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附錄(2)(1 / 2)

兔子不吃窩邊草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你放心,‘兔子不吃窩邊草’,要有這個心思,我也不會第一個就來告訴你。”“兔子不吃窩邊草”,表層意思是兔子不吃自己窩旁的草,有自我保護在裏邊,還有“早晚是自己的”一種坦然。(實際上,兔子出了窩就吃,它才不管窩邊不窩邊呢。)但是,人們引用這句俗話,是取它“與鄰為善”的引申意;告誡人們,別在家門口上做不應該做的壞事。也比喻壞人不在當地幹壞事。

打開天窗說亮話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打開天窗說亮話’,還不是等姓賈的過來盡點心,隻要晚生出把力,你們老爺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

眾人拾柴火焰高

《中國諺語總彙·漢族卷》:“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當代》1981年第6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掏出真心幹,而不是坐著盼,這就是三號疏港方案的立足點。”亦作“眾人捧柴火焰高”。《人民日報》1973年2月1日:“撫寧縣委從實踐中體會到,眾人捧柴火焰高。”意思是:眾多人都往燃燒的火裏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四海之內皆兄弟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意思是: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敬酒不吃吃罰酒

京劇《紅燈記·赴宴鬥鳩山》:“老朋友,要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的話,可別怪我不懂得交情!”比喻不識抬舉。

兩肋插刀

來曆是:秦叔寶為救朋友,染麵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曆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這個故事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叔寶為朋友兩肋莊走岔道”這句話傳來傳去就變成了“秦叔寶為朋友兩肋插刀”了。意思是:兩邊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擔極大的犧牲。

無事不登三寶殿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寶殿,奉本縣正宅衙內吩咐,敬來說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講說親事。”

“三寶殿”源自佛教。“三寶”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寶殿”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個主要活動場所。佛所在是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地方,如“大雄寶殿”;法所在是佛家珍藏經典之所,如“藏經樓”;僧所在是指僧侶“燕息”(睡覺)的禪房,也稱僧寮。這三處地方,是清靜高潔的佛教重地,不可隨意亂闖,這是中國這個具有濃重佛教傳統國家的習俗。那麼,什麼情況下才應去三寶殿呢?

照禮教說初一、十五拜佛誦經當然要去;新年、節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戰爭、災荒、婚喪、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儀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請僧人出廟,也必然要去;軀體康複、考試中舉、生兒育女因許願還願也要去寶殿……可見,無事的話,誰會去“三寶殿”騷擾呢?

這句話現在比喻沒事不上門。

遠水解不了近渴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這也容易,隻是遠水救不得近渴。”語出宋·陳師道《追呼行》:“不應遠水救近渴,空倉四壁雀不鳴。”這句話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人怕出名豬怕壯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三回:“俗語兒說的,‘人怕出名豬怕壯’,況且又是個虛名兒。”意思是: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煩,就像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

這句話告訴我們行事不要太張揚,應低調一些,以保護自己。現在的社會不比從前了,需要張揚個性,以便競爭,但還要看社會如何評判。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這是一句民間諺語或俗語,就是說親人長期不相見也會生疏、陌生,沒有了共同語言,感情疏遠,心靈溝通缺失,形同陌路。所以,親人或朋友之間一定要經常見麵、溝通,保持各種形式的聯係,情感才能不斷加深。

來而不往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表示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善意,應當做出友好的反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麵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意思是: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鬥來量一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意思是: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