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可貴的文化積累(1 / 1)

《福山文化名人》一出版就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山東省政協立即將其評為文史資料類的一等獎,決不是偶然的。因為它不僅縣福山有史以來出版的第一部文化名人的書和福山文化發展曆程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一種極為可貴的文化積累,對於建構“膠東文化”有著開拓性的意義。

全書搜集了籍貫福山的古代文化名人35人;其中有著名愛國誌土,被稱為“甲骨之父”的王懿榮;有被學界稱道的“南有王父子(王念孫、王引之),北有郝夫婦(郝懿行、王照圓)”的古文字學大師王照圓。此書還彙集了當代福山籍的文化名人33人,既有呂實強、李衡眉這樣的造詣很深的著名學者,又有唐國強、朱時茂這樣的著名影星。洋洋灑灑20萬字,用精煉的語言寫了他們的傳記;可謂全麵展現了福山這塊靈秀之地從古到今的文人風采。人才濟濟,人文深厚,福山確確實實是古老而又年輕的文化名縣。

應當強調的是,這本書對“城市化”進程的深遠意義。人們已經越來越強烈地認識到“一個現代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必然包涵著文化競爭力。”獨特的城市個性,體現著一個城市卓爾不群的風格與魅力,換句話說,城市的競爭發展不隻是經濟實力的較量、商業運作的竟爭以及現代化設施的比拚,更重要的還是城市的文化品格,獨具的文化底蘊形成的巨大張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沒有文化個性的大城市隻是幻影。煙台要向大城市邁進也需要形成獨具的人文環境,文化品格。然而,曆史給煙台的饋贈卻恰恰是“芝罘沒文化”,曆史上的秀才寥若晨星,而福山卻恰恰是“膠東文明的源頭”。煙台(芝罘區)在1934年才正式設虯福山的文化積澱理所當然地包容了芝罘文北,成為“中心載體”具有輻射力。所以,《福山文化名人》的出版,顯然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種“奠基工程”,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

當然,由於成書倉促,不是完美無瑕。例如文筆不盡統一,對古人尚無“諛基”之嫌,但對今人,個別篇章卻有“溢美”之虞。這是在再版時應當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