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reference_book_ids\":[718552606535424722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鏡花緣》是清代百回長篇小說,作者為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這部小說是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誌異》同輝璀璨、帶有濃厚神話色彩、幻想迷離的古典長篇小說。
《鏡花緣》以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文章表麵展示了虛幻浪漫靜謐的萬般世相,而其深處卻一度奔突、衝撞著由生命的熱愛、執著與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張力支撐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識,這種對人類生存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才是小說最具魅力的部分。
1763年清代,李汝珍生於大興一個普通城市居民家庭。李汝珍自幼就非常聰穎喜歡讀書,什麼書都涉獵,唯獨不喜歡八股文章,討厭科舉。1782年,19歲的李汝珍隨哥哥李汝璜從大興移家到海州板浦。
海州在江蘇東北部,又叫東海,板浦是海州城東南的一個鎮,李汝珍隨家到了板浦。第二年,李汝璜擔任板浦場鹽司大使,這是佐雜之類小官。李汝璜任此職務直至1799年,長達16年之久。
在此期間,李汝珍一直和哥哥在板浦住在一起。著名的文學家淩廷堪,應李汝璜聘請,教家中子弟。李汝珍成了淩廷堪的授業弟子,李汝珍說在淩廷堪的教導下受益極多。
1801年,李汝璜調任淮南草墊場大使,而李汝珍不知由誰舉薦,到河南東部某縣做負責治水的縣丞。當時正是黃河在邵家壩決口之際,這對李汝珍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後來李汝珍寫《鏡花緣》中,唐敖談女兒國治河等描寫,就反映了李汝珍在河南的見聞和治河經驗。
後來,李汝珍又回到了海州,1805年,他在海州完成了他的圍棋專著《受子譜》、音韻學著作《李氏音鑒》,接著開始創作稱譽後世的神幻詼諧小說《鏡花緣》。
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一百回文末曾言“消磨了十數多年層層心血”才得以撰成。這部名著別具匠心,以《山海經》為引子,通過對海外幻想世界的浪漫描寫,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鏡花緣》是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古典長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唐代武則天時代的故事,故事從西王母壽筵時百花仙與嫦娥結下梁子,後因此事花仙被貶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為開端,為我們展現了一段奇幻曆程。
《鏡花緣》在結構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寫武後稱帝,百位花仙被貶下凡。唐敖遊曆海外各國,終在小蓬萊棄世登仙。唐小山千裏尋父,泣紅亭內得仙機,重返天朝準備赴試。
後一部分寫唐閨臣等百位投胎凡世的花仙得中才女,相聚一起,遊戲飲酒。後來大家各自回鄉,出嫁婚配。唐閨臣又到小蓬萊尋父,重返仙界。其他部分才女隨丈夫攻打武家“酒、色、財、氣”四關,或戰或亡。最後武則天退位,大唐王朝複辟。
《鏡花緣》共100回,其中作者用了較大筆墨的是唐敖遊曆海外各國,約30回,以及百位花仙赴試、得中,大聚宗仁府,約40回。
在這本小說的各個部分都有比較明晰的結構線索。前一部分中,作者較成功地運用了遊記的體式來描述唐敖等人周遊海外的趣聞軼事,其中作者充分發揮了主觀的聯想,敘事詳略得當,使人讀之興味盎然,欲罷不能。
這番遊曆中,唐敖與其妻舅林之洋一家及多九公等人邊販貨,邊遊玩,海外諸國的風土人情通過他們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
作者在這一部分或詳或細地寫了3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是以《山海經》的記載為基礎,加以誇張、想象而成的。作者充分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地構造出一連串奇國奇俗,讓人讀之甚趣。
另外,在白民國,作者又借教館先生白字連篇卻不可一世,及淑士國滿城酸腐之氣諷刺了虛偽的讀書人,表現了他對假道學的厭惡。
這部分作者雖然寫了幾十個不同的國家,但簡繁掌握得恰到好處。其中,描寫較為詳盡的是女兒國。此處的敘事不僅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更表現了作者對婦女問題的鮮明看法,是此書的精華。而像元股、伯勞、穿胸等國就是一筆帶過,簡為介紹而已。
如果說前半部分用奇趣來形容,那麼後半部分則需以博學來概括。在這一部分中,閨臣與眾才女共赴女試,並結交。此段中,作者描寫了100位才女,文采武略,琴棋書畫,易禮詩書,天文算術無所不談,充分顯示出作者的多才多藝。
後一部分所寫的百名女子遊賞花園,人物眾多、紛紛繁繁,而且幾人結成一隊,線索也十分繁雜。作者既要寫得麵麵俱到,又要寫得有簡有繁,疏密得當,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他有意避免了直接描寫和平鋪直敘,而是以紫芝為貫穿,將其他99名女子的活動都寫全了,這可謂是別出心裁、妙筆生花了。
此外,書中涉及的100多個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人物雖多,卻不會讓人看著糊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孝感動天的唐閨臣,具有王者氣派的陰若花,古靈精怪的孟紫芝,可愛稚趣的林婉如,傲然清高的花再芳等,每一個人物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鏡花緣》也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博學多才的詩性世界。其中,書中寫道對《蘇氏惠若蘭織錦回文璿璣圖》的不同解法更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