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集中魔力訓練3(2 / 3)

房間內桌子擺設的位置,也會左右注意力的集中

至於那些不需尋求與生活空間隔絕的人,以及那些不能改變現行使用的房間的人,可就現狀做一些小改變,而想有容易集中精神的場所的人,最能簡單的方法便是對座位的位置下工夫。

一般而言,研究室、書房或讀書的房間,通常使坐的人背對入口擺設書桌。說得仔細些,有許多都是背對入口,而將書桌置於兩麵牆相接的一端。在必須擺設數十張或數百張桌子的公司或政府機關中,無法做如此的安排,但若是個人,大概都這麼做。理由是,會讓人覺得有什麼支柱而使自己能靜下心來。電車中、咖啡廳中、車站的長板凳,幾乎都是由兩端開始坐,這似乎也是相同的心理。

現在,試著用背對門口,與牆壁相接的書桌,或在麵對窗戶的書桌上念一會兒書。剛開始時能很專心,但漸漸地便無法專心了。像這樣的情形經常發生。這雖不能說是集中精神的怪癖,但其理由之一是,背後會有不安的感覺。人類原本就隻能對自己前方做細致的感覺,也難怪背後較容易產生不安。雖不是很清楚地可以感覺到,但總會覺得有點寒冷的感覺而莫名其妙地無法定下心。

這不限於誰才會有這種不安的感覺,但在許多例子中常會發現,這種書桌的擺設方式,是妨礙精神集中的原因。

日本心理學者宮城音彌先生和一般人相反,他背向窗口,麵對門口的方向,並能清晰地見到家人的一舉一動。對於容易精神渙散的人而言,這種方法有一試的價值。

這個方法不僅可以完全看到房間內的所有情況,而且可以消除背後不安的感覺。

透過室內設計的雜誌而知道,在歐美地區,大部分個人的房間,都將桌子擺在可臨視入口的房間中央或窗邊。大部分的人都會問,為何要這樣擺置呢?而所得的答案就如同上述一般,為了消除背後的不安,並使注意力集中。試著想想看,在學生租借的四疊半大小的房間中,租借人就是這房間中的王。沒有理由傲慢與囂張吧!也沒有必要把書桌置於牆角吧!這樣思考過後,在現在的環境中無法集中的人,幹脆試著背對窗戶,或試著將桌子移至房間的中央看看,也許會較好。將桌子麵對窗口時所具有的開放的心情、充足的光線等等,有時也會成為妨礙集中注意的原因,這是不容忽視的。試著把桌子做一百八十度的回轉,一定能使你由散溫變集中,心情也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別太拘泥於“自己的房間”中,一旦有事時無法發揮實力

前述擁有自己的場所是排除精神渙散的有效手段,但在本節最後一項也是請您注意此事。

所謂必須擁有能使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環境,並不是意謂著除了特定場所之外,即使無法集中注意也沒關係的意思,而實際上,這令人困擾的原因不需說,應該由你本身去體會。

但是事實上,在特定場所中一定能集中心力的經驗背後,恐怕隱藏著除此之外的場所,怎麼樣也無法專心的危機。

不論是大學也好,或是一般商界中,都存有“帶回去做”這句話,這是指將書或報告帶回家去完成它。有時間不夠,不得已才“帶回家做”的人,在這之中,也有人隻能“帶回家做”,才能交出非常好的作品。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在自己的房間內做的話”一定能做得很好。在我們的經驗中,這種類型的學生相當多。當你告訴他“如果可以,請在今天將報告提出來”時,他回答你“老師,可不可以帶回家做,明天一早拿給你?”勉強答應後,一定會交給你一份相當好的報告。盡管如此,有時會要求他在學校完成,你會驚訝地發現,這是同一個學生的報告嗎?竟然像門外漢所寫的東西。

