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合金寶劍(1 / 2)

原來這淬火槽中卻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用南方特有的軟錳礦礦土和在水中,再澆上一層植物油。油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麵,當劍坯進入淬火槽中時先經植物油淬火,繼而遇水,這便是二次淬火。而且因為油脂密度小於水,浮在水麵,淬火過程中,劍尖部分向上,多以油淬,而劍身部位在下,多以水淬,如此便可使得劍身部分有足夠的強度,而劍尖部分足夠柔韌,不失劍的靈性。

袁義用木棍在水中緩緩攪動,使得軟錳礦在水中分布均勻,當劍坯穿過油層遇水時會與水中的錳發生二次反應,會在劍的表麵形成一層錳合金,這能大大增加劍刃的硬度,同時卻不會影響的整個劍身的韌性。

這種淬火之法,即便是方德清也聞所未聞,竟然可以如此淬火!

其實這種淬火的方法乃是後世袁義在介紹棠溪寶劍的專題片時所看到,在和眾人做實驗時偶然想起,經過數次實驗才勉強達到期望的水平。

棠溪寶劍乃是河南西平所產,為中國九大名劍之首。西平乃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冶鐵鑄劍的聖地,春秋歸楚,戰國屬韓。《戰國策》曰:“韓之劍戟,出於棠溪。”《史記》也有載文,中國九大名劍皆出西平:“天下之劍韓為眾。一曰棠溪,二曰墨曜(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幹將。”

隻可惜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憲宗皇帝發兵平定中原叛亂時,將棠溪冶鐵城夷為平地、盡殺工匠,“十裏棠溪十裏城”轉眼淪為廢墟。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酒幡掩翠柳,鐵歌秦更天”的曆史風情畫卷,從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寶劍在內的中國冶煉鑄劍絕技,也從此失傳。

時至此時,棠溪寶劍失傳已經有二百餘年。其實不僅僅是現在,再往後幾百年,也再無棠溪寶劍。而袁義知道棠溪寶劍的製造工藝,卻是因為在後世棠溪後人,高氏父子曆經數十年的努力,才終將失傳千年的棠溪寶劍鑄造工藝重現世間,電視台曾對此專門做過一個專題片宣傳。也正是因此,袁義才能得知這一淬火工藝——但也僅僅是淬火而已,再深的技藝,除了棠溪後人,再無他人知曉了。

但即便如此,這把劍坯已經呈現出些不尋常之處了,淬過火的劍身呈灰黑色,但灰黑黑中帶著一縷釉色,隱隱泛著些藍色,頗有些詭異。

劍坯淬過火之後,接下來便是打磨開鋒和拋光了。這些都是耗時的技術活,袁二少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除非他再將後世的磨石機和拋光機發明出來。他不能,所以隻能在一旁幹等著,打打下手。

一直等到東邊天泛亮,劍坯也才開鋒一成不到,實在是劍坯徹底冷卻後硬度太大,難以磨損。

先前做實驗時袁義就提出在鐵鎳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釩礦石,這樣在坯子煆燒過以後,可以提升坯子的延展性,更易鍛造。不然恐怕單是鍛打這一個過程就要多出十倍的功夫。而釩鐵合金在徹底冷卻後卻又可以大大增強其抗磨損性,對保護劍刃有莫大的益處。

袁義知道這打磨是個細活,急不得,便和眾人告辭,回去好好的補上一覺。昨夜實在太過興奮,現在一放鬆下來,便覺有些疲憊。

回去洗了個熱水澡,將一身臭汗洗盡,偷偷溜進房中。可不能叫清芸丫頭看見,不然又是好一頓說道,這丫頭越來越絮叨,偏偏手執林大丫頭的“尚方寶劍”,料定了自己不能拿她如何。

院子的一角,清芸早將袁義躡手躡腳的樣子瞧在眼裏,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卻也站出來戳破,隻是一邊笑罵著一邊轉身去了後廚。

推開房門,就看到清芸站在門口。

“小祖宗,你可是醒了,若再敢多睡半個時辰,我就端盆涼水直接潑到你的床上去!從昨夜就沒吃過東西,身子不要了?”

清芸丫頭兩腮氣的鼓鼓,一手叉著腰,一手戳著袁義的額頭氣呼呼的訓著,看在袁義眼裏活脫脫的一個小潑婦,隻是這種想法隻能放在心裏,可千萬不敢說出來的。

“好了好了,清芸姐姐,這不是有要緊事麼?以後肯定不會了,弘兒保證!”一邊說著一邊兩手輕輕拽著清芸的柔荑,一邊撒嬌道。這種時候對付清芸隻能用這一招了,不然她鐵定是要告訴母親的。

果然,“哼,這次就饒你一回,若有下次,我就告訴夫人,讓你禁足十天八天,好好懲戒一番!”清芸丫頭終究是心軟。

“趕緊取洗了臉,我去廚下(宋代對廚房的稱呼)給你取羹湯來。”

不一會兒,清芸端著食盤進來,袁義連忙拍馬屁道:“哎呀!這粗活讓廚人(廚師)來做便是了,可不能燙著姐姐!”

對於袁二少的馬屁清芸顯然很是受用,拋給袁義一個“算我沒白疼你”的眼神,說道:“這羹湯剛剛煒好,不能見了生風的,交給那幾個廚役可是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