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追問(1 / 1)

你可曾追問過人生的意義?

我想,你第一次知道“意義”這個詞,應該也是比較迷茫,不甚了解其具體的概念。

那麼,人通常會在什麼時候追問人生的意義呢?

大抵是在空虛、痛苦之中,不知道自己整天活著是為了什麼,才會靜下來問自己:人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當人類誕生初期,還沒有私有製的出現,所有人一起勞作、平等分配勞動成果,沒有歧視、沒有階級分化。

後來生產力發展,私有製出現,人類開始了永不停歇的比較、爭奪、勾心鬥角,那些在經濟基礎上誕生的上層建築,一邊給人們帶來了些許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邊讓人陷入囚籠,帶給自己無限的痛苦和拘束。

快樂與痛苦,享受與空虛,這是每一個人,甚至是每一種生物,都無法逃避的難題。

我有時很可笑地看著世界上忙忙碌碌、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在世界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樂此不疲,卻從未思考過自己的一生該如何度過。

然而當今世界好像正是如此,出生、上學、找工作、結婚生子、退休、死亡,這便是大多數人的一生。似乎也沒什麼道理,隻不過是從出生開始,他們耳濡目染的便是如此:家長告訴他們,要好好讀書,要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有出息、賺大錢,成為“人上人”(隻可惜這些家長通常沒有什麼說服力,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反例)。

而拚命學習本身就是違背幾乎所有人的天性的,孩子們也通常會在小時候反駁、抗爭,然而終究是敵不過大環境的。

大夏的家長喜歡說:“你看別人家孩子!”“又不是隻有你這樣,你看誰家孩子不是這麼學的?”“不學習就沒有出路!”

等等等等……

其實不過是些無知者的自我洗腦罷了,如果拚命學習真的就能“發家致富”,那要二八定律幹什麼呢。

有多大本事吃多少飯,自己本來就沒有那個基因,還逼迫孩子去做自己當年未能完成的心願,以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把孩子當成自己欲望的工具,使得孩子一出生就背負著沉重的包袱,真是可笑又可悲啊。

一個人欺淩叫欺淩,兩個人同樣如此,但一群人幹同樣的事就是正義了。

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那些堅守人性底線的人往往會遭到他人的嘲諷和譏笑,被視為瘋子或失敗者。相反,那些渴望在世人眼中獲得所謂\"成功\"的人,則會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一步步走向庸俗之路。他們為了追求金錢、利益和名譽,不擇手段地向上攀爬,甚至可以違背道德和良心。最終,他們或許會成為世人眼中成功的人,但內心卻隻剩下無盡的空虛。因為在這個追逐名利的過程中,他們已經失去了真正對他們來說最為重要的東西。

而我,正是在小學,就已經從書籍中窺得一二。

我很喜歡一句話: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當我站在星河中眺望地球,人世間的一切規則、枷鎖、羈絆都會失去意義。

功成名就如何,家財萬貫如何,在時空麵前,不過是微塵黃土罷了。

我們能看到的,還是太少了。

可惜這些話我從來都不跟別人說。

我知道說了他們也不懂,或是不想懂。

我隻是個無知的瘋子罷了。

孤獨是我一生的夥伴,我需要享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