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9章 246 強國三論(一)【四章】5(2 / 2)

耶律大石轉了個話題,“雷聖使既然明白如此,何不勸諫宋王力行強國之道,保天下百姓安康?”

“曆史上那麼多能人誌士,若是能勸諫得了,還用得著雷某這等道人來湊熱鬧麼?尤其對頑冥之主。”雷三郎語言直接,“耶律大王貴為大遼柱國之臣,位高權重自不待言,然在此方麵又能起到多大作用,何況本使這類閑人野鶴。”

耶律大石雖是仍然沒說話,但雷三郎敏銳的捕捉到了他眼中那一閃而過的狠意。

“妄論君主之事是不是欺君?”雷三郎冷笑道:“如果不是衝著北地無辜百姓,不是思慮耶律大王的明智或可挽救一些危亡,減少一些生靈塗炭,我雷某來此做甚,談那些作甚!”

耶律大石忽然慨然道:“雷先生說的是,於君、於民、於軍強國三論,耶律大石受教了。然當此時金人已大兵壓境,這強國之論還能談什麼呢?有句話雷先生說到點子上了,我耶律大石不懼征戰,到時不過一死而;可契丹一族就此消亡,心內實痛徹也。”

雷三郎也是才定下心來,“國運衰微雖是緣來已久,但具體到實際也有主因,不冒昧說一說難以談後麵之事。宋之衰弱在於主上荒唐,很抱歉遼主在這方麵也難辭其咎。金人大兵壓境之時,天祚帝竟然言道吾有快馬五百匹,一日一夜可行五百裏,金人能奈我何?如此癡呆言語,不使契丹軍民離心離德才怪。”

看到耶律大石表情尷尬,雷三郎話語放緩說道:“此言也就是為了說明現狀,強國三論其一君王這一層已極為落沒。既然王爺不願談君主,也罷。事已至此,就暫且掀過這一頁;隻不過這最強有力的步驟一經廢弛,局勢急轉直下;另外富民、強兵兩條恐很難運轉。現今情勢下,南院大王可有何辦法收拾殘局?”

“遼境其他地不論,我南院一方,也就是你中原所稱燕雲十六州之地,我自問本王治理還算清明。百姓富足程度除了中原不輸於其他任何地方,甚或某可以說從百姓口碑來說要強於大宋中原,此事雷聖使可信?”耶律大石開言道。

雷三郎認真看著特,緩緩點點頭。

停了一下,耶律大石歎了口氣。他接著說下去,“金人來襲,南院治下某一呼百應當不為難。當然南院為中原故地,遼雖立國百餘年,但宋軍從後麵前來襲擊,那就難說了。某不避諱,這也是本王後來為何如此重視雷聖使的行蹤的主要原因。不過此時多想似也無甚意義,本王隻得帶領南院部署拚死一戰;結果如何,悉聽天命。”

雷三郎再次點頭說道:“對金人民有同心,這可算大王禦敵根本之一;對南麵大宋,態勢升降也是實在話。隻不過真在此等情況下一戰,結果如何恐怕大王心中早有料定。燕雲十六州屬地民心變化不說,既是大王手下遼騎能有多少實力,能不能真正與金人一戰,這應該是耶律大王更揪心的吧。”

耶律大石警覺的翻了翻眼睛,沉聲說道:“這就是‘強國三論’的第三論了。金人雖進來強勢,但我南院尚未直接接戰。我南院子弟同仇敵愾,勝負豈可以金人勢大就認定。難道我契丹鐵騎竟是雷聖使看不上眼麼?”

“雷某可以言講實話?”雷三郎故作高深莫測。

耶律大石口氣堅定,“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