這不能不說是本末倒置了。為什麼呢?因前者是為了使周遭環境完備,而必須徹底熟悉“集中”的精神操作,不是為了習慣“場所”。

環境似乎是固定不變的東西,但事實上卻全然不是如此。隨著人的移動,環境出隨著變化。

所以,用來引以為傲的不是“如果在自己的房間……”般的自我暗示,而是“我是集中精神的高手”的自我暗示。

學校、入學考試考場、研習所、公司、出售地、會議室——除非你的工作如作家一般,可以在家裏工作,否則需要集中精神的場所有九成以上都是在自己的房間之外。不管怎麼說,使自己的房間的環境條件完備很重要,但若抓得集中的要訣,希望你能在其他場所中也嚐試看看。

如前麵所提的糸川英夫,為了準備大學聯考,但卻不太使用自己的房間。據說有許多兄弟姊妹的他,擁有自己的房間是在大學入學考試前不久,大概就是這緣故,對自己念書的房間不太眷戀。但是,他究竟是在哪兒念書的呢?據他說是在電車中、浴室裏、廁所內。簡要來說,就是不論何時、何地,都要把它當做自己的房間。

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立即和糸川先生一樣。但是,別太拘泥於“自己的房間”或“屬於自己的場所”,在這瞬息萬變的現實生活中,一旦有事時卻無法發揮實力,則是個大問題。首先必須將各種不同的場所當作“自己的房間”、“屬於自己的場所”,然後體驗出排除環境的不利因素的要訣,而最大的願望,則是希望能累積將所有的場所,當作“自己的房間”或“屬於自己的地方”的經驗。

——借著整理周遭物品來養成集中術

試著從周圍除去多餘的物品

選擇作業場所之後,眼睛再向四周看看。在這裏,也有成為集中精神的各種重要因素。

首先,就大人而言,在五種官能中視覺是最發達的。因此,依順序從看→認識→印象→不知不覺中,想想與工作毫無相關的事。就這樣,圖解便很容易成立。現在隻就書桌上的物品來考慮,在那裏有很多“視覺的雜音”。台燈、尚未讀完的書籍、桌曆、時鍾、各種文具用品、筆記本、記事本、煙灰缸、香煙、茶杯……。雖然說“有這些東西更方便”,但若和正在進行的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話,這些會成為妨礙精神集中的雜物。

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認為自己容易見異思遷、不易集中注意力的人的工作場所或書房,總是擺滿了零亂的雜物。而人類的視覺、思考力,總會為物品所拘束。也許有人會說沒關係,反正我的意誌力很強,但由受物品拘束到思想力的擴散,它的發生與意誌的強弱無關。也許以心理學來經營的公司,會有這麼一條規矩——請勿在桌上放置不必要的物品。即使是很優秀的薪水階級,這些可說是他無法戰勝“視覺的雜音”的證據吧!常有些人為了能定下心來,而在書齋的牆上掛畫。這對安慰心靈、轉換氣氛也許有用,但對集中精神而言,一幅畫便一定是“視覺的雜音”。說得極端些,把目光停留在畫上這事本身,即是眼睛尋找逃避的場所,而這也就成了妨礙集中精神的原因。看著畫,能想起些什麼也是不錯,但對“集中”而言,它隻不過是雜念、雜音而已。像這樣,先由“眼睛”尋找逃避的目標,接著就是“心”的逃避。這也就是為何在集中心力的場所,不要放置多餘物品較安全的說法會成立的原因。

想想警察局裏嫌疑犯的審問室,就會更清楚。世界上每個國家的審問室的共通點就是,隻放置桌子和椅子,以及灰色的牆壁,既沒掛畫也沒有花瓶。雖然毫無情趣可言,但卻可防止眼神的逃避及心的逃避。警察將嫌疑犯關在審訊室中,並不是要他對警察的質問支吾其辭,也不是要他做不必要的感想,而是要他能流暢地回答問題。這也就是為何最有效率的擺設,卻是最無情趣的原因。

最常被用來當作無法集中心力的借口,是“因為我的注意力太渙散……”,然而人類的注意力若放著不管,本來就容易流向散漫。至於善於集中精神的人,與其說他本身善於集中精神,倒不如說他在注意力擴散,開始無法集中時的排除雜物(念)的技術,相當優秀。

時間緊迫時,時鍾是最大的“視覺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