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如何說“不”別人才會聽(3 / 3)

5.告訴人們,你有人身自由

不要去聽從那些並非命令的命令,休息之餘你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出差辦事也大可不必抱住別人的大件行李,而讓他人悠然自得地在前頭漫步。違背自己意願的事不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隻要不違法違紀,盡管去做,不要怕別人的冷嘲熱諷。

即使生活把你改造成為一個“軟弱可欺”的弱者,但是經過你的努力,你一定能夠變為強者。

談判中的拒絕術

在談判過程中,當你不同意對方觀點的時候,一般不應直接用“不”這個具有強烈的對抗色彩的字眼,更不能威脅和辱罵對方,應盡量把否定性的陳述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出來。

例如,當對方在某件事情上情緒不好,措辭激烈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一個老練的談判者在這時候會說一句對方完全料想不到的話:“我完全理解你的感情。”這句話巧妙之處在於,婉轉地表達了一個信息:不讚成這麼做。但使對方聽了心悅誠服,並產生好感。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學會說‘不’吧,那樣你的生活將會好得多。”

作為談判者,尤其要學會拒絕,才能贏得真正的交流、理解和尊敬。

1.盡量說“我”、“我們”

拒絕的技巧有很多,但目的則是一個,就是既要說出“不”字,又使人覺得可以理解,盡可能減少對方因被拒絕而引起的不快。

對於談判,馬基雅維利有一句名言:“以我所見,一個老謀深算的人應該對任何人都不說威脅之詞或辱罵之言。因為兩者都不能削弱敵手的力量。威脅不會使他們更加謹慎,辱罵則會使他們更加恨你,並使他們更加耿耿於懷地設法傷害你。”

因此,談判出現僵局,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時,也不要指責對方。你可以說:“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最多隻能做到這一步了。”

如果這時你可以就某點作出妥協,你可以這樣說:“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妥善解決那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會有多大的麻煩。”既維護了自己的立場,又暗示變通的可能。在這裏用的詞都是“我”、“我們”,而少用“你”、“你們”。

2.尋找一些托詞

談判中,遇到你必須拒絕的事情,而你又不願傷害對方的感情,這時你可以尋找一些托詞。例如:

對不起,我實在決定不了,我必須與其他人商量一下。

待我向領導彙報後再答複你吧。

讓我們暫且把這個問題放一放,先討論其他問題吧。

這種辦法,雖然可以擺脫窘境,既可不傷害對方的感情,又可使對方知道你有難處。但是,這種辦法總有點不幹脆。

因為,這樣雖一時能敷衍過去,但對方以後還可能再來糾纏你。總有一天,當他發覺這就是你的拒絕,明白你以前所有的話都是托詞,於是他就會對你產生很壞的印象。所以,有時不如幹脆一點,坦白一點,毫不含糊地講“不”。

比如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推銷員,打從開門的那一瞬間起,就會使出各種說服的技巧來。這些說服的技巧,大致都是由幾句話連貫起來,想把聽者的心理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所以,你隻要在這個誘導效果尚未發揮出來之前,分析其文句,把每一句話逐句否定下去就可以了。

有一天,一位推銷員敲開老王家的門,說:“能不能給我十分鍾的時間,我是來做民間調查的。”

對方是十分認真的,所以,老王如果有時間,陪陪他是無所謂的。不巧,夫人不在家,而且,他正在寫期限已到的稿子。

老王正感到為難時,對方很快發現了門邊的羽毛球拍。

於是他開口說:“你好像對羽毛球……”

老王不得不打斷他的話:“不,那是我內人偶爾……”

“哦,夫人會打,那真好……”

“不好,老不在家……”

“那麼請借用五分鍾……”

“呀,已經超過了吧?”

這樣一來一去,那位推銷員隻好知難而退了。

從推銷者而言,他當然想要和對方掛起一條心的輸送帶。如果在“你好像對羽毛球……”之後答一句“嗯,馬馬虎虎”,那麼,“心帶”就算已被掛住。然後,接下去的“是不是從小就喜歡?是否參加過什麼比賽”之類的問話,會一直引導到他要推銷的產品上。

為避免這樣的結果,在對方的輸送帶尚未掛上之前,就將其割斷,那對方就無計可施了。

3.使用一些敬語

在談判中使用一些敬語,也可以表達你拒絕的願望,傳遞你拒絕的信息。

有位常年從事房地產交易的人說,生意能否談成,可以從客人看過房屋後打來的電話裏得知一個大概。

大部分客人在看過房屋之後,會留下一句“我會用電話和你聯係”,然後回去。不多久,他們就打來電話了。從電話的語氣中,可以明了客人的心意。

若是有希望的回答,那語氣一定是親密的,然而一開始就想拒絕的客人,則多半會使用敬語,說得彬彬有禮。根據多年的經驗,這位房地產經營老手一下子就能判斷出事情有沒有希望。

