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就讀書說的。

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舉例來說吧,我書房中有副對子,下聯不是”竹解虛心是我師“嗎?這一句原是成語,作者著眼於竹的中空和人的虛心相似,可以效法,故造出了這樣有新味的句子。

觸發要是自己的新鮮才好,用月的圓缺來比喻人事的興衰,用逝水來比喻年華難再,用夕陽來比喻老年,諸如此類的話在最初說出來的人原是一種好觸發,說來很有新味……”“她從蟬聲悟到抑揚的韻律,從日影悟到明暗的對照,從雷陣雨感到暴力的難以持久,從雨後的清涼悟到革命的功用,從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簡的布置,從影戲的場麵悟到敘事文的結構,從照片悟到紀事文的法式。”“雞是光明的報道者,它第一次喔喔開聲卻在夜半,正是世間最黑暗的時候,我聽到了這夜半的雞聲,不禁想到了革命者的呼號。”這就是張暢關於“觸發”那句話使我引發的感慨,抄錄了《文心》中的文字,像張暢的散文展開了暢想……《城門外的獨行遊蕩——一個21 歲女孩的大不列顛之旅和靈魂修行》全書按體裁分類為兩輯,第一輯遊記散文,第二輯隨筆雜談。

張暢寫散文,很自由,很隨意,很流暢,很深邃,很有觸發感悟,很有詩情畫意。

文采飛揚,意韻無窮。

因而這本散文集的文章頗有引人入勝的吸引力和清新婉麗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

張暢,作為一個正在讀書階段的本科生,利用學校派遣去英國交流學習的機會,踽踽獨行自豪地走在一個陌生國度的土地上,她是“勝似閑庭信步”從容旅遊,又是“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文化采風。

旅遊是文化,是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認識世界。

“中國人看世界”的壯舉,正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她親曆他鄉異國風土人情,走到哪裏寫到哪裏,將所見所聞所思寫成了一篇篇遊記散文,內容豐富,圖文並茂,不枯燥,很生動。

張暢行蹤所到之處,也就是她一篇篇散文所表達的題材:倫敦、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亞故居、牛津大學、愛丁堡、尼斯湖(怪獸之謎)、地中海風光等等。

在我去歐洲時都曾到過那裏去參觀遊覽,印象難忘。

今天讀張暢所寫的遊記散文,我倍感親切,很受感動,引起了我內心情感的共鳴,寫得好,寫得妙,真是妙筆生花,妙趣橫生,使我好像又夢回當年在英國的時光,走向了霧都倫敦,走向了異國天涯……《城門外的獨行遊蕩——一個21 歲女孩的大不列顛之旅和靈魂修行》的第二輯隨筆雜談寫得也別具匠心。

張暢的藝術風格,言之有物,有感而發,頗有女作者的“明麗和新鮮”,文才出眾。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