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美在巴有重要的戰略利益(1 / 3)

巴拿馬位於連接南北美洲的 s 型巴拿馬海峽上,北鄰加勒比海,南濱太平洋,東連哥倫比亞西街哥斯達黎加,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裏,是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使兩洋沿岸航程縮短1萬多公裏,在戰略上對美國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在巴拿馬運河區的誇裏海茨設有美軍南方司令部,在巴拿馬共有1.3萬名駐軍。

美軍在巴拿馬建有14個軍事基地,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個。

一是卡萊塔島基地。

設在該基地的電子通信中心是全世界唯一可以用300千赫堤坪覆蓋兩大洋80多個國家的地方,因而不僅能與兩大洋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保持通信聯絡,而且可保障潛艇與潛艇之間的通信聯絡。

設在該地的世界電子監聽站能搜集情報、破譯密碼、發送假情報和實施幹擾。

二是霍華德空軍基地。

它是美設在拉美的一個最大空軍基地,各類戰略飛機均能在此起降。

從該基地可控製西半球的一切空中行動。

3是克萊頓堡基地。

這是南方司令部陸軍總部所在地。

美國你把1999年歸還巴拿馬的一些基地的美軍部署於此。

4是謝爾曼堡基地。

它是美國最重要的叢林作戰訓練中心,有時也在此訓練宇航員。

美軍南方司令部是美在西半球的重要軍事和情報中心,控製著中美和加勒比海,同美駐南美各使館和軍事機構保持直接聯係。

其職能是製定美對西半球的軍事戰略,指揮和控製該地區的軍事行動。

因此,該司令部對美國推行全球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上,美國政府企圖利用巴拿馬的政治反對派扶植一個親美政權,以執行美國對該地區的政策。

在經濟上,巴拿馬運河可以給美國帶來可觀的收入。

由於運河區的一切收入均不上繳美國財政部,美國政府就可用它來扶持親美政治派別和反政府武裝。

美國總統布什聲稱,美軍入侵巴拿馬的目的是為美國人創造安全的環境,確保巴拿馬運河的完整,為自由選舉的安達拉政府提供穩定的環境。

把諾列加捉拿歸案。

1989年12月20日淩晨1時,位於巴拿馬首都西南的裏奧阿托鎮萬籟俱寂,離該鎮不遠處駐紮著8國防軍第6、第7兩個步兵連。

雖然近幾天八軍和駐巴美軍之間發生過幾起槍擊事件,但在此時,這兩個連的官兵卻沒有做好迎敵的準備。

就在這時,隱蔽在美國內華達州托帕諾空軍試驗基地的 f 117 a 隱形戰鬥轟炸機已潛入巴拿馬裏奧阿托鎮上空,緊接著,兩個橢圓形物直落而下,頃刻間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氣浪和煙霧吞噬了兩個連隊的營房。

這時,八軍才發覺美軍發動了突然襲擊。

這兩枚炸彈是從 f 117 a 隱形戰鬥轟炸機上投下的,每枚重2000磅。

美軍原打算轟炸助裏奧阿托的八軍高炮陣地,但炸彈未命中目標,卻落在了兵營外的空地上。

與此同時,美海軍海豹小隊的部隊隊員襲擊了諾列加的小型私人機場,炸毀了諾列加的座機。

另一部分海豹隊員襲擊了守衛諾列加專用船的衛兵,並炸成了船隻,從而切斷了諾列加的空中和海上逃路。

接著,美軍5支特遣隊同時向八軍27個重要目標發動進攻。

紅色特遣隊兵分兩路,西路利用隱形戰鬥轟炸機的轟炸效果,在150米的高度迅速實施低空散降,並以扇形隊形包抄八軍第6、第7連。

與此同時,被炸彈轟醒的八軍第六、第七連官兵倉促迎戰,頑強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美軍出戰得手,八軍大部趁夜岸撤離戰場,250人被俘。

東路別動隊員迅速空降到托雷霍斯國際機場,包圍了八軍航空隊,解除其武裝,奪占了機場,封鎖了橫跨帕克拉河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