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 139 夜飛香君(二)·【鶯鶯雪雪】5(1 / 2)

這事兒可是個不好的苗頭,這位道君皇帝改邪歸正了?

不能啊。雷三郎想,就是能你老先生也別在這個時候啊!

你在過幾次以後,我們把事情談得差不多了,你愛來不來。說實在的在雷三郎的以後設計裏,還真沒打算讓他霸占鶯師樓。先不說他能感到的燕青小夥情緒裏的一些東西,就是夜飛香君這個資源也有著多麼的重要。

夜飛香君李師師在這裏可是個名人,而且是名聲大的了不得的名人。從某種意義上說,她現在在東京汴梁的影響比易安居士李清照還要大。而且難得這個人是有這一番頭腦的,在許多方麵都是雷三郎最願意看到的那種人。

雖然她出身青樓,有著很多雷三郎難以認同的曆史。就是現在他與一些高官和這位趙佶的交往,說他心裏沒有結子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雷三郎心理年齡雖然已經不小了,但那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在他心裏是挺深的。

對於男女之事,在他現在感覺好像他這個二十一世紀來的人到比這個宋朝人還封建。宋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社會,他真的還沒能了解。

自從扈三娘走了以後,他這個大頭領身邊已經有段時間沒有出現女人了。不,也不是沒有。許多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妍兒這個在他麵前十分柔順的女孩也多次來給他按摩後背;與第一次一樣,都是半裸的出現在他麵前。

不動心麼?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知為什麼,他心裏有一個結子,心裏有一種抵觸,甚至都不願往她身上看去。這是什麼,這就是因為他心裏總有一種芥蒂,越是看到妍兒那修長結實的大腿,他越是心裏有疙瘩。

這個妍兒脫衣那十分自然的樣子,他心裏就會出現這個軀體以前也是這樣隨便敞開的,他有一種“揀剩兒”的感覺,這像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壓迫著他。

不過對李師師他就沒什麼太大芥蒂了,畢竟沒怎麼接觸,也沒那麼親近。但他卻能發現此女眼界特異不輸須眉,處事能力又強,正是傳揚華盛天道所需要的人物。

人家宋世東京人並不以為意,多少名士爭相與其交往,燕青小夥的心意他也能看在眼裏,這樣的情況他這個有著後世思想的人倒是那麼別扭幹什麼。

但道君皇帝行為發生變化這事兒自然要好好研究一番,費了這麼多心血怎麼能半途而廢呢。

經過燕青的詢問,李師師道出了一件以前發生的事,或許就是這件事使得這位風liu成性的道君皇帝發生了變化,至少暫時是這樣。

雷三郎對詩詞不是很認真了解,來的時間也短。近來東京傳唱著一首詞:

《少年遊》,曰:

並刀如水,

吳鹽勝雪,

纖指破新橙。

錦幃初溫,

獸香不斷,

相對坐調箏。

低聲問:

向誰行宿?

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

不如休去,

真是少人行。

就是這首詞,引出了一件千古風liu公案。

這首詞的作者是當時大才子周邦彥,當然更應該說是才叟,這位周學士此時應該有七十多歲了。

周邦彥號美成,錢塘人,據說年輕時生得風雅絕倫,博涉百家,且能按譜製曲,所作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在宋神宗的時候就做了朝廷的太樂正。他和李師師時常往來,李師師以善歌聞名,做為她唱的曲很多就是周邦彥寫的詞。

鶯師樓是青樓,雖然夜飛香君眼高於頂,但高官名士還是有所不少往來的,即使與道君皇帝有所暗曲以後,已經像被束之高閣一般,但這裏並不是關門謝客的。

或許李師師也是不甘吧,與她有所瓜葛的人肯定是少了,但並沒有絕跡。燕青是一個,這個周邦彥也是一個。

當時的周邦彥雖是鶯師樓的常客,他已年老,見師師不為****,應該是與她結成詞曲知己。他為師師寫新詞,師師替他唱新詞,兩個人一個精詞,一個工曲,一寫一演,一唱一和。周邦彥當時是開封府的小小監稅官,可文名浩大,工於音律,能自度曲,以《汴京賦》馳名文壇。他總是在青樓妓女身上獲得靈感,因而其詞香豔油膩,才華橫溢真可能是從中而來,誰能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