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過新年(3 / 3)

過了初一,就是初二,初一不能動的東西都能動了,動刀切菜、打水做飯自是非動不可的,打掃衛生也是十分迫切的,別的不說,初一燒紙燒的的紙灰,來人和自家嗑的瓜子皮、落生殼滿地都是,再不打掃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鄧金柱的爹就喊鄧金柱去井裏打水,自家一邊喂牛一邊掃地。本來不用喊鄧金柱的,可今天是初二,要走親戚的,特別是鄧金柱,還是早點起來準備準備的好。走親戚可是有講究的,道是初二的外甥初三的客。這裏一律管閨女或姐妹的孩子叫外甥或外甥女,管女兒的丈夫叫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初二是外甥去姥娘家舅家的日子,初三是女兒女婿看望爹娘丈人丈母娘的日子,也可以理解成初二初三是閨女帶孩子回娘家走親戚的日子。鄧金柱以前這日子都是去舅家的,現在結了婚就不一樣了,就是楊家的客了,更何況是第一次正正經經以客的身份去呢,自然是要好好準備一番的。這次去葫蘆灣走親戚其實對楊翠玲才是重要的,她這次回娘家有個專門的名稱叫回門,婆家隻要準備一下豐厚的禮物就好了,娘家則要隆隆重重的辦酒席。所以,回門是一件馬虎不得的事。鄧家就找了個人作陪,這個人的名義是挑筐的,到楊家則要跟主角鄧金柱一起坐在上席上,替鄧金柱擋駕喝酒。鄧金柱找的是近門的鄧金生,酒能喝,拳也劃得不錯。吃完早飯,三個人就騎著兩輛洋車子去了,一輛帶人,一輛帶禮物。

在葫蘆灣,楊家是老門老戶,戶煙大人口多,老親戚也多,辦起酒席來就很熱鬧,堂屋裏兩張方桌並成一個,坐了十二個人,鄧金柱和鄧金生謙讓再三也還是坐了上席。條幾的燭台上,點起了鄧金柱帶來的蠟燭,外麵一點起鞭炮,大總管致了詞,飯就開席了。大家略略的讓一下鄧金柱算是禮貌,鄧金柱自然識趣,在家裏爹娘不知道嘮嘮叨叨的提醒過多少遍,耳朵都快磨出膙子了,哪裏敢多喝?陪客也是心照不宣,並不勉強他,隻和鄧金生喝。鄧金生可不傻,雖說能喝,可這不是他發揮的地方,就說自己不會喝,可是喜事一場,沒酒就不熱鬧了,他就喝一個,失禮不陪大家了,請大家別跟他一般見識。說完,端起酒杯咕嘟一口就把酒喝光了。又故意說,金柱哥,你找我來可沒找著,給你丟人了,不過不能怨我,隻能怨你沒眼力,要怨的話就等回家咱弟兄再說。眾人見他說得滴水不漏,又誠懇非常,也就不再下勁逼他。

下午回家的時候,鄧金生說,嫂子,瞧瞧大娘給你封多少錢啊?楊翠玲說,她也沒錢封多少都中。鄧金生掀開蓋筐的毛巾看了,是一百塊。鄧金生說,喲,還不少哩!又問,金柱哥,你偷的啥?這裏有這麼個規矩,新客第一次回門要偷偷把丈人家的一件餐具偷回來,據說能把丈人家的福氣帶回來,因為是偷的,所以並不影響丈人家。規矩什麼時候興起的已無從考證,多少年來都這樣,鄧金柱也不敢壞了規矩。見鄧金生問,鄧金柱就怪難為情地笑了。鄧金生就說,拿出來看看嘛。鄧金柱說,別看了,走吧。說得楊翠玲也緊張起來,怕鄧金柱忘了沒偷那可不好。鄧金生說,看看有啥嗎?鄧金柱被逼不過,隻好拿了出來,是一把調羹。鄧金生就挖苦起來,說,你看你,唉,咋不長進哩。嫂子,尋他可虧啊。說得兩口子雲裏霧裏的,隻好陪著笑。鄧金生說,您不知道啊,你說弄個屌調羹光有吃的,可沒喝的啊!見兩口子被他說住了,接著說,你要是偷個酒杯不就好了,人家說喝酒叨菜喝酒叨菜,有酒喝就會有菜吃啊!兩口子這才如夢方醒,但已經過去了,再沒機會挽回了。楊翠玲和鄧金生倒不是迷信,而是即是規矩就有規矩的道理,不守規矩總不大好。鄧金生看兩口子失望,忙說,還算不賴,趙德營的賴貨精得不得了,回門還不是忘了偷了?兩口子這才高興起來。楊翠玲突然想起來,忙又掀了筐拿出五塊錢來遞給金生,說,這是給你的挑筐錢,別嫌少。鄧金生笑嘻嘻的說,咱自家還講個啥啊?楊翠玲就塞到了鄧金生兜裏。鄧金生要掏出來還楊翠玲,被她一把抓住了手,就笑了,說,這,多不好意思啊。楊翠玲說,給你的你就拿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