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路未卜 慶婚嫁(1 / 3)

康熙四十五年城郊

一隊策馬揚鞭的人來到城郊,每個人都風塵仆仆。打頭陣的是一個四十歲上下的壯實漢子,眼看城門在前,他卻收住手中馬韁,右手抬起做了一個“停”的手勢,身後幾名仆人也都勒住馬韁停了下來。那名漢子調轉馬頭向人群中行來,待他們停住,路人才看清他們中竟有一匹白色的馬,識馬之人都能看得出來那是一匹上好的馬,馬背上端坐著的竟是一個著青色旗裝的女子,麵容姣好,看上去正值花樣年華,打扮卻十分簡單,或是因趕路,她未施粉黛,隻用一隻翡翠簪挽住頭發,微微使人側目的是她手中那支紫玉簫,那通透的光芒質地讓見多識廣的京城人也不禁讚歎。

那壯實漢子策馬行到女子跟前,附耳道:

“格格,請戴上麵紗,這是老爺交代的。”

女子有些微怔,卻也沒有反駁或質疑什麼,而是將自己雙眼以下的部分用紫紗遮住。那漢子又道:

“老爺交代卑職萬不可帶格格從尚書府正門而入,請格格見諒,具體緣由,老爺會當麵向格格解釋,請!”

說完,這管家轉身策馬向城門而去,他身後隨行的便是尚書府的家丁們,簇擁在其中的女子便是十二年前禦花園中的那個女孩,兆佳氏·宛凝。

尚書府

管家帶領眾人抵達尚書府側門,一行人翻身下馬。宛凝剛站定,便有下人牽過馬韁,她忙叮囑道:

“好好照料風兒!”

那下人拱手道:

“是”

說罷牽著馬轉身離開,管家領著宛凝從側門進入尚書府,直奔福晉的廂房。聽到管家的通稟,馬爾漢的福晉從房間裏迎出來。宛凝見到母親便將麵紗卸下,行了大禮:

“額娘,宛凝不肖!”

“好不容易回來了,說這些幹什麼,快、快,進來!”

福晉將宛凝拉起來,進了屋。宛凝這次被管家從山上接下來,主要是因為她同胞姐姐兆佳氏·宛淩上個月獲得皇帝的賜婚,三天後即將舉行大婚。而宛凝自從六歲那年被送上五台山之後,很少能見到家人。此次相見,額娘拉著宛凝的手,似有說不完的話,不知過了多久,福晉身邊的丫鬟進來詢問是否擺飯,她這才想起已經和宛凝談了太久。她交代完丫鬟後起身對宛凝道:

“等你阿瑪回來我們就擺飯,現在,你先去看看你姐姐淩兒吧。”

說起這宛淩,雖和宛凝是一卵雙生,但她的身體卻比宛凝差了許多。雖然這些年馬爾漢和福晉想盡各種辦法為她求醫,可一提到她,福晉的臉龐上仍浮現出些許擔憂,眉間也不自覺的皺了起來。她搖頭蹙眉的神情令宛凝不敢多說,連忙退到後麵,尋姐姐宛淩去了。

晚飯後,宛淩回房間休息,而宛凝在準備回房的時候卻被阿瑪留下。

“凝兒,阿瑪有些話…不知該怎麼跟你說。”

馬爾漢望著這個站在自己麵前的女兒,從小他和福晉就因為宛淩身子弱而將更多的感情和關注投注到大女兒身上,卻忽略了宛凝的感受。自從宛凝上山之後,有時他甚至都忘記了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如今,宛淩按照自己安排的路即將嫁入皇族,而為了自己的仕途和全家人的幸福,他已無法回頭了,狠下心,他開口道:

“孩子,我和你額娘就隻有你和你姐姐兩個孩子,宛淩即將嫁入皇族,我和你額娘本應放下心才是。可……可其實你姐姐的身體一向很弱……你也知道,那個府裏已經有了一個側福晉、一個庶福晉,宛淩過去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事,我們都不能預料和掌握,也不能嗬護她、照顧她。阿瑪知道這條路有多苦,所以阿瑪和額娘不希望你也走這條路,當初才會送你離開王府。可現在,我和你額娘卻有件事…想拜托你。”

“阿瑪,您的意思是……”

“凝兒,我和你額娘…希望你可以陪著宛淩,嫁入皇家。”

“什麼?!”

“你…可不可以作為宛淩的陪嫁丫頭和她一起嫁過去?阿瑪答應你,當你姐姐一切安置妥當後,我定會親自去將你帶出府,到時,你的未來全由你自己作主,好嗎?”

聽完,宛凝有一瞬間的錯愕和恍惚,來不及多想,她隻是輕聲問道:

“阿瑪,您當初送我上山,真的隻是單純的為了我嗎?”

聽到這個問題,馬爾漢意外的愣在原地,許久之後,他才回神說到:

“當然,你是阿瑪的女兒,阿瑪當然是為了你好。你也知道,嫁入皇門這條路很辛苦的,阿瑪從來沒有把你的名字登上旗譜,這樣你就不需要擔負那些選秀女、做女官的責任,阿瑪也是為了你好。”

望著阿瑪,宛凝心裏思緒萬千,可一想到姐姐宛淩,她就知道自己一定會接受,為了這些年缺失的親情,自己委屈幾年又怎樣呢?起身福了福身,她對阿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