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到,我是一個不合群的人。
這一點體現在方方麵麵。
而且,這樣做,需要勇氣。
比如現在:
“小子,這書不錯嘛,拿來,給我看看!”
我冷眼看著自己前麵身材高大的張嶽,動作粗暴地將陳博手中的書一把撕扯過來,隨便翻了幾下,便扔到教室前方的地板上。
陳博是我們班的又一個“異類”。他患有嚴重的多動症,這使得他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安靜地坐在教室裏上課。他的注意力很難集中,總是被周圍的事物吸引走。
而且,他還經常會在上課時突然跑出教室,有時甚至會爬上窗台或者桌子。
此外,他的情緒也十分不穩定,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甚至動手打人。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他絕對是一個天才。
古怪而博學,瘋狂而睿智,這是我在與他進行交流後對他的評價。他就像是一個謎團,讓人難以捉摸,但又充滿了無盡的魅力和吸引力。
他的思維方式獨特而犀利,常常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並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觀點和見解。有時候,他會用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人不禁為之震撼;但同時,他也展現出了極高的智慧和深度,讓人不禁為之傾倒。
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有著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廣泛的興趣愛好,無論是曆史、科學還是文化等方麵,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然而,正是因為他的博學多才,使得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甚至有些時候顯得有些固執己見。
盡管如此,我依然被他身上所散發出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感染。他總是不斷地追求新的知識和體驗,不滿足於現狀,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讓我十分敬佩。或許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古怪和瘋狂,才使得他能夠擁有如此卓越的才華和智慧吧!
因為病情的影響,他經常會做出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比如在課堂上突然站起來大喊大叫,或者在街上攔住陌生人問些奇怪的問題。這些舉動讓他成為了眾人眼中的怪人,也成了其他混子們欺負的對象。他們總是喜歡找他的麻煩,嘲笑他、捉弄他,甚至動手打他。
至於那些不親自動手打他的人,會圍在一起。
“打得好!”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打一次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
我時常想,他應該可以算是我的同類。
不同的是,他無力反抗,而我嫉惡如仇。
“滾開!”
我三步並為兩步,一把將張嶽推開。
“小b崽子,我看你是活膩歪了!”
他獰笑著揪住我的衣服,和我廝打起來。
每當這時,其他人都會不約而同地為我加油。
可是這些“加油”聲聽起來並不怎麼親切,反而讓我覺得很刺耳。
他們大抵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看客吧,我想。
可我不屑於做那種人。
我是個瘋子,快意恩仇,以直報怨,該出手時就出手。
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讓著你?
…………
…………
每次打完,我的心裏都會無比痛快。
我從來不願被壓迫,更不願在受到欺淩時忍氣吞聲。
其實,校園霸淩者,不過是色厲內荏的弱者罷了。
強者抽刀向更強者,弱者抽刀向更弱者。
他們之所以會欺淩別人,不過是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懦夫,連麵對現實的勇氣都沒有,隻能通過這種愚蠢的方式顯示自己的“強大”。
可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今天,我卻很少看到了。
魯迅先生在百年前想要拯救的那些人,至今仍活躍在大夏的各處,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