據說在法院的離婚判決席上出現的夫妻,很多都會連連發出敬語,好像彼此都很陌生似的。這也是想用敬語來設置彼此間的心理距離,互相在拒絕著對方的表現。

所以,當你想拒絕對方時,可以連連發出敬語,使對方產生“可能被拒絕”的預感,形成對方對於“不”的心理準備。

4.講究策略

談判中拒絕對方,一定要講究策略。婉轉地拒絕,對方會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絕,對方則會產生不滿,甚至怨恨、仇視你。所以,一定要記住,拒絕對方,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是出於不得已,並且感到很抱歉、很遺憾。盡量使你的拒絕溫柔而緩和。

美國的消費者團體為了避免被迫買下不願意買的東西,發行了《如何與推銷員打交道》之類的手冊。裏麵介紹了如何拒絕來訪的推銷員的各種辦法。據說,其中以“是的,但是……”法最為有效。比如,對方說:“你聞聞看,很香吧?”你可以說:“是的,但是……”先承認對方的說法,然後,則以“但是”的托詞敷衍過去。

倘若開始就斷然說一句“不”,推銷員一定不會甘心,千方百計要和你磨蹭。可是,“是的,但是……”的話,則是“和布簾掰腕子”,沒有什麼搞頭了。對方再精明,也無可奈何,隻好放棄說服你的企圖。

談判也是如此,說“是”總比斷然說“不”能給對方以安心感。也就是說,這時的“是”,發揮了把兩個人的心聯結起來的“心橋”功能。一旦兩人之間架上了心橋,即使再聽到“不”也不容易起反感。

所以,你想拒絕對方時,應先用“唔,不錯”的話來肯定對方。或說:“是的,您說得一點也不錯。不過,請您耐心聽聽我的理由好嗎……”這樣婉轉地敘述反對意見,對方較容易接受。

對談判對方的要求,給予籠統的答複,這也是拒絕對方的方法之一。

有一位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曾介紹經驗說,對那些攜帶自己的畫來應征的年輕人,如果他不滿意他們的畫,他就會用如下籠統的語言打發他們走:

“唔——我不太看得懂你的畫,請畫一些我能看得懂的畫來吧……”

“我今天很累,也許是昨夜工作得太遲的關係……”

這種拒絕是很籠統的。“我不太看得懂你的畫”,那麼“我能看得懂的畫”又是什麼?對方不清楚他的意圖,怎麼畫?這樣,對方失去了進攻的目標,隻好悻悻退下。

這種方法,可以不讓人感覺到被拒絕,卻巧妙地達到了拒絕的效果。

5.你該怎麼辦

有時在購買東西時,往往要受到賣者的糾纏。許多人不知如何拒絕。

一位太太是這樣拒絕賣者的:“不知道這種顏色合不合我先生的意。”還有一位少婦是這樣拒絕的:“要是我母親,我選我喜歡的就行了,但這是送給婆婆的呀,送她這個不知道會不會滿意?”

顯然,這些拒絕本身都是非常籠統的。用這種籠統的方法拒絕對方,當然要比直接說出對對方貨物的不滿要好得多。

總之,談判中,會說“不”字和不會說“不”字,效果是大相徑庭的。

你在說“不”字時,必須記住下麵幾點:

①拒絕的態度要誠懇。

②拒絕的內容要明確。

③盡可能提出建議來代替拒絕。

④講明處境,說明拒絕是必需的。

⑤從對方的角度談判拒絕的利害關係。

⑥措辭要委婉含蓄。

掌握好這些方法,你就是一個高明的談判者了。

不可不知的說話技巧

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西方還有一句著名的話:“雄辯是銀,傾聽是金。”中國人則流傳著“言多必失”和“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樣的名言。

這些都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在個別交往中,盡可能少說而多聽。在我們身邊,經常會有這樣的人,他們喜歡多說話,總是喜歡顯示自己怎麼樣怎麼樣,好像他們博古通今似的。這樣的人,以為別人會很服他們,但其實,隻要有點社會閱曆的人,都會不以為然。更聰明的人,或者說智慧的人,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知道自己要是多說,必然會說得多錯得也多,所以不到需要時,總是少說或者不說。當然,到了說比不說更有效時,我們一定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