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情趣盎然文采斐然(1 / 3)

戰吉琰同學的作文《斐斐與瑋瑋》,情節較為簡單,寫的不過是一對教師的孩子談論綠葉而已。可是,如此平淡無奇的孩提生活,卻能夠寫得如此文采斐然,情趣盎然,確實是十分難得的一對七八歲的孩子斐斐和瑋瑋,在彌漫著綠意的校園之中,“象兩隻快樂的小鳥”“飛到了傳達室”,看到了紅花綠葉,於是孩子氣十足地談論起綠葉來。這實在是平凡而又自然的事情,然而,就是在這平凡而自然的生活“實錄”中,蘊含著十分深刻的寓意——代有理想的“祖國的花朵”正“沐浴在春天的光環之中”。

孩子的理想也許過分“稚氣”了,即使是引起瑋瑋“十分羨慕”的斐斐,也無法回答“人怎麼能當綠葉”的問題;可是,他們想到了“老師就是綠葉”,“我媽是一片綠葉”,爸爸“還說是一片最美麗的綠葉”,同時,還自豪地堅信“人人都要做一片綠葉”,而且要“在綠葉中尋找自己的影子”。這道理很簡單ニ老師說過,“綠葉的工作是最光榮的,沒有綠葉就開不出花來”。

所以,這篇作文,實際上是可愛的孩子們心靈深處一曲理想的讚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寓意,絕不是靠假大空的“說教”直白的,而是在孩提生活的真實描寫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作者隻是著意描寫孩子們的生活,寫他們充滿生活情趣的稚氣的對話;描摹他們無憂無慮天真的生活情態……把這一切寫得情趣盎救也就使他們的情愫、理想、願望、誌向躍然紙上,從而也就把題旨表達得極其顯豁了。這就啟迪我們,寫文章要從生活出嵐隻有細致人微地觀察生活,才能為深刻的立意創造必要的條伽古人雲“文質彬彬”,本文如果“文不勝質”,恐怕也難以有實在的效果。現在寫得文采斐然,表觀了作者很好的駕馭語言的雛。

文章一開始就以描寫的細膩、傳神吸引了讀者。你看,斐斐和瑋瑋兩個小家夥的肖象描寫:“斐斐長得虎頭虎腦,胖乎乎的小臉蛋上,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一笑還露出兩個小虎不怪惹人愛的。瑋瑋呢,生得小巧玲瓏,紅樸樸的小圓臉上,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歡快地眨巴著,一笑閃出兩個淺淺的酒窩。”

朋了錯落有致的長短句,很整齊地對仗在一起,表現為一種對稱的格律美,讀來節奏鏗鏘。作者在對稱的位置上變換使用同義詞,不僅準確精當,而且形象得體,表觀了較高的語言造詣。其氐精彩的比喻和貼切的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描繪出迷人的校園春景,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另外,如形容詞的迭用也都怡到好處。

此外,本文描寫中還注意了烘托、點染,追求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如:關於綠葉的談論之後,作者筆鋒一轉,寫窗外明媚的春光:“沒有了風,白楊樹梢上的片片嫩葉就靜靜地掛在枝頭上,貪婪地接受著太陽的照撫。”這裏是寫“綠葉”?抑或是寫兩個有理想的孩子?不耐人尋味嗎?又如:寫斐斐“要當個比媽媽還好的老師”,作者點染道:“斐斐走過來,嚴肅地審視著茂盛的海棠花葉,好象要在裏麵尋找自己的影子。”這裏不也含蘊著許多韻味嗎?

“語言是文學的主要工具。”也是作文質量好壞的重要尺度。

現在這個問題是否引起足夠的重視呢?語文教師敢不敢公然提倡注重文采呢マ看來這篇作文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苛求一些的話,這篇文章有些地方是可以刪削的,尤其是結尾。本來寫到倒數第二段:“四隻天真的眼睛閃射著憧憬的光芒兩顆幼稚的心陶醉於明天的幻想……”也就完全可以了。

可以說不失為“雋永含蓄”,給人留有回味的餘地。“可惜又加上了另外一千尾巴,談論起”紅花“來了。這在作者,也許是想讓意義深化,作新的開掘,可是,在前麵全無伏筆”,結尾處夷兀其來,就難免有“蛇足”之嫌了。

