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們這裏就像一個中心,發自水泊的麵向中原六路出擊的中心。”身處潭淵城外的星羅道場,雷三郎口氣中意氣風發。
到這裏已經兩天了,他們巡視了潭州城裏城外的錢莊、客棧、商號,大大小小十幾家,這都是華盛天道實際控製的,雖然大多數是以私人名號開辦的。到了星羅鎮,看到這個由以前的村莊整體發展起來的星羅道場的局麵,實在是令人興奮。
這裏原本就底子好,而撲天雕李應善於經營,再加上它是最早發展的獨立道場,原來水泊山寨的大量物資除去別處應用的,大多轉到了這裏。李應可以說是財大氣粗,這裏還是梁山軍六路出擊向南發展的中轉站,無論是人口資財,還是各路道商都要在這裏交錯,道場建設的規模,自李應正式接手這裏的道場就從沒停止過。
如今原來的星羅村已經成為一個大鎮子,已經新建了數十座獨立莊園以及上千所道產屋舍,周邊十數村鎮道商也長期租用不少宅院。這一帶參與星羅道場事務的道眾已逾數萬人,其中從水泊那裏的“移民”就已經將近兩萬人。
當雷三郎這樣說的時候,他已經與吳用、公孫勝、李應等有過半日的談論,對此前別後的一些事情做了大部分交流。
李應這裏的情況最直觀,隨著這兩天的視察隨時談論的已經很多了。
智多星吳用已經於一個多月前將水泊梁山那裏的善後事宜處理完畢。早在梁山軍與北騎第一軍和大名府聯軍大戰得勝後的正月裏,他們利用春節時期的人口流動熱潮,將老弱婦孺以及數千勞力在數條道商途徑的掩護接應下,遷移到了潭淵星羅道場及附近地區;接著他又主持將剩餘兵馬和部分精壯數千人分做三路一路步卒為主,在錦毛虎燕順和火眼梭睨鄧飛帶領下,由太行道場朱仝等接應下,進入太行山,並入呼延灼、秦明等人的隊伍中;一路在傷愈的雲裏金剛宋萬和摸著天杜遷率領下,東行進入河東道場,林衝、花榮等接應他們入軍中。最後一路他自己率領蕭讓、金大堅、裴宣等一眾大多是文人、匠人為主的數百人把以水泊為中心的天道總部遷到了潭淵。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要減少水泊梁山這個曾經太過引人矚目的目標。金交鎮大捷後,梁山已經不適宜在做華盛天道中心了。那場戰役過後,雷三郎已經果斷下令將梁山旗號偃旗息鼓,東下河東的林衝、花榮兩部大多以偷襲、兼並地方綠林勢力為主,增加河東一帶的“太平”模樣;北部太行的呼延灼、秦明等聲勢較大,但采用的是誰也說不清楚的“金太聯軍”的旗號;在有意的製造中,水泊梁山一帶“匪勢全消,盜賊獸散”。
吳用在他們撤離後,令河東道場的沒遮攔穆弘向官府透露消息,華盛天道雷玄威聖使神威降臨,點化宋江等三十六賊寇,水泊已成一片淨土。上次金交之戰並未受到什麼打擊的東平、東昌兩府派人試探後,蜂擁而入占領水泊;遠遁北京大名府的高廉自然也不甘落後,很快派人來搶攻。他們搗毀屋舍,火燒已經拆的所剩不多的水旱多處營寨,然後犒賞三軍派人飛報朝廷梁山大捷。
熱鬧過後,水泊梁山終是偏僻之地,三方一萬多官軍餐風飲露沒吃沒喝,不久也就散去,梁山泊又成了兩年多前那樣的荒山野泊。當然也不完全是那樣,吳用還是留了人的,雖然遠不可比以往的規模。
浪裏白條張順和短命二郎阮小五的近二百水軍留了下來,他們保護金眼彪施恩和鳥人韓伯龍率領的天訊總部避過了風頭,又悄然回到了水泊深處。金交鎮也有個掩護性的道場,作為他們與外界的秘密聯絡處;短期內如果有官軍“回訪”也不怕,張、阮的水軍將一直以漁民的身份在那裏警戒,水泊浩大,又沒有賊寇,不會有大規模的官軍來掃蕩了,張順等人完全可以應付。假以時日,吳用還準備上報地方朝廷在那裏開辦“天道水泊學堂”,收容幼衛營和周邊天道子弟;開堂辦學是吳學究一直所想,也是雷三郎多次提過的一個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