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雖然迫使蔣介石停止了內戰,並坐下來與共產黨談判。但蔣介石卻不肯根本放棄中共必須解除武裝,放棄共產主義信仰的方針。陳立夫由於在西安事變中站錯了隊,挨了蔣介石的罵,這時就不得不更加跟緊蔣介石,以彌補西安事變中的錯誤了。
【點評】在“西安事變”中,陳果夫、陳立夫雖然站錯了隊,站到了武力討伐派那一邊,但他們畢竟是蔣介石的親信,蔣將此事不了了之,還是讓他們為自己做事。經過這一次不平凡的經曆。二陳就更加跟緊蔣介石了。尤其是陳果夫善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認為自己之所以站錯隊,是因為耳根子軟,沒有留心這些別有用心的人說的話,“因為亂子很多就是這些人引起來的。”陳果夫果然變得更加精明了。
【運用】政壇上的人事糾紛。生死成敗。古今中外都是件令人頭痛的事。特別是對某一重大事件的判斷失誤,更有不堪設想的後果。
曆史上“安史之亂”。唐玄宗倉惶出逃,詩人李白站錯隊,若非郭子儀,險些丟命。
史書上說:郭子儀初出茅廬,擔當小軍官時候。因為不小心犯了軍法,而被扣押。這件事情被李白知道了。李白早就非常器重這位少壯軍官,一聽到消息,就來找到郭子儀的長官說情,這個長官也是李白的朋友,因此就從輕處置,平安無事。等到後來安祿山造反以後,天寶十五年,李白在江西潯陽,卻和另一位李家的帝子永王相識,參加幕府。永王名義上是起兵勤王。實際上也想趁機上台當皇帝,因此而違抗肅宗的東巡詔命,結果兵敗於丹陽。李白也受到牽累。在潯陽坐牢,後來又要被流放到夜郎。好在郭子儀已收複兩京,名震一時,功勞又大,他知道李白受到牽連致罪,就拿他的戰功極力保奏,李白才蒙赦免。
清除敵手培植黨羽
二陳身為蔣介石的心腹嫡係,趁著蔣的一時喜怒,四麵出擊,為自己清除敵手,網羅親信,培植黨羽,造成蔣家天下陳家黨的局麵。
與蔣同進退陳家黨初露端倪
【引語】陳氏兄弟本來在蔣介石下野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但卻從這批人身上看到了蔣介石東山再起的曙光,於是躍躍欲試,不辭勞苦,加緊串聯、聯絡。不久,就將這些散兵遊勇集結起來,成為擁蔣複出的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事例】1927年,寧漢合流後,國民黨各派紛爭中央領導權,8月13日,蔣介石以退為進宣告下野,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職務。此前他曾告訴陳氏兄弟,說他不得已而求其次,並要他們兄弟好自為之雲雲。接著他就回到老家浙江奉化,裝做徜徉於山水之間。
蔣介石既是陳氏兄弟的導師,又是靠山。他的下野,無異於給陳氏兄弟帶來政治前途的失落。自古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可為之人既已下野,那還有什麼可為之事呢?於是,陳氏兄弟倆也於8月15日退居上海,他們這種不事二主的“氣節”為蔣介石刮目相看。更令蔣稱心的是,陳氏兄弟以上海為據點,為蔣介石的重新上台積極活動。
早在北伐剛開始時,陳果夫、陳立夫為擴大蔣介石的勢力,網羅培養了不少“人才”。如陳果夫為蔣介石招攬了軍醫、軍官及無線電等專門人才100餘人,網羅了後為CC幹將、曾任中統局第2任科長的曾養甫,後曾任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代理組織部長的吳倚倫,當時任上海的《商報》主筆,後成為蔣介石的代言人.素有“文膽”的國民黨首席禦用文人陳布雷等。陳果夫利用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的地位,曾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現在,他們得到陳果夫命令他們迅速來上海的指令後,蜂擁而至。陳氏兄弟本來在蔣介石下野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但卻從這批人身上看到了蔣介石東山再起的曙光,於是躍躍欲試,不辭勞苦,加緊串聯、聯絡。不久,就將這些散兵遊勇集結起來,成為擁蔣複出的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這一期間,陳果夫與陳立夫雖在上海,但與奉化的蔣介石保持著密切的聯係,他們隨時將上海的情況密報蔣介石,聽候蔣介石的指示。
11月,蔣介石出訪日本,在出訪前他在上海召見了陳氏兄弟,對他們在上海的做法大加讚賞,並將組織、領導這批人的重任正式全權交給了陳氏兄弟。蔣介石的讚賞和信任,令二陳兄弟興奮激動不已。
蔣介石被迫下野後,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3人控製了南京政府,1927年9月16日,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在南京開會,隨後宣布寧、滬、漢三方聯合的特委會成立。但內部仍然充滿了矛盾和鬥爭。陳果夫與陳立夫獲悉消息後,立即舉起反對中央特別委員會的旗幟。經過周密而精細的籌備策劃後,1927年11月初,在上海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取名為中央俱樂部,因其英文為CENTALCLUB,所以人稱“CC”。“CC”組織以反對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為名,實際上以“清黨”擁蔣為其主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