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煉製合金(1 / 2)

簡單用過早膳,袁義持著手劄,直接進了兵器堂。袁家雖不以兵刃顯世,但畢竟是江湖世家,也有自己的兵器鋪子,名叫兵器堂,平日裏不問府中事務,隻為府中弟子打製兵刃。雖是比不得江湖中幾個有名的鋪子,卻也有幾個煉製兵刃的好手,為府中弟子打製些尋常的刀槍劍戟卻是綽綽有餘了。

袁義直接進了後堂,堂中夥計見是小少爺,都停下手中的活計,抱拳打趣了幾句。袁義自幼便在府中上下轉悠,這兵器堂也是時常會過來觀賞一二,有時興致來了,甚至會搶過夥計手中的錘子敲上幾錘,與夥計們倒也熟絡的很,便也抱著小手應和了幾句。

“孫大哥,方爺爺可在堂內?”袁義揚聲對堂內一個大漢問道。

“方老在後堂練習拳腳呢,怎麼,又有什麼古怪東西要拿給師傅掌眼?”回話的是一個八尺大漢,虎背熊腰,魁偉異常。身著一件黑色大袍,腰紮虎皮帶,手上還持著一柄大鐵錘,雖是大冬天,卻是滿頭大汗。

袁義認得此人名叫孫楊,雖然隻有三十幾歲,卻是兵器堂掌堂方德清手下第一好手,臂力驚人,為人豪爽,便是袁義也曾從他這裏學得不少打製兵器的技藝。

孫楊一邊說著,一邊朝袁義藏在身後的那隻手猛瞧,袁義將藏在身後的手劄對著孫楊揚了揚,又藏在了身後,說笑道:“這是爺爺著我送來給方老瞧瞧的,是爺爺的一位故交所贈,乃是一種煉器新法,先讓方爺爺先瞧瞧有沒有用,你們啊,且慢慢等著吧!”說完小腦袋一揚,不等眾人反應過來,便推門入了後院,隻留下身後一眾夥計大眼瞪小眼。

“這小崽子,還跟我藏著掖著,定又是什麼古怪東西,待會兒咱們去跟方老磨磨,讓方老給咱也瞧瞧!”孫楊看著袁義的背影笑罵道,不過聲音卻不敢大了,袁小子是莊主的嫡孫,“崽子”這種諢話也隻能和袁小子打鬧時才能笑罵,若是讓師傅聽見了還了得?

“是了是了,定又有好東西了,這小少爺也不知小腦袋裏都裝的是什麼,你們說他這一個幾歲的公子哥兒,竟是連這打鐵的活計也懂,上次他教咱做的那個小風箱可是好使的很,省勁兒不說,風力也比咱們用的那老風箱大得多,煤火都旺得許多。”旁邊一個小夥計也跟著答道。

“二狗子,你就甭瞎琢磨了,府裏的管家都說小公子是文武曲星下凡,我看也差不多,不然哪個小孩的臂力有這般大,這三十來斤的鐵錘竟也掄的起來?你還是留著腦袋瓜子想想待會兒怎麼從方老手裏把小少爺的好東西套出來吧!”說話的是一個三十出頭的漢子,比孫楊瘦些,但臂力顯然也是不小,一邊說著話,一邊用力掄起大鐵錘,重重砸在劍坯上,舞舞生風。

袁義進了後堂,轉過回廊,一入方老的小院便看見院子中央一個六旬老者倚靠在藤椅上,手上拿著一本泛黃的冊子,正看得入神。連袁義進來都未發覺。

“方爺爺!看什麼呢,這般入神?”袁義快步走上前去,一把奪下老者手中的冊子,合上一看,封麵上用小篆寫著三個字《兵者錄》。

這本書袁義倒是知曉,也曾翻看過一二,聽袁老頭兒說這本書是兵器大師竇天兵所著,當年替袁莊打造玄鐵長槍後,袁老頭兒將剩下的玄鐵贈與竇天兵時,竇天兵便是以此書回贈與袁博,說是平日鍛製兵器的一些心得。

雖是說的簡單,袁義卻也知道,這本書的價值怕是不在那玄鐵之下。

竇天兵的名頭在江湖可謂無人不知,為人不曉,靠的便是那一手神秘莫測的煉製手法。他將親手所著的煉製心得贈與袁博,無異於將自己的煉製手法盡數告知與袁府,單單是這份心胸便令袁義佩服不已!

“慢著慢著!你可慢點,我說小祖宗哎,這可是竇大師的手劄,你可別給弄壞了!”被喚著方老的老者見袁義趁自己入神之時奪了手冊,慌忙起身欲奪了過來,卻不防袁義一個轉身,滑不溜的躲到了一旁,將手冊往懷裏一揣,說道:

“爺爺說了,這本《兵者錄》你都琢磨幾年了,能學的東西也都學了個八九不離十了,書都快給你翻碎了,暫且呢,先送回藏書閣留存!”

“胡說!這本《兵者錄》是老夫親手抄錄下來的,原本早就存在府庫裏了,如何損壞!”老者兩眼圓瞪,頗有些氣急敗壞之感。

袁義聞言一笑,這本就是他找的借口罷了,見勾足了方老的心思,才又說道:“那我就不知道了,反正爺爺是這麼說的。不過呢,爺爺也說了,這裏還有一本書,精妙之處毫不亞於竇大師的《兵者錄》,若是方爺爺能琢磨的透,便是連同《兵者錄》一並送給方爺爺也未嚐不可!”說著右手一揚,將整理的手劄扔向方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