百年文壇絢麗多姿

說明:本文論及範圍僅限於1901-2000年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畫論、文論等均由另文敘述。兼治戲劇、影視、音樂、文學者,如牟平安波、萊州馬少波、龍口海默,以其主要建樹不在詩文,也一並從略。另,客籍作家一般不注明籍貫百年煙台文壇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前期至抗日戰爭爆發,主要是新文學運動中出現的佼佼者如蓬萊楊振聲中期主要是50年代至60年代的群星燦爛,其中海陽峻青、蓬萊楊朔、龍口典波均有巨大影響後期主要是80年代之後的新人輩出,呈現出一種萬馬奔騰的繁榮局麵,其中棲霞張煒已堪稱大家。依次敘述如下從世紀之初到30年代抗日戰爭爆發,這一時期的詩文創作主旋律為:反帝反封建。隨著新文學運動的崛起,煙台人勇奪“風氣之先”,站在運動的前列,其佼佼者為楊振聲。

楊振聲,1890年生於蓬萊,中國著名教育家。1915年考人北京大學中文係,響應新文化運動創辦“新潮”社,辦《新潮》雜誌。從1919年3月開始,陸續發表《漁家》、《一個兵的家》、《貞女》和《磨麵的老王》等直接描寫民間疾苦的社會問題小虯受到魯迅先生的讚譽。當時新文學還處於初創階段,先驅者於理論建設,創作相對較少。楊振聲的創作一改專注婚姻個性解放的傾向而為勞苦民眾特別是底層婦女疾呼,為新文學運動顯示了創作實績。1924年他發表了《玉君》,是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繼魯迅的《阿Q正傳》之後較早出現的中篇小說。塑造了具有“五四”時期精神的新人物形象周玉君和林存,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的裏程碑。

楊振聲不是孤立的,受“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影響,1922年海陽縣著名教育家鞠國香特邀“創造社”主將鬱達夫到海陽舉辦新文學講座並輔導青年文人進行現代小說創作。王星白寫出了長篇小說《鬆江俠影》、趙琴軒寫出了章回小說《歲寒三友》、趙曦光寫出了中篇小說《桃李迎春》、王仲育寫出了傳奇小說《東亞雄師》、趙相卿寫出了曆史小說《袁世凱皇帝夢》,分別由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30年代初,棲霞林竹崗的《於七抗清記》出版發行,是膠東較早的白話小說。

同時,龍口人田喜善,筆名徐鄉鄉人,以地方傳說為題材,創作長篇小說《海岱風雲》,在青島出版發行;王常師,筆名萊北閑人,以清末名將祖大壽響應撚軍起義為題材,寫出長篇小說《遼呆記》,連載於《黃縣民友》,後出單行本。

本期詩歌創作活躍,詩社相望,佳作迭出,最早的當推福山謝雋杭,約在1910年出版《退思齋詩集》;萊州林修竹提倡改良詞曲,著有《澄懷閣詞集》;棲霞謝鴻燾1936年出版詩集《懷虛詩草》,著名革命者章太炎為之作序,給予“上溯曹阮”的很高評價。

這些詩作良莠不齊,格調不一,但其中不乏時代進步氣息,如鞠國香的《潤圃詩集》中《黃花晚節》:“林賽冬籬兩三桷唊英黃花魚霜洗/點點丹心迎雪紅/抱香枝頭不染泥”。在日寇占領東三省時,漢奸縣長聘其為秘書,他以菊花自況,不失愛國情氘表現了煙台人的愛國主義傳統。

曆史進入世紀的中葉,膠東大地經曆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終於在新中國當家作了主人,因而這一時期的文學,又細分為三個階段:戰爭年代、建國之後、十年浩劫。

1.戰爭年代

文學做為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的有利武器,有著極其廣泛的群眾性。大量的業餘作者,一手拿槍、一手拿筆,在戰鬥的空隙寫出大量的宣傳品。詩歌為牆頭詩、快板詩;散文為戰地通訊、新聞特寫。這些詩文留下來的不多,卻有著不可磨滅的曆史作用。小說中比較重要的有芝罘申均之的《小馬參軍》。

1938年成立的膠東文協和1942年建立的膠東文委為文壇的繁榮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根據地成為培養文化工作者(包括創作人才)的搖籃。

