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話題,婉拒對方(1 / 1)

有些時候,麵對別人提出的一些比較刁鑽的問題,年輕人往往無法作答。直接說“不”,拒絕回答,害怕會得罪人,影響人際關係。如果是在公共場合,年輕人怕影響過大,更是不敢輕易作答,這樣就把自己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

其實,這個時候,不回答並不明智。此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巧妙地轉移話題,把“不”字巧妙地消融於話題的兜兜轉轉間。下麵就介紹幾種在這種情況下的應對方法。

1. 回避正題法

回避正題法的妙處,就在於避開了對方問題中的確指性內容,讓對方感覺到你沒有對他說“不”,沒有拒絕回答他的問題,但又不是他期望的答案。

2. 迂回出擊法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跟紀曉嵐開個玩笑,考驗一下紀曉嵐的才能。便對紀曉嵐說:“紀愛卿,‘忠孝’二字當作何解釋啊?”

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

乾隆立刻說:“那好啊,朕現在要你去死。你怎麼辦?”

這實在是不好回答的問題,若回答不去死,則屬違抗聖旨;回答去死,未免太冤。怎麼回答呢?紀曉嵐不愧是聰明才子,靈機一動,有了主意,馬上答道:“微臣領旨!”

“你打算怎麼個死法?”

“跳河。”

“好吧!”

乾隆當然知道紀曉嵐不可能去死,於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紀卿何以未死啊?”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紀曉嵐回答。

“此話怎講?”

“我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裏向我走來。他說:‘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要死呢?你應該先回去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

乾隆聽後,放聲大笑,連連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啊!”

紀曉嵐巧妙地把自己從“死”中解脫出來。這一招既沒有損害乾隆麵子,又點出了他的無理之處,還博得了乾隆的誇獎。

在現實生活中,對於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難題或者無理的要求,年輕人不要全盤接受,也不要急於說“不”,作正麵的反擊,而是要采取迂回的方式,轉移話題,巧妙地拒絕對方,避免與對方發生正麵衝突,在抓住對方漏洞的前提下,再不動聲色地反擊,從而反敗為勝。