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克羅地亞內戰(1 / 3)

斯洛文尼亞戰爭剛剛平息,克羅地亞的內戰烽火燃起並迅速升級。

克羅地亞是前南斯拉夫第二大共和國,麵積5.6萬平方公裏,人口450萬。

其中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地亞人占78%,信奉東正教的賽族約有60萬人,他們主要居住在與塞爾維亞共和國及波黑共和國接壤的東部和東南部地區。

由於曆史積怨和宗教信仰不同,兩民族之間曆來不和。

客境內的賽族人對二次世界大戰中得意法西斯扶植的克羅地亞傀儡政權肆意屠殺賽族人的恐怖記憶猶新。

克載兩族多次發生武裝衝突。

例如1991年3月,在克羅地亞中部的普利特維查國家公園,賽族和克族警察發生了較大規模的衝突。

在克羅地亞宣布獨立後,出於對曆史悲劇重演的恐懼,賽族人歲也宣布獨立,成立了克羅地亞賽族自治區,並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和武裝,要求脫離所在的母體國,準備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

克羅地亞當局堅決反對賽族獨立,並進行了武裝鎮壓,賽族武裝則奮起反抗。

1991年7月7日,克羅地亞內務部、警察部隊和特種部隊向境內的賽族人聚居區特尼亞鎮發起了大規模圍攻,當地居民奮起抵抗。

衝突中,雙方動用了機關槍和無坐力炮等武器,直到南人民軍裝甲車趕到,將衝突雙方隔開,才避免了進一步流血。

在這次衝突中,至少有5人死亡,20人受傷。

客當局認為人民軍進駐衝突地區是保護塞族,令兒同人民軍發生衝突。

7月8日晚,各內務部警察部隊向守衛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邊界一座大橋的人民軍開火,並發射了三枚火箭,男人民軍以猛烈炮火回擊。

這是克羅地亞地方部隊第一次與南人民軍發生武裝衝突。

從此,戰爭開始在克羅地亞為一方與南人民軍和賽族為另一方之間進行。

在克羅地亞宣布獨立後的一段時間內,雙方的武裝衝突雖不斷擴大,但基本上是打打停停,衝突的規模和對抗的強度尚處在較低水平。

雙方都在爭取時間,積極備戰,創造機會,爭取主動。

克羅地亞采取邊戰邊合的策略,促使西歐和美國的立場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變,並從國外購買了數十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把原先隻裝備輕武器的7萬餘人的國民衛隊擴編成為20多萬人的擁有現代化重型武器的正規部隊。

加之人民軍內的各族高級將領和戰士的頭誠,以及各軍隊高價雇傭外國人及西方教官,使客軍的戰鬥力和指揮素質明顯提高。

隨著軍事力量的壯大,1991年8月下旬,克羅地亞武裝開始對客境內的賽族聚居區展開大規模的攻勢。

與此同時,他們把南人民軍視為其獨立和徹底消滅賽族武裝的最大障礙,一方麵一再要求南人民軍從克羅地亞完全撤走,另一方麵加緊封鎖和襲擊人民軍部隊駐地和軍事設施,切斷其水、電、食品供應和通信聯絡,迫使人民軍處於困境,進而逼人民軍撤出恪境。

9月13日,人民軍第五軍區副司令一行乘坐的直升機被客軍炮火擊傷迫降。

客當局將該副司令及前去接應的20多名人民軍官兵扣押,準備作為侵略克羅地亞的戰犯予以審判。

此舉引起人民軍官兵強烈不滿。

為解救被圍困的人民軍部隊,南人民軍總部於9月14日起在刻全境發起反擊。

14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