗軍令了,死心塌地聽從韓信指揮。這以後才有了逼死項羽於烏江,為劉邦打下了天下。

當企業裏出現這種多個人犯錯誤的情況時,你不妨針對整個組織進行“刺激療法”。具體的來說就是抓出其中的帶頭人物,最好是一個特定的資深人員,相當於“犧牲個人,拯救組織”的抓典型做法。

3.以退為進,巧於迂回

一個領導者在具體的領導過程中,往往由於客觀條件的限製,不可以直接地“單刀直入”,“勇往直前”,而需要掌握一種虛實相間的管理手段。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就是要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戰略戰術。

常言道:“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在這裏,就是需要采取“迂回戰術”,通過暫時地“迂回”、“退讓”來避實就虛,以達到前進,並且實現決策目標。《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計的解語是:“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意思就是說,寧可裝作糊塗而不行動,也不可冒充聰明而輕舉妄動。暗中籌劃而不露聲色,就像雷電在夜空的雲層中蓄而未發一樣。這種策略,常表現為以退為進,後發製人。

身為領導,要想維護自己的威嚴,讓人信服,就應當把握好在不同場合,對待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某些適宜的場合,你可以單刀直入,以硬碰硬,直接降服對手;但在一些不宜正麵出擊的場合,以硬碰硬可能會招來麻煩,這時就應當采取“避實就虛、巧於迂回”的路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先避其鋒芒,不與他正麵交鋒,而是繞到另外一個似乎毫無牽連的話題中,然後再看準時機,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措手不及。這樣,才能夠既保持了你的領導風度,避免衝突,又可達到懲罰教育員工的目的。

嚴防職場中的小人

在職場中難免會有一些小人,他們常常喜歡在同事之間製造一些矛盾,挑起一些事端,從而影響我們正常的人際交往。所以,我們必須提高警惕,絕不可低估小人的危害。在工作中我們與小人相處,要貴在提防。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有一位同事,建議與你一起完成額外的工作,你可以接受提議,但應當把各人所負責完成的工作部分清楚記錄下來,留待日後作為參考。

當你發現某同事原來一直在利用你,你定是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拆穿他。但同時,你又明白,衝動行事,肯定不會有好結果。那麼,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呢?

有位同事經常公開讚揚你的工作表現,表示對你的辦事能力欽佩不已,可原來他是另有目的:就是努力踩你的拍檔,要把這個眼中釘拔掉。

不肯被此人繼續利用下去,就要有所行動了,不是仗義幫拍檔那麼簡單。最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的清白要保持鮮明的立場。因為長此下去,容易遭人誤會,以為你與這個同事是站在同一陣線的,甚至連拍檔也會敵視你。

你的行動可以是:當對方再次故意公開讚揚你,不妨中斷他地說話。你可以這樣道:“奇怪,你對我特別捧揚。其實這個任務不是由我負責的,我的好拍檔才是真命天子,我認為你的讚美詞十分適合他。”既教他無可奈何,又對拍檔表明了心跡,情況準可以改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流言,學會處理它們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課。有人對“上班族”進行了一次抽機調查,竟然獲得了一些使人啼笑皆非,又頗值得我們深思的結果。其中當被問到:“什麼是吸引你每天上班的理由”時,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不上班,就聽不到許多小道消息、謠言、流言、傳言和讒言”之後打了勾。

的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始終有許多人喜歡傳播一些可疑的謠言。在一個複雜而忙碌的工作組織中,流言蜚語,小道消息是少不了的。

麵對流言蜚語,首先不宜暴怒,而應開心才是。要知道,已知的謠言總比那些未知的謠言好對付,這至少證明你還很有重量,被“抬舉”成議論的中心還能頗有嚼頭。

化解流言蜚語,說難也難,可說易又很容易。做人若行得正,又何懼影子歪?隻要操守無可爭議,沒有倫理上的失足、腐敗、頹廢,沒有私生活的出軌,被造謠的機會必然會大大減少。

現代社會中的現代組織,人與事越來越變得錯綜複雜,微妙神秘,要想完全脫身,置身於一切流言之外是不可能的,幾乎很少有人能一生都不曾被人造謠中傷過,但我們必須相信:別人的嘴巴是長在別人的臉上,不可能管得了:但自己的耳朵卻是長在我們自己身上,完全有可能讓它去少聽少傳;更重要的是,手腳是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勤快些做事,以行動成果來對抗流言蜚語是最有效的。

在競爭愈演愈烈的社會中,同事之間,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明或暗的競爭。表麵上可能相處得很好,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有的人特別希望對方工作出錯,以便自己有機可乘,得到老板的特別賞識。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係教授羅亞博士認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條件成為主管,但必須要懂得一些待人處事的技巧,以下是教授的建議:

(1)無論你多麼有能力,具有自信,也應避免孤芳自賞,更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島。在同事中,你需要找一兩位知心朋友,平時也有個商量,互通聲氣。

(2)想成為眾人之首,獲得別人的敬重,你要小心保持自己的形象。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無須驚惶失措,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你要學習處變不驚,從容麵對一切難題。

(3)你發覺同事中有人總是跟你唱反調,不必為此而耿耿於懷,這可能是“人微言輕”的關係,對方以“老資格”自居,認為你年輕而工作經驗不足,你應該想辦法獲得公司一些前輩的支持,讓人對你不敢小視。

(4)若要得到上司的賞識與信任,首先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學會自我欣賞,不要隨便對自己說一個“不”字。盡管你缺乏工作經驗,也無須感到沮喪,隻要你下定決心把事情做好,必有出色的表現。

(5)凡事須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為。尤其是你身處的環境中,不少同事對你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指出你的錯誤,你需要提高警覺,按部就班把工作完成。創意配合實際行動,是每一位成功主管必備的條件。

(6)多利用一些時間與其他同事溝通,增進感情,消除彼此之間的隔膜,有助於你的事業發展。

辨析小人的行為特點

中國人有一句成語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最毒莫過小人心”,另一方麵有成語說“謹防小人”,“天下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也”。可見小人的聲譽很差,很不得人心,按理應該人人鄙夷才對。但費解的還有一句“無毒不丈夫”。因為小人的反義詞應該是大丈夫,所以小人和丈夫的行為應該完全不同才對,但這裏小人和丈夫的行為特征都是“毒”,可見兩者的行為很難區分。

小人雖然難辨,但畢竟小人有許多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特征來辨析:

1.小人口蜜腹劍

明朝的太監王振執掌大權,王佐想靠拍馬屁逢迎巴結得到提拔。王佐容貌俊美而沒有胡須。有一天,王振問道:“王侍郎為何沒有胡須?”王佐拍馬屁道:“老爺子沒有,做兒子的哪裏敢有?”但王振卻滿心高興。

武則天執政時,宰相叫楊再思,他專門以諂媚阿諛來討好別人。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以身姿貌美而著稱,楊再思說:“大家都說六郎(張昌宗)長得像蓮花,我說不對,應該說蓮花長得像您六郎!”

2.小人重己輕人

東漢末年,劉備和許汜閑談,談到徐州的陳登時,許汜說:“陳登文化教養太低,不可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