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外的獨行遊蕩——一個21歲女孩的大不列顛之旅和靈魂修行》是青年女作家張暢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隨筆集。
已經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是《記憶是一種抵抗的姿態》(北方文藝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張暢1990年生於哈爾濱,是大有希望的文壇新秀,一個非常有才氣、樸實純潔的女孩。
當她完成這本集子的時候,希望我為其寫一篇序言,我沒有推辭,欣然承諾。
因為我想,提攜文學新生力量茁壯成長,為青年作家的創作成就敲邊鼓、提希望、給一些必要的支持,是包括我在內的她長輩的責任。
我認識張暢,是先讀其文後見其人。
我寫過一篇題為《文壇新秀 卓爾不群——讀張暢散文集
》的文章,對她已經有了一些了解。
後來經人介紹她專程來看我,第一次見麵,文如其人,一見如故。
張暢給了我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
那時她剛從英國學習回到國內,她落落大方,衣著樸素,言談舉止溫文爾雅,很有修養,很有禮貌,思想純潔,率真文靜,質樸深沉,儼然是一個才氣出眾的女大學生的樣子。
她年齡這麼小,卻如醉如癡地讀了那麼多的書,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和她年齡一樣時酷愛讀書的俄羅斯作家杜勃羅留波夫的詩句:“啊,我是多麼希望擁有這樣的才能,在一天之中把這個圖書館的書都讀光。
啊,我是多麼希望具有巨大的記憶力,要使一切所讀過的東西,終生不能遺忘。
啊,我是多麼希望擁有這樣的財富,能夠替自己買下這所有的書籍。
啊,我是多麼希望賦有這樣巨大的智慧,要把書中所寫的東西都傳達給別人。
啊,我多麼希望自己能變得這樣聰明,使我也能寫出同樣的作品……”杜勃羅留波夫曾受到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注,他們稱讚他的才能。
張暢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像杜勃羅留波夫那樣,誌存高遠,有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特別愛讀書、愛學習,肯於學習、學習、再學習,“敏而好學,學而不厭”,求索不已。
見到張暢,讀了她的作品,她的文品、人品這麼優秀,我深感後來者居上,她的前程不可限量,我不禁又想起了李商隱的詩句: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第一次見麵那一天,在與張暢談到初學寫作技巧這一話題時,她輕聲地說:“就是觸發。”她一語破的,使我十分驚訝地問她:“看來你是讀過《文心》那本書吧?”她點點頭“嗯”了一聲:“那是夏丏尊、葉聖陶先生專為我們這樣的學生寫的一本書。”我真為張暢廣博的閱讀和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而讚歎。
是的,那是一個“讀寫的故事”。
(《文心》夏丏尊、葉聖陶著)“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你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的某處有關係,是觸發;覺到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到可以作為某種理論證明的例子,是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