2.建國之後

隨著嘹亮的進軍號角,經過戰爭考驗的文藝工作者從煙台大地出發,走向了全國。50年代至60年代,進入創作的成熟期,出版了多種膾炙人口的反映革命戰爭生活的優秀作品,為中國當代文學畫廊增添了光彩;而在戰鬥硝煙中成長起來的一批革命文藝工作者,在革命軍事文學之外也寫出了一批農村題材的佳作。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據著顯著的位置:

峻青在50年代之初即以短篇小說《黎明的河邊》成名,成為中學語文課本、大學文科教材的必選作品。之後又寫出了《黨員登記表》等多篇小說,結集為《膠東記事》、《海燕》等。

後期更寫出了長篇小說《海嘯》。散文集《雄關賦》、《滄海呦、《三峽賦》、《梅魂》等,結集出版的《峻青文集》共6巻、糜刃萬宇。作品的陽剛之美與濃邵鄉情為人稱道。

行苧乏?虧莖亡軍事文學的、戰爭年代有《北黑線》、《英雄豆車》、《望南山》等中篇小說,建國後更寫出了長篇小說久三三三至二但他卻以“詩體散文”奠定了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號麩文名家的地位,出版了《東風第一枝》等多本散文集。そ苧文集〉凡3卷,110萬宇。散文名篇《荔枝蜜》、《香士彙產》。《雪浪花》等也都收入教材。

蘭裝以《林海雪原》成名,作品的人物與情節富有傳奇性,贏得了中外大量讀者。之後又寫出了《橋隆飆》、《山呼海嘯》、(弍喜茬)等長小說。

蒼還立提到的有:蓬萊慕湘,寫出長篇小說《新波舊藿》包括《晉陽秋》、《滿山紅》、《汾水寒》、《自由花》等4菩寄最有長篇小說《一支不正規的隊伍上海陽於良誌,有長篇小說《白浪河上》(後期又有長篇小說《漁家女》);萊陽三一逵,有兒童長篇小說《少年爆破隊》;牟平丁秀生,散文集(三量雲)曾經曆過腥風血雨;龍口石英作品眾多,有《同在藍天下》、(廷之秋)、《火罐銀灘》等長篇;高玉寶的《高玉曾風摩一時;萊州曲延坤,有《腐朽的靈魂》、《雙鳳》;劉漢君有〈て漢君短篇小說》;棲霞牟崇光,有長篇小說《烽火》、短篇小說集《銀色的夜晚》;長島張歧,有散文集《螺號》、《漁火》等;芝罘魯芝,有《戰士們》、《小八路》等。

本期藝詩作也呈現出一個群體,尤其是萊陽籍的居多,出版廠ジ詩集、嚴軍車育《江南曲》、《琴泉》等多種詩集(後期在大量趁此之外,更有長篇小說《荒漠奇蹤》)宋協周有《東風集〉、《聲情集》(後期有詩集《萬裏情韻》,風格為之一變);

乞明珠有《春天啊,帶去我的問候吧》;另外,蓬萊臧雲遠,有詩集之爐邊、《雲遠詩草》,敘事詩《靜靜的雪山》等包千夫有詩集《新航集》、《田野的歌》等。

3.“文革”期間,肖平和林爾回到了煙台。煙台終於有了自己的作家,改變了“牆外開花”的局麵。肖平的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1954年發表處女作《海濱的孩子》,接著發表代表作《三月雪》(後期又有《整場與鮮花》獲1978年全國短篇小說獎);林雨,萊州人,原是部隊作家,其《政治連長》、《五十大關》、《刀尖》都產生過巨大影響。兩人為培養煙台地區的創作新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盡管當時文藝界是重災區,真正的文學作品極其難產,但煙台仍在“夾縫”裏頑強地成長出作品來:

福山謝箴厚有長篇小說《不滅的爐火》、萊州薑利國有《金馬山的孩子》;時在煙台供職的張相林有《魯劍五號》;李芳苓有《老列席和家家管》;張象吉有《山虎子》(詩集)。

後期煙台文壇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麵,新人輩出,佳作紛呈,表現為三個特點:

1.一個龐大的具有創作實力的作家群

80年代開始,王潤滋發表《賣蟹》,次年發表《內當家》,連續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3年又發表中篇小說《魯班的子孫》,好評如潮;矯健的《老霜的苦悶》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人倉》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另有長篇小說《河魂》、《天良》、《紅印花》等問世。棲霞張煒的《聲音》、《一潭清水》分別獲1982.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秋天的思索》和《秋天的憤怒》受到評論界的極大關注;長篇小說《古船》奠定了他在中國當代文壇的地位;之後又寫出《九月寓言》獲首屆上海文學獎;另有家族》、《柏楊》等長篇小說問世。

與此同時,在外地的煙台籍作家也紛紛脫穎而出,成績斐然:萊州遲鬆年的《普通老百姓》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牟平鄧剛的《陣痛》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迷人的海》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還有長篇小說《曲裏拐彎》、《趙關張》等;尤鳳偉的短篇小說集《月亮知道我的心》、《愛從這裏開始》都有很大影響;招遠叢正裏寫出了《甩出軌道的星》,好評如潮,接著又寫出了《虎嘯泉城》、《黃金王國》、《籃網上的夢》等長篇作品;蓬萊姚煥吉出版了《雙帆》、《晨光》、《長安詩畫》、《八音鳥》、《母親河》、《雁陣》等詩集。

進入90年代,勢頭稍減,但仍出現了眾多的後起之秀。蓬萊盧萬成有短篇小說集《芝罘舊夕陽》和《老海》,長篇小說《女人的河》和《男人的海》,長篇報告文學《共和國之盾》;

林深寫出了長篇小說《天經》、《生死愛恨》等;招遠陳占敏寫出了長篇小說《沉鍾》、《淘金歲月》等,蓬萊淩可新寫出了短篇小說《黑苞米》和《老槍》,產生了全國影響;福山呂偉達出版了《鄉音》和《鄉情》,馬海春出版了《馬海春短篇小說選》。

本期詩作也很活躍,於書恒的農村詩清新質樸,結集有《鄉情集》、《笑的旺季》等;另外,萊州王鬆青有之陽光與陰影》、《醒了的鄉村》、《與你同行》等詩集;海陽朱相如有詩集《月與夢》;龍口王常濱則有散文詩集《海藍色的情韻》。

本期的報告文學量多,而質良莠不齊。其佼佼者有牟平李延國的《在這片國土上》、《中國農民大趨勢》等,萊州薑利國出版了《山村筆記》,其中《一個東方女性的命運》產生了全國影響;招遠孫為剛的《遠洋漁歌》人選全國中學語文課本。

2.女作家隊伍已經形成

率先發表作品的女作家為董克難,她在1978年3月發表了短篇小說《二傻和那個不嫌傻的姑娘》;萊州李慧誌有《自尋煩彆的女人》、《晶晶》等;萊陽於雷娃出版了短篇小說集《紅草地》、《二品夫人》;孫美玉出版了長篇小說《人生無忌》,相惠有短篇集《小清河從腳下流過》、《落霞不是無情物》;年輕的女作家張力慧創作成績驕人,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浮躁的年齡》和兒童長篇小說《青春美麗痘》。另外,徐紹磊、酒泉、祥雲也發表了若幹短小而雋永的散文。

3,老作家持續不衰地保持著創作活力肖平在過了古稀之年仍有佳作《春閨夢》;退休之後的山曼有大量優美的散文不時見於報端。曹堯德在《孔子傳》、《孟子傳》、《孫子傳》、《屈子傳》之後又寫出了《司馬遷傳》;芝罘安家正寫出長篇小說《戚繼光》;孫佑傑寫出了《鴨綠江告訴我》;劉裕華出版了自己的文集《播種安寧》。上下兩冊,近百萬字的《於謙傳》更是位同亮的力作,好評如潮。

老作家鍾情詩文,萊陽王雷寫出了《天國的回聲》、《王雷散文選》,蓬萊盧永璋出版了《仙鄉詩情》,曾在煙台供職的周峙峰出版了《周峙峰絕句百首》等;張旭出版了《三嗜樓詩抄》。

綜觀百年煙台文壇,在各個曆史時期都湧現出像楊振聲;峻青、楊朔;張煒、曲波這樣的在全國有巨大影響的“頂尖”級的文人,盡管地處祖國一隅,但是“文脈”極為茁壯且綿綿不斷。這樣的地區在全國都是十分罕見的,真是地靈人傑,值得治地域文學史乃至地域文化的人們深入探討。本文試圖開列出“一張清單”來,深望海內外學者按圖索驥,或者可以寫出一本〈煙台百年文學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