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個猜忌心極重的人,諸將如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無一不受到他的猜疑和嫉恨,有的甚至被迫走上了謀反的道路。就連與他交情最為深厚的蕭何,也因屢屢受到猜忌而終日戰戰兢兢。韓信被殺害之後,蕭何因功進位為相國,加封五千戶。群僚都向他道賀,隻有當年的東陵侯召平反對。
召平對蕭何說道:“你將從此惹禍了!”
蕭何大吃一驚,忙問原因。召平答道:“他連年在外麵征戰,隻有您安然地居守都中,沒有遭受兵馬戰亂之苦,現在反而被加封食邑。這在名義上是看重你,而實際上是對你不放心。你想,韓信有百戰百勝的功勞,尚且被殺,難道您的功勞能趕上韓信麼?”
蕭何急忙問道:“說得很對,不過有什麼計策能讓皇上對我放心呢?”
召平道:“你不如不接受皇帝這次的加封,再把家裏的私財全部拿出來,交給皇上,充作軍需。這樣,才有可能免禍。”
蕭何點頭稱是,照此辦理後,果然討得了劉邦的歡心。
劉邦在外平複戰亂期間,蕭何仍然留在關中督運糧草。劉邦屢次問押運糧草的官員,說是相國近來都在做些什麼事情。押運官答稱他無非是撫恤百姓、措辦糧草軍械等等,劉邦聽了,默然不語。
押運官回到關中後,把這一情況報告了蕭何,蕭何也猜不透劉邦這樣做有什麼深意。一天,他偶然與一位幕僚談起此事,這位幕僚忽然說道:“你不久可就要滅族了!”
蕭何一聽,大驚失色,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幕僚又說道:“你位至相國,功居首位,此外不可能再給你加封什麼了。皇上屢次問你在做什麼事情,顯然是怕你久在關中,深得民心,一旦乘關中空虛,號召百姓起事,據地稱尊,就會使皇上無處可歸,前功盡棄。現在,你不察皇上的意思,還要孜孜不倦地為百姓操心,這是徒增皇上的疑忌!疑忌越深,禍來的也就越快。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如多買田地,而且要逼著百姓們賤賣給你,使得民間誹謗您,怨恨你。這樣,皇上聽說之後方能心安,而您也可以保全家族了。”蕭何認為這位幕僚的話很有道理,當即采納施行。
押運官回到前線後,把蕭何國強買民田而致謗議的情況報告了劉邦,劉邦果然很覺寬慰。不久之後,淮南平定,劉邦回都養傷,到蕭何前來問疾時,才把謗書交給蕭何,叫他自己向百姓道歉。蕭何或補上田價,或把田宅幹脆還給原主,謗議自然也就漸漸停息了。
蕭何在與劉邦的心理博弈之中,占得了上風,終於免除殺身之禍。
生活中,處處需要心理博弈,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權力鬥爭中的爾虞我詐,仕途官場中的現身與隱退,每一次策略的選擇,每一次進退的決斷,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一旦博弈中任何一方的心理發生變化,處於強勢的一方就有可能拋棄誠信,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西方人所講的;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在追逐利益的過程中,就注定了你不能割斷與社會、與他人的聯係。因此,如何做一個受人歡迎、受人尊敬,且事業暢通、家庭和睦、朋友眾多的人,就成為每個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你藏點“心機”,擅長與人合作,製造成大事的“靠山”;還需懂點“謀略”,編織成大事的“人脈網”;還要善於韜光養晦、隱中求勝。隻要這樣才能使您在社會上找到名譽,在政治上找到地位,在經濟上找到財富,在事業上找到成功,在愛情上得到美滿,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社會上,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知人知麵不知心”,我們在社會上求生存,求發展,必須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誰也不知道與我們相處的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往往會被對方的外表迷惑,挨刀也就在所難免了。但是要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生活得如魚得水,至少是能平平安安,就需要“心眼”,留心一些會傷害你的人,一旦接觸到這樣的人,你就要提高警惕,處處留心。
另外,一個總要扮演一個或多個社會角色,每個人的角色不同,那麼他或她就會有自己的特殊的心理,也就必然會懷著這種心理對待生活、事業、愛情。如果你的心理不夠強大,則不能成功地麵對每一個你麵對的人。社會上,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就是因為具備一顆強大的心髒,充當多麵手,靈活麵對每一個與之打交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