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易子而食(1 / 3)

這個祖母級的周姬,為了拉寶貝孫子和她上床,百般向孫子示好。奶孫倆聯手,殺了宋昭公,孫子如願以償地當了國君。

這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持久了將近九個月,宋都早已絕糧,不得不掘鼠羅鵲以為食,進而發展到易子而食,拾骸骨而為爨。

公子反正在夢中,忽覺得有人在晃他的肩膀,慢悠悠地睜開雙目,隻見一個壯漢,手持明晃晃的匕首,站在他的榻頭。

申無畏終於明白了,楚莊王之所以非要遣他使楚,就是因為他得罪過宋人。正因為他得罪過宋人,才讓他做釣餌,去釣宋國這條蠢魚。看來,不想去是不可能了。

他想了一夜,第二天早朝後,申無畏帶上愛子申犀去見楚莊王。

“大王,臣下這一去必死無疑。為了大楚社稷,臣下死而無憾。但臣下割舍不下的是申犀,他的才智,雖說不及臣下,也相差無幾。請大王看在臣下為國捐軀的份上,給他個一官半職。”

楚莊王笑了一笑道:“沒那麼嚴重吧!如果真的發生了如汝所說的那樣的事,寡人一定讓申犀襲汝之職。”

“還有複仇之事。”申無畏強調說。

“這一點汝不用擔心。”楚莊王回道。

申無畏再也沒有話可說了,第二天一大早,帶上使齊的文書,出了郢都。

申犀送了一程又一程,足有兩舍之地,在申無畏的一再勸說下,方停腳而泣:“爹爹保重!”

申無畏紅著眼圈說:“老爹真沒有想到大王會如此薄情寡義。老爹這一去必死無疑。老爹死後,你一定要懇請大王為老爹報仇。”

申無畏別了兒子,非止一日,來到宋國邊關。關吏索要假道文書,申無畏老老實實地回道:“奉楚王之命,但有使齊文書,沒有假道文書。”關吏遂將申無畏留住,飛報宋文公:“楚使申舟,奉命使齊,由我境路過,卻無假道文書。現已被我等羈留,是殺是放,請主公定奪。”

宋文公乃當年參加厥貉之會的那個宋昭公的庶弟。

聽了關吏的話,宋文公許久無話。剛好華元進宮奏事,便憤憤地對宋文公說道:“熊侶這小子,和他老子一樣,從不把我宋國放到眼中。他老子在世之時,鞭打我先君的禦者。如今,遣使從我大宋路過,又不開假道文書,這不是欺我大宋軟弱嗎?說不定使齊是假,欺我大宋才是真。這個人要殺!”這個華元,便是因為分羊肉不均,被車夫羊斟拉入鄭軍之營,被鄭軍活捉的那一位。

宋文公聽了華元之言,不無擔心地說道:“殺了楚使,楚國豈能善罷甘休!楚若出兵伐我,該當何處?”

華元道:“古聖人有言,真正的漢子,‘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受辱之恥,甚於伐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它個鳥!”

說畢,也不管宋文公同意不同意,傳令一道,將申舟押進大殿。

申無畏被押到之後,在場的大夫、將軍,全部怪叫起來:“好小子,原來是你?什麼申舟,分明是申無畏,扒了皮老子也認得你的骨頭。”這些大夫和將軍,大都參加過厥貉之會,故有是怒。

華元把話說得更為難聽:“什麼申無畏,明明有畏嗎?若是無畏,為什麼連名字都改了?孬種,地道的孬種!汝若真是一個漢子,請把當年羞辱我先君的派頭拿出來!”一邊說,一邊將申無畏的下頜往上抬了一抬。

申無畏知道活不成了,站著也是死,跪著也是死,同樣是死,不如站著,嘿嘿冷笑一聲道:“我是有些孬。我申無畏再孬,能孬過你嗎?你慫恿公子鮑奸祖母,弑先君,這算什麼德行?”

公子鮑者,宋文公是也。長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有美男子之稱,被他的庶祖母周姬看中。周姬者,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姐姐,宋成公的母親,宋昭公的奶奶。周姬年紀不大就成了祖母級,不過,並非親生祖母。

這個祖母為了拉寶貝孫子上床,百般向他示好。孫子想當國君,她便竭力成全。數年之後,奶孫倆聯手,殺了宋昭公,公子鮑得以為君,是為文公。說老實話,在宋文公謀殺先君的過程中,華元並未合謀。但趙穿殺晉靈公之時,相國趙盾並不知曉,可董狐直筆寫道:“趙盾弑其君。”何也?你趙盾逃亡未曾出境,返國又不討逆。說你不曾弑君,鬼也不信。

華元更糟,作為宋國執政,相當於晉之相國。公子鮑弑君之時,他就在宋都沒動。照董狐的邏輯,申無畏說他慫恿公子鮑弑君,並不為過!

申無畏這麼一罵,不說華元,連宋文公的臉上也掛不住,咆哮道:“把他的舌頭給寡人割下來!”

當即衝上去七八個侍衛,卡住申無畏的喉嚨,迫使他將舌頭伸了出來,嚓的一聲,割了下來,疼得申無畏滿頭大汗,想罵又罵不出聲,舞動著雙手,一躥老高,似要和宋文公拚命。

宋文公大聲命令道:“把他的雙手跺了!”

跺過了雙手,又跺雙腳,活活地將申無畏疼死。

申無畏的隨從見他被殺,狼狽地逃回楚國,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報告給了楚莊王。

楚莊王正在吃飯,一聽說申無畏被殺,吐哺而起,光著腳就往外走,侍從追到院中才幫他穿上鞋子,追到寢宮門外才給他係上佩劍。成語:“劍及履及”,典出於此。

當日,楚莊王便召集百官,商議伐宋之事。

“諸位愛卿,申大夫奉寡人之命出使齊國,行至宋國,為宋國所殺。這不是往我大楚頭上撒尿麼?汝等說怎麼辦?”

“討伐它!”眾口一詞。

“好。寡人這就拜令尹公子反為大將,司馬屈蕩副之,申犀為軍正,籌集兵車七百乘,九月朔*發兵,直搗‘宋都’。”

七百乘戰車,便是七萬人馬。七萬人馬壓向宋國,宋國如何經受得了!宋軍一退再退,於十月朔,退至宋都睢陽。

楚軍雖將睢陽城團團圍住,並不急於攻打,趕造一種叫作樓車的攻城器械,其高與睢陽城平,可以滑動行走。

有了這種樓車,攻城就容易多了,害得宋軍日夜防範,疲於奔命。宋文公有些慌了,商之華元:“為之奈何?”

華元曰:“遣使赴晉,搬取救兵。”

晉景公接到宋國的求救文書之後,欲發兵救之。大夫郤克諫之曰:“前此,荀元帥率車六百乘而敗於邲城,此天助楚也,往救未必有功。”

景公曰:“當今唯宋與晉親,若不救,則失宋矣。”

卻克曰:“楚距宋少說也有一千五百裏,糧運不繼,必不能久。今遣一使往宋,隻說,‘晉已起大軍來救’。讓他堅守。不過數日,楚軍必去,是我無敵楚之勞,而有救宋之功也。”

景公頷首說道:“卿言是也。”問之群臣:“孰能為寡人使宋?”

連問三聲,解揚應道:“臣下願為主公一行。”

這個解揚,是晉國大夫,當年曾被賈抓住過,後來又放了。

解揚奉旨之後,微服去宋,行至宋郊被楚之遊兵捉住,獻與莊王。

莊王舉目一瞧,此人好生麵熟,他是誰呢?再仔細一瞧,果然認得,隨口問道:“汝不是晉國解揚嗎,來此做甚?”

解揚見楚莊王將他認了出來,自忖瞞他不住,便道:“在下奉了寡君之命,前來告訴宋軍,讓他盡管堅守,晉軍馬上就到。”

楚莊王道:“原來汝是跑來和我大楚作對的!當初北林之役,汝為我將賈所擒,寡人沒有殺你,今番又來自投羅網,汝說該不該殺?”

解揚倒也坦蕩:“晉楚為仇,已非一日,今日外臣為宋而來,又為大王所獲,想殺便殺,又何說乎?”

莊王曰:“汝既然奉了晉君之命前來使宋,必有文書在身,請取出讓